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蓝夹缬艺术的美学特征及民间造物思想研究

2017-02-28 01:22洪文进
丝绸 2017年2期
关键词:浙南造物纹样

洪文进, 苗 钰, 唐 颖

(1.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表演艺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2. 江南大学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214122)

设计与产品

浙南蓝夹缬艺术的美学特征及民间造物思想研究

洪文进1, 苗 钰1, 唐 颖2

(1.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表演艺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2. 江南大学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214122)

通过对浙南蓝夹缬历史渊源及其传承保护现状的分析,探讨浙南蓝夹缬的审美特征及其蕴藏在民间思想中的造物观念。指出浙南乐清蓝夹缬所具有的古雅朴素色彩、富有节奏旋律感的图案纹样、丰富内容的图案题材,以及制作工艺的巧妙,以少胜多之美。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蓝夹缬主要受“节用为本”“致用利人”和“工巧载道”等古代民间造物思想的影响。浙南蓝夹缬所具有的独特美学特性及其民间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及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蓝夹缬;纹样;美学原理;造物思想;民间服饰

浙南蓝夹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中国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在智慧与艺术上的结晶。浙南蓝夹缬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其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工艺美术、纺织印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历史变迁,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它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无论在原料提炼工艺、图案题材选取、构图表现形式、文化内涵,还是雕版技艺上,都根植了浙南地区传统民俗文化,因而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艺术魅力。

1 蓝夹缬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1.1 历史渊源

夹缬是指棉、麻、丝织品在两块具有阴阳刻纹样的花版中染制,所形成的印花布。后在蓝色草本染料中染制出图案花样的织品,称其为蓝夹缬。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大业中,炀帝制五色夹缬花罗裙,以赐宫人及僚母、妻。又制单丝罗以为花笼裙,常侍宴供奉宫人所服,后又于裙上剪丝凤缀于缝上,取象古之褕翟,至开元中,犹有制焉。”[1]由此可见,夹缬最早起源于隋唐时期,而在《通志温郡蓝靛》中记载:“红花靛青二种,颇利于民实,实其地之专产,又言蓝有三,蓼蓝染绿、大蓝染碧、槐蓝染青三蓝皆可为靛。”浙南温州乐清中雁村蓝夹缬具有典型代表,世代生活在中雁山麓的山民,以种植苎麻为纺织原料,蓝草为染色原料。通过纺车纺纱织布,并以劳作为灵感,将多种富有吉祥寓意和对生活期许的图案雕刻于木板之上,并将其夹染于靛蓝染料中,最终形成具有独具地域风格特色的纺织品。在乐清中雁山麓,至今还传承着将富有蓝底白花的夹缬用于各种生活用品,如方夹被、百子被等。千年历史的纺织印染工艺,世代相传。

1.2 传承与保护

隋唐时期,夹缬技术达到巅峰时期。生活在温州南部的淳朴山民,富有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劳作灵感的汲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不断创造出独具风格的图案与纹样,形成精美丰富的蓝底白花图案,其寓意形象深刻。在完全以自给自足的年代中,浙南山民对蓝夹缬纺织品的传承与创造达到顶峰。但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的变化,以蓝白图案为主色的土织布,受到了外来“洋花布”的冲击。同时繁琐的染色与雕版工艺逐渐被机器取代,染色与雕版艺人也逐渐转行至其他行业,染坊被拆,染整雕刻工具废弃,蓝夹缬逐渐从现代人的服饰穿着中褪去。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商户提出对蓝夹缬产品的订货需求,寻访了浙南地区传统蓝夹缬手工艺人,才使得中断了几十年的浙南传统蓝夹缬产品与技艺得以复燃。可时间流逝至21世纪,由于市场需求的匮乏,加之蓝夹缬传统雕版技艺的复杂性,染制图案的陈旧及其创新困难,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流传千百年的浙南蓝夹缬及其技艺濒临失传。当前,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提出,浙南蓝夹缬于2010年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名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其传承与保护增添了新的活力。

