破译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

2017-02-28 20:44万玉凤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归属感露珠惩罚

万玉凤

作为一名班主任,曾经的我整天如消防队员救火般,在教室里的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制造的各种麻烦事后,陷于对那些层出不穷的事务的处理中。惩罚—再犯—惩罚,如此这般搞得我心力交悴,师生关系紧张,可我心里清楚我是爱他们的呀!无助的我经常在想:“大概是我的爱不够,所以学生问题才这么多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豆瓣上看到了《正面管教》一书,“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理孩子”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来拯救我和孩子们脱离痛苦深渊的天使。

在《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这一章中,我认识到了班级管理的误区。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老师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我不禁豁然开朗,面对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我们太容易愤怒和沮丧,但采取粗暴的惩罚只是一时有效。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去破译孩子隐藏在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起符合他自己人生愿望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的不当行为都是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的。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其实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

涛,作为家里的独子,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加上爸爸妈妈对他的骄纵,养成了他好斗不驯的性格,不写作业,常常跟同学打架,所有同学都远远地躲着他。他就自己到学校垃圾堆里去淘宝,有时候去爬单杠。有一次由于保安阻止他的危险游戏,涛竟拿起地上的木棍跟学校保安打了起来。我对于这样屡教不改的孩子,也只能是联系家长。多次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然而效果并不好。德雷克斯反复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分析涛的不良行为,我认为他一开始是在寻求过度关注,毕竟在家里时众星捧月,在学校却是麻烦不断的问题生,再后来就发展成自暴自弃,觉得自己不可能有所归属,就放弃。

《正面管教》说道:“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可是鼓励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认為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我迫使自己做出改变,提醒自己时刻记得:每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恰恰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价值感和归属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的效果。

我留心观察到涛有一个优点,每当我给他们讲故事时,他是听得最认真、最投入的。我便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的全神贯注,肯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涛腼腆地笑了,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光芒在闪。教育者对儿童能力的信任也可培养起儿童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并使其心情愉快。真的,信赖真的能够改变人!慢慢地,我看到涛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班级图书角,还是惯常的不拘小节,席地而坐,背靠着橱子,捧着一本书安静的阅读。什么《安的种子》啦,什么《母鸡萝丝去散步》啦,什么《小黑鱼》啦。慢慢地,他的周围竟然出现三四个小男生,他们一起眉飞色舞边读边讨论《不一样的卡梅拉》,大概他也觉得以前的自己像极了小胖墩吧。随着年级的升高,涛桌子上的书也变了,出现了沈石溪的动物系列,曹文轩的小说,《中华名人故事》《狼图腾》等等。尤为可喜的是上课的时候,竟然能静静地听课,在全班齐声朗诵的时候,也能张大嘴巴一起读书了。还主动拿起笔开始写生字了。对于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他竟然能在全班的沉默思考中,说出有见地的答案,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赞叹和掌声。

前几天我们班的聪在操场上玩丢沙包,不小心摔倒了,胳膊肘处擦破了皮,渗出了一片血。涛马上把他扶起来,搀他进教室,拿出我们班的急救包中的碘伏,小心翼翼地拿着药棉,轻轻地涂在伤口上。他很专业,取出一个药棉,转一个圈,再换一个,最后再贴上创可贴,赚足了同学们敬佩的目光。看来,涛已由以前的“爆裂男”成功转型为“暖男”了。

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独特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让露珠滚落,就会破碎,美丽也就将不复存在。不管怎样,老师要对孩子绝对地信任,相信孩子都是诚实、可靠、助人为乐的……即使孩子辜负了你的信任,也要一如既往地相信他。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归属感露珠惩罚
制造露珠
神的惩罚
小露珠去哪儿了
Jokes笑话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惩罚
露珠
露珠亮闪闪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