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基于结构映射理论的视角

2017-02-28 09:36王祖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图式结构化结构

王祖明

语文结构化教学是指以构建学生的言语心理结构为中心,遵循学生语言获得和发展规律,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语文教学材料、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材料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观念,它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言语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中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语文教学材料的结构化和教学活动的结构化。所谓“结构化”,是指围绕要实现的功能,将有关要素进行搭配和安排,使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组成一定的结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语文结构化教学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但由于语文课程缺少一门与之对应的学科,所以语文结构化教学之路举步维艰。结构映射理论为语文结构化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然而并未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重视。笔者不揣陋见,试将相关研究的实践与思考诉诸笔端,权作抛砖引玉。

一、结构映射理论的要义及相关研究

结构映射理论是心理学领域问题解决的类比迁移几种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最初由美国教育学者Gentner提出。她认为,类比迁移是一个结构映射的过程,源问题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即结构)被提取并被用于解决靶问题,结构映射遵循两个原理:一是系统性原理,即类比只映射关系(结构)不映射属性:二是透明度原理,即结构对应的两个事物如果结构清晰,则容易产生类比。

此后,美国教育学者Nash根据结构映射模型进行了文章阅读向写作迁移的类比效应的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对阅读与写作领域的结构映射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莫雷、郭淑斌對阅读保持的类比结构映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阅读过程中存在着类比结构映射的作用。源文章与目标文章具有共同的结构时,可以通过结构映射的类比促进读者对目标文章框架的把握,从而有利于读者有规律地组织信息,促进其对目标文章信息的保持。张金桥、莫雷进行了内容因素对文章结构映射迁移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文章内容相似程度这一因素在文章结构映射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先前阅读的源文章与随后构思的目标作文的内容越相似,越能促进源文章向目标作文的类比结构的迁移:在阅读两篇内容结构不同的源文章的情况下,目标作文的结构更易受与其内容相似的源文章的结构的影响,莫雷、张金桥进行了文章阅读对写作的结构映射迁移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从阅读到写作过程中所阅读文章的结构对写作的迁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文章阅读一写作领域,存在着类比结构映射效应,源文章的结构如果与目标文章结构相同,就会由于结构映射效应而产生迁移:前次阅读文章的结构越清晰,越能促进结构的迁移:被试者越能清晰地意识到前次阅读文章的结构,就越容易对目标文章产生类比结构映射,促进结构的迁移。上述相关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Gentner所提出的结构映射理论。

二、结构映射理论对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启示

结构映射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材料、语文教学过程的结构化等都有一些启示。

启示一:文章结构要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至今未能解决,这是语文课程无法结构化的主要原因。结构映射理论研究表明,掌握了文章的结构,有利于结构的映射迁移,有利于文章信息的保持与回忆。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与阅读水平低的读者相比,阅读水平高的读者脑海里有更多文章结构的原始图式,有更多关于文章结构的知识。这就启示我们:文章结构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文章学的角度看,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信息的组织形式,它是由字、词、句、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文章结构体现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隐含着语言运用的方法,包含着句法、段法、章法等。换言之,文章结构蕴含着诸多语文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文章结构、句法、段法、章法等,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安排。

启示二:课文的编排要有利于文章结构的映射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载体,目前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编同一单元的课文时,有的以主题统整,有的以体裁归类,有的以读写方法组合,等等,这些编排课文的方式各有利弊。结构映射理论启示我们,既然文章结构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一单元的课文就可以考虑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加以选编。如果把同一种结构类型的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内,根据结构映射理论,先行学习的课文将会对后续学习的课文产生结构映射效应,能够促进学生对后续学习课文的结构的把握和信息的保持,有利于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归纳文章结构图式、掌握语言规律和语用规则,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获得和发展。

启示三:教学过程要有利于文章结构图式的归纳

图式是一种知识的结构,文章结构图式是关于文章结构知识的结构,是对文章结构知识的表征,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必须促进学生对文章结构图式的学习,图式的习得至少要基于两个图式的例子(而且这两个图式例子要尽可能同时呈现),它是在两个以上图式例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概括形成的。文章结构图式的习得同样如此,根据结构映射理论,结构相同的两篇文章,结构越清晰则越利于产生类比,越利于归纳形成图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凸显文章结构的教学,提高文章结构的“透明度”,要引导学生对结构相同的课文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在结构方面共同的地方并进行概括,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结构图式的归纳与习得。

三、基于结构映射理论的语文结构化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结构映射理论的语文结构化教学需要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编排课文,使同一组课文在结构方面相互协同、相互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例”到“规”、举“三”反“一”,归纳概括形成文章结构图式,目前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较大影响的几个版本,多以主题组织单元,同一单元内的课文结构不同、章法各异,没有形成结构。从有利于文章结构映射和文章结构图式归纳的角度进行教学,需要活用或重组语文教材,遵循图式习得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实施策略。

(一)“一体化”设计。结构化教学

一些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编、组织同一单元的课文时,对文章体裁和文章结构也有所考虑。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除了《古诗两首》,另有《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后三篇课文结构相同,都是先总写后分写最后再总写的结构模式。除了《古诗两首》外,可以将后三篇课文的教学围绕文章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让它们在整体教学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教学功能的最大化。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侧重引导学生理解“总-分-总”的课文结构,教学生画出课文结构图示: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的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初步归纳形成“总-分-总”的课文结构图式;《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略讀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课文结构图,并与前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巩固形成的课文结构图式。这样设计,使得三篇课文的教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文章结构的映射和学生对文章结构图式的归纳。

(二)“链接式”设计。结构化教学

一些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不同年级安排了体裁和结构都相同的课文,以体现螺旋上升的编排意图,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编排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等多篇议论文,它们都是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的文章结构。这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进行“链接式”设计,即以文章结构为“链接点”,后续教学的课文链接先行教学的课文,前后串联进行教学。在教学第一篇议论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文体的特点,并带领学生梳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厘清课文的结构脉络,把握这种阐释道理的方法:教学第二篇相同结构的议论文时,必须引导学生链接、回顾已学习过的第一篇议论文的结构,并将新学课文与已学课文从结构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以促进结构映射,归纳形成这一类议论文的结构图式:后续几篇议论文的教学同样要与先行学习的课文链接比较、归纳概括。这样设计,使编排在不同年级、不同册教材的课文产生关联,相互协同,促进学生对文章结构图式的建构。

(三)“组合式”设计。结构化教学

在同一册教材的不同单元中,有一些课文结构相同,或有一些课文的段落结构相同。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第2课《美丽的西沙群岛》、第3课《庐山的云雾》和第22课《海底世界》中都有先总述后分述结构的自然段。这几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进行“组合式”设计,即把这些分散在不同单元的课文以段落结构的教学为中心,作为一个单元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认识先总述后分述的段落结构;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与上一篇课文有关段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段落结构图式;教学《海底世界》时进一步巩固图式。这样设计,使分散的课文作为图式例子集中呈现,既有利于结构的映射,又有利于学生图式的习得。

结构映射理论只是为语文教学材料结构化和教学过程结构化提供了一个视角、一种思路,语文结构化教学研究需要运用语言学、文章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在语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材料结构化、教学过程结构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以构建语文课程与教学科学化的大厦。

猜你喜欢
图式结构化结构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