2 浙南蓝夹缬蕴藏的美学特征

蓝夹缬作为民间纺织用品,不仅具有吴越文化的朴素、“接地气”的实用功能,同时还具备艺术形式美的欣赏价值。从夹缬图案题材内容选择、颜色渲染和染制与雕版工艺上看,均蕴含着一种古朴与经典的美学特性。

2.1 题材多样,追求善美

图案纹样在中国是一种精神寄托,是造物者对生活美好期许的外在情感表现[2]。因此,在蓝夹缬图案纹样内容题材选择中,采用大量“爱”的主题、“美”的主题、“吉祥”的主题。其中在诸多主题的选择中,擅长运用人物、动物、植物、花鸟鱼虫等图案相结合,且具有谐音寓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许与祝福。如图1所示的“松鹤延年”、图2所示的“鸳鸯戏水”,均表达了对美好生命的期望和对忠贞爱情期盼,是对生活中善与美的追求。

图1 蓝夹缬的《松鹤延年》纹样Fig.1 Indigo print “Pine Crane Live” pattern

图2 蓝夹缬的《鸳鸯戏水》纹样Fig.2 Indigo print “Girlfriend and Boyfriend” pattern

2.2 色彩古雅,沉着稳重

靛蓝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官书《考工记》中就有“青与白相次也”的记载。荀子在兰陵为官时,有感于现实中种蓝、染蓝的见闻,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从色彩角度看,浙南蓝夹缬一般为蓝底白花,图案蓝色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白色花纹面积所占比例较小。布面蓝色整体色彩纯度较高,色彩偏高,呈现出古雅典朴而稳重的感觉,如图3所示。浙南蓝夹缬与江苏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相比,色彩风格感觉迥异。如图4[4]所示的南通蓝印花布,布面以白底为主要色调,用写实与夸张的手法将图案纹样染制其上,整体色调明快,活泼,与蓝夹缬色彩相比,呈现色彩风格截然对比。

图3 浙南乐清蓝夹缬Fig.3 The indigo print in Yueqing, South Zhejiang

图4 江苏南通蓝印花布Fig.4 The blue calico in Nantong, Jiangsu

2.3 工艺巧妙,以小胜多

在蓝夹缬制作工艺中,最具典型的工艺细节应数其花版制作和染色工艺,这也是衡量蓝夹缬品质特征的关键。在浙南乐清蓝夹缬染制中,采用凸版花纹、单版印刷,这与其他地区蓝夹缬的多版印刷相比,具有减少刻板时间的优势,大大节省雕版的时间。在雕版手法应用中,浙南乐清蓝夹缬常用程式化表现手法刻制。为了使图案纹样当中的点、线、面的刻制更为简单与快捷,采用超口刀起刀,以45°角紧贴图案,划刻出图案线条;再用小口平刀沿45°凿去线条之间的木屑,凸显凹凸槽;最后用铳子铳出图案各种需要的点,为注染时染料的流动提供了保证。这促使形成了浙南蓝夹缬独特程式化、抽象化雕版工艺,且在整个刻版工艺中实现其省时、省力的目的。如图5所示的是浙南蓝夹缬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纹样,《麒麟送子》组成图案的各种点都是用不同铳子直接铳出来的,其构成图案纹样的线条也是应用各种大小不同的平口刀根据不同方位的大小比凿出而成,整体图案纹样刀味浓、笔味淡[5],呈现出规整而富有对称节奏的韵律感。该种独特工艺下形成的特色图案,被世代应用在婚庆用被套、被单之中。

图5 浙南蓝夹缬的《麒麟送子》纹样Fig.5 Indigo print “Kirin Give a Son” pattern in South Zhejiang

在浙南乐清蓝夹缬染色工艺中,其染色技艺属于典型的单色染色,与彩色夹缬相比,节省了退浆、分款、配色、套染、注染等工序时间。染制过程中将面料夹在花版中,并用铁夹框套住花版形成整体,再在松开的面料上标注记号,移动整体铁夹框整体放置染料中,操作灵活方便。

