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爽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中能力为重的内涵如下: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由此可见,新課标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教师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这就是教学反思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价值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从教和学两个维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职业良知的体现。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心态,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
孔凡哲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可以细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申继亮教授提出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即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我认为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档案袋法等。教师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一观察分析一抽象地重新概括一积极验证。
教学反思能积累教学经验,共享资源:教学反思能从成功中借鉴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反思的维度和途径
重复很容易,改变意味着创造。改变的原动力在于反思。那课后反思的视角有哪些呢?我感觉应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尴尬”之处、教学机智、学生的创新见解、再教设计等。
1.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挖掘
张丹教授说:教学反思对教学现象的深入挖掘是教学反思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师一定要对教学现象敏感,一定要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What to(教学成功之处、遗憾之处,用具体事例说明)
Why to(为什么发生?寻求多种原因)
How to(采取何种策略解决?效果如何?)
我们可以从教师教的角度、学生学的角度和课堂互动交流的角度等方面挖掘教学现象,从现象中进行诊断,诊断其中的问题,有自己的分析,有自己的观点,有证据的支持(理论的或实践的),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2.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表情,品味学生的作品,从中获得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后测的数据准确把握学生这节课获得了什么:透过学生的错误,寻找错误背后的合理性,引发学生向正确轨道上行进。面对学生一节课的表现,课后还进行访谈,访谈学生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接近事实的方法,教师常犯的错误是猜测学生的想法,其实学生就在我们眼前,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是我们研究教育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现象,而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反思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3.再教设计
敢于直面自己存在的问题,能综合地反思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反思的习惯。反思不仅为了总结过去的成败,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梳理自己的思路。如课堂教学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反思,在反思中你要认真解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在反思中你要思考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是什么导致效果不佳或是什么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在反思中学会理性地看问题,学会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反思最主要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在情境中感受到的不足之处和新想法,下节课就要进行尝试与跟进,直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要对某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反思与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反思的功能,再教设计是反思的呈现方式之一。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描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经历,但如何把经历上升为经验,把经验作为再创造的基石,同时超越经验,打破习以为常的重复呢?
1.立足学生,让诊断有依据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对经验进行固化再利用,对教训进行分析再加工,进一步提高理性思考的水平,提升实践智慧。
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后,我给出了如下思考题:
一辆汽车19分钟大约行驶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2小时大约行驶( )千米。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依据数学关系培养学生对结果的感悟能力。这里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其中解答此题需要的知识基础包括乘法的意义,时、分之间的换算等。
学生的答案如下:
(1)一辆汽车19分钟大约行驶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2小时大约行驶(60)千米。
(2)一辆汽车19分钟大约行驶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2小时大约行驶(120)千米。
(3)一輛汽车19分钟大约行驶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2小时大约行驶(100)千米。
(4)一辆汽车19分钟大约行驶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2小时大约行驶(7200)千米。
有的学生写60千米,有的学生写120千米,也有的学生写100千米,还有的学生写7200千米。这些不恰当的答案,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和数量关系的感悟有偏差,正确答案是180千米。一个单位是30千米,1小时有3个这样的单位,2小时有6个这样的单位,也就是有6个30。
这几个有偏差的答案,说明学生没有用单位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习惯把1分钟、1时、1天、1周等作为1个单位进行估计和推算。其实,在具体情境中选单位是第一学段对估算的新要求。那么,此题应该把19分钟看作一个单位,60分钟里面有3个20分钟,也就是大约有3个19分钟。问题就变成了应用累加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才造成了不知累加几次的想法?得不出合理的结果。
这几个有偏差的答案,说明学生基本的数量关系没有搞清楚,不知如何思考问题?面对间接条件不知如何转化?针对新情境下的问题,选择方法很重要。
这几个有偏差的答案,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核对意识,7200千米太大了。汽车1小时的时速大约在60-120千米之间,2小时根本不可能超过500千米,何况是7200千米呢,太不符合实际了。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障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对单位的认识,并拓展对单位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这里的单位不再是计数单位中的一、十、百、千等,也不再是一元、一角等常见的单位,还可以把一刻钟、半小时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测量,进一步体会度量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2.立足差异,让想法可视化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如《鸡兔同笼》问题,把用计算能解决问题当作唯一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画图、尝试列表都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非只有会列算式才判断学生会解题了。
如:鸡兔放在一个笼子里,数头8个,数腿26条。有几只鸡?几只兔?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几只鸡?几只兔?
5分钟后,学生有的画图,有的列表,有的列算式……
方法1:学生用了画图的策略,“26条腿”这个条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可总数是8个头未引起学生的关注,说明在做题时需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回顾与反思,对题意有进一步的理解,
方法2: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一边画一边尝试调整,不仅关注了两个显性条件,对两个隐含条件也用得充分。假设一只鸡和一只兔为一对,每对有6条腿,画到3对时,还剩下8条腿,所以后面一对都是兔,为假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方法3:学生用了尝试列表的策略,在保证鸡、兔共有8只的情况下,逐步调整,使腿为26条时对应的鸡兔只数就是所求。
方法4:学生把理解题意的过程用图文形式呈现出来,突出了问题解决中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即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学生用算式解答也体现了假设的思想。
学生多样化的想法,让我们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也清楚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有透过现象寻找证据的意识,不是凭经验、靠感觉。面对问题,要能透过现象,寻找教学中的症结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学生。反思的主要目的就是面对教学中的现象,调整教与学的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核对意识:既关注每种方法的独特价值,也要呈现几种方法背后的联系。
3.立足联系,让知识有结构
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让学生体会圆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具有多元的对称性。如果只停留于此,似乎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马路中间的井盖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在篮球场的中间会有圆,三分罚球线是一个半圆弧?这样的三个问题足以涵盖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还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从问题人手,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头到尾地思考问题。
“圆,一中同长也”,正是这样的特点,把车轮做成圆形的,才平稳不颠簸;而用椭圆、长方形、正方形做车轮,因为这三种图形不是一中同长,所以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起伏,不平稳。马路中间的井盖都是圆形的,如果被车轧。翘起来,因为一中同长,也不会掉下去:而正方形的井盖很有可能从对角线的位置掉到井里而留下安全隐患:三分罚球线是一个半圆弧,应用了圆——一中同长的特点,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教学反思就是让学生享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儿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教师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