浙南蓝夹缬上述工艺主要体现了“以少胜多,局部突破”的特点,这种传统工艺特点与当前出现的“多即是少”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3 浙南蓝夹缬艺术的民间造物思想

民间艺术家张道一提出“造物艺术”,他认为古代造物思想的真正创造者属于普通劳动者[6]。浙南蓝夹缬正是世代生活在中雁山山麓的山民长期劳动生活积淀的产物,其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正是这些普通“造物者”代代倾力付出所获得的结晶。浙南民间造物思想极为广泛,而主要体现在蓝夹缬中“节用为本”“致用利人”和“工巧载道”三方面。

3.1 “节用为本”造物思想

浙南蓝夹缬的制作工艺反映了山民对实际生活需要的追求,由此在原有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加工。以较少的造物资源消耗,实现对蓝夹缬生活必需的满足,节用、利民的造物思想贯穿着浙南蓝夹缬制作工艺的始终。蓝底白花的朴素色彩、耐洗色牢度好、图案花纹清晰,从不以娇艳之色修饰,质朴之态与自然浑然一体。蓝夹缬从开始初染料制取,便采用了传统节用思想,以种植在山麓的菘蓝为原始染料,就地取材,在田间建立坑池(浸渣池→浸渍池→沉淀池)完成制靛的整个过程。

通过制靛染料的比例调和,染色次数和套染工艺来改变蓝色的明度、纯度。在宋应星《天工开物》[7]中便有记载的蓝色系列就有天青、翠蓝、蛋青等多种(表1),而这正体现劳动者的创新,反映出山民所具备的卓越创造力、想象力和对自然就地取物加工的节用思想。

表1 蓝青色染制方法Tab.1 Indigo color dyeing method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与民生为代价去实现所追求的物质条件是为历史所不接受的。采用防染、注染为技术手段的蓝夹缬与传统三大印染工艺(蜡染、扎染和夹染)[8]相比,其材料使用简单,工艺操作方便,雕版图案构图随意,图案内容丰富多样,花版使用周期长,大幅节省了原材料耗费,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图案染制时间。

3.2 “致用利人”造物思想

“致用利人”是指造物者从一开始就以人为本,以人在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强调物体的功能性,讲究实际用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墨子有言:“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9]

浙南蓝夹缬的主要用途是为了“用”。在色彩上,采用蓝底白花,以蓝色作主色调,白色点缀之用,整体色调稳重沉着,与其他艳丽之色相比,更显耐脏。此外,以马蓝草为染料来源的天然本草植物,不仅能制取纯正、染色牢度较大的靛蓝,还能防虫,其颜色越深,防虫效果越好。在图案上,浙南蓝夹缬以单独纹样为主(图6),纹样对称、细小,构图简洁。而这也是应用了“致用利人”的造物思想,由于图案均采用单独纹样,节省了纹样雕版的工艺时间,降低纹样雕刻复杂程度。在工艺上,浙南蓝夹缬为单版防染、注染印刷,耐用灵活,雕版程式化,省时。染色印花时,只需将17款雕版以铁夹固定浸渍在染缸中,并根据杠杆原理随意挑动雕版,从而反复实现整体性移动,活动便捷。综上所述,浙南蓝夹缬始终以“用”为创造目的,无论是从造物者的角度还是从实用者的角度,既满足了物质生活所需,又满足了鲜明的审美特征需求。

图6 单独纹样Fig.6 Single pattern

3.3 “工巧载道”的造物思想

“工”是文化的载体,是造物者灵魂的体现。在《考工记》中记载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最初造物思想[10],提出将“天时地利人和”与人工技巧完美结合,才能完成精美的器物。浙南蓝夹缬纹样雕刻中,化繁为简,使其局部图案细小,整体构图凸显程式化。在花版刻制和染制工序上,强调工序的细节化,灵活使用,科学自然,使其染制的蓝夹缬成品清新朴素无粗陋感。

“工巧载道”表明在注重工艺技巧之美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仁”与“礼”的重要之器。“仁”是为人之本,是修身爱人的集中体现;“礼”是人之行为准则,是社会等级秩序的体,人伦秩序的体现。浙南蓝夹缬正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排列规则的点,还是对称有序的写实纹样,都彰显了独特的对称秩序美,如图7、图8所示。

图7 浙南蓝夹缬的《菊花争艳》纹样Fig.7 Indigo print “Chysanthemums Bloom” pattern in South Zhejiang

图8 浙南蓝夹缬的《双鹿啼鸣》纹样Fig.8 Indigo print “The Deer Crows” pattern in South Zhejiang

4 结 语

浙南蓝夹缬是浙江南部温州、苍南、乐清等地几代劳动人民和手工民间艺人世代在历史长河之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其极具鲜明的地域风情特色,并带有深刻的吴越文化特征。在新时代中,浙南蓝夹缬虽然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审美特征所承载的民间传统造物思想,在今天这个物质鼎盛的时代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其所蕴藏的丰富造物理念对当前服饰设计具有超时空的现实指导意义。

[1]佚名.我国雕版印染的源头:温州蓝夹缬[C]//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民俗非遗研讨会,2014:25-26. Anon. The source of Chinese engraving printing and dyeing: Wenzhou blue indigo print[C]//Folk Intangible Seminar Proceedings.Guangzhou: Folk Intangible Seminar,2014:25-26.

[2]王卫静.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原理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J].丝绸,2016,53(5):52-54. WANG Weijin. Principle of Chinese paper cutting ar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ashion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16,53(5):52-54.

[3]张默生.先秦诸子文选[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45-48. ZHANG Mosheng. The Pre-Qin Literature[M]. Chongqing: Chongq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57:45-48.

[4]叶又新.山东民间蓝印花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32-35. YE Youxin. Shandong Blue Calico[M]. Ji’nan: Shandong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1986:32-35.

[5]穆慧玲.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审美特征及其造物思想[J].丝绸,2014,51(2):60-64. MU Huil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ion idea of folk blue calico in Shandong[J]. Journal of Silk,2014,51(2):60-64.

[6]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1989:50-53. ZHANG Daoyi. Introduce the Creation Ideas of Art Theory[M]. Fuzhou: Fuji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1989:50-53.

[7]潘吉星.天工开物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0. PAN Jixing. Characterized by Opening Up[M]. Shanghai: 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2008:120.

[8]王兴业,李焰.试析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中蕴含的民间造物观念[J].纺织学报,2011,32(12):119-123. WANG Xinye, LI Yan. Analyzing creation ideas implied Blue Calico produc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32(12):119-123.

[9]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60-63. HANG Jian. History of Chinese Craft Esthetics Thought[M]. Taiyuan: Beiyue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1994:60-63.

[10]穆慧玲.中国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开发[J].国际纺织导报,2009,37(2):77-79. MU Huil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rip figured silk fabric[J]. Melliand China,2009,37(2):77-79.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lk creation idea of indigo print in South Zhejiang

HONG Wenjin1, MIAO Yu1, TANG Ying2

(1.College of Performing Art, Zhejiang Hengdian Movie & Video Vocational College, Dongyang 322118,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co-Textile,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indigo print in South Zhejiang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esthetic features and the traditional creation idea of indigo print in South Zhejiang and indicates that folk indigo print Yueqing in South Zhejiang has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quaint color, the pattern rich in rhythm sensation, rich pattern themes, and skilful craftsmanship. The indigo print with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folk creation thoughts such as “saving”, “excellent material and exquisite technique” as well as “labors bearing thoughts”. The unique aesthetic features of indigo print and its folk traditional creation idea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garment desig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garment culture.

indigo print; pattern; aesthetic principle; creation idea; folk garment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2.011

2016-06-06;

2016-12-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

洪文进(1988-),男,助教,主要从事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与品牌的研究。

TS941.15;J523.2

B

1001-7003(2017)02-0056-05 引用页码: 021204

猜你喜欢
浙南造物纹样
口号嘹亮 精神永存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解放战争时期浙南革命斗争档案介绍
浙南采风,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