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伟 郭文勤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郭文勤教授运用人参芍药散治疗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验案分析
李雪伟 郭文勤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本文主要介绍郭文勤教授运用人参芍药散治疗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郭文勤教授,国家名老中医,第二届国医大师入围者,国务院津贴享受者,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老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五十余年,对治疗心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整理学习导师临床病案过程中,受益匪浅,领悟到导师运用人参芍药散治疗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之处,现将自己的感悟总结如下。
郭文勤 人参芍药散 病毒性心肌炎 气阴两虚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病毒感染心肌,以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较为常见,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疾病[1]。感染后2-3周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发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预后大多良好,但部分患者因治疗或调养不当,迁延不愈而致顽固性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度与侵害部位,轻者可完全没有症状,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继而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感染者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晕厥、猝死。大部分患者以心慌、气短为主诉或首见症状。
中医文献中没有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明确专论,但《黄帝内经》中所描述之“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中澹澹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症状与此病表现极其类似。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将本病命名为“心瘅”,也有文献将其归于“心悸”、“胸痹”、 “虚劳”等病证范畴。
郭文勤教授行医五十余载,精岐黄之术,善治心系疾病,运用人参芍药散在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郭老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病位在心,与脾肾相关,与 “心悸”、“胸痹”、“风温”等病证较为相似,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邪毒内侵,邪客于心,伤心之胞络,则出现胸闷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心与脾在生理功能上息息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统领五脏之神,且又主五脏之血;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濡养五脏,五脏得此而通利。郭老在治疗本病时,标本兼顾,运用益气养阴法扶正,同时配以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物攻其毒邪,攻补兼施,使毒邪尽去而正气复安,诸证自愈。
郭文勤教授认为本病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初期邪毒首通咽喉,毒邪侵袭肺卫,继而犯心,正邪交争而发病;中期邪毒愈盛,正气渐弱,邪实与正虚并存;后期邪去正虚,久治不愈,导致机体阴阳两虚。邪盛之时以祛邪为主,依邪气性质而定,常用清热解毒凉血法及清热解毒化湿法;正虚之期以补益为主,多用益气养阴之法[2]。因久病体虚,耗气伤阴,故气阴两虚证常贯穿本病的中后期。
李某,女,17岁,学生。
初诊:2014年02月18日。主诉:心慌,气短,憋闷,乏力半年,加重10天。现病史:患者12年前因胸闷气短住院诊断为“心肌炎”,经治疗好转(具体不详)。2010年于我院“三辅院区”门诊诊断为 “心肌炎、心律失常”,经治疗后好转。两周前因过度劳累后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头晕。现心慌、胸闷时作,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手足心热,咽红,多梦,食量过多,二便正常,月经周期规律,经血量少色淡。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查体:BP:110/70mmHg,HR:84bpm,律不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实验室检查:心肌抗体(+)。
中医诊断:心瘅;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辨证: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处方:人参芍药散加减:
红参15g,黄芪50g,白芍25g,麦冬15g,当归15g,丹参30g,丹皮30g,金银花40g,板蓝根30g,连翘40g,桔梗15g,甘草15g,赭石30g,节菖蒲20g。
十四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14年03月04日。患者自述上述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见便干,活动后汗出,乏力,因生活琐事而易怒,胃反酸明显。BP:110/74mmHg,HR:88 bpm,律齐,舌质淡红,苔白微厚,脉细弱。前方加大黄6g入血分而调中,泄热推荡;瓦楞子30g,海螵蛸20g,制酸养胃;柴胡15g,香附20g,疏肝开郁,以防肝气乘脾。十四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三诊:2014年03月18日。患者感觉诸证减轻,多梦,寐差。BP:102/78mmHg,律齐,HR:76 bpm,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前方加:酸枣仁25g,远志25g,茯神50g,以安神定志,宁心入寐;龙齿2袋平肝潜阳以定惊悸。十四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四诊:2014年04月01日。患者查心电示窦性心律70次/分,自觉诸证消失。BP:100/80mmHg,HR:68 bpm,律齐。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滑。前方继服14剂。
随访一年,偶有感冒,但无上述症状。
本案患者因宿疾內伏,调理失常,外邪侵袭,卫外不固而诱发宿疾重生。心藏神而主血脉,邪气所乘,心气不足,心阴虚耗,故心慌。过度劳累,忧思劳神,耗伤心脾之气,脾不运化,五脏不充,故气短、乏力。久病气虚,暗损五脏之阴,故见一派阴虚之象。心连舌本,脾气散精于舌下,故舌之荣润反映心脾气血之荣损。现患者舌脉都符合气阴两虚型,故用人参芍药散进行治疗。
人参芍药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本为补中益气,养胃生津之方。而人参芍药散(人参,黄芪,白芍,麦冬,当归,丹皮,金银花,板蓝根,桔梗,甘草)是导师郭文勤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针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在古方人参芍药汤的基础上合理加减而成的经验方。
郭老善用红参,认为其性温热,能理一切虚证,补气通脉之力尤佳,气足则神安,神安则心慌自止。黄芪补气升阳,托毒邪外出,益卫固表,直入中土而行三焦,内补中气之不足,中气充盛则正旺,正旺则邪去。白芍、麦冬益胃生津,养胃而顾护阴液。麦冬又可补心劳伤损;当归温中止心腹之痛;丹参安神益气养阴,补血行血;三者相配共奏活血行血养血之功,则胸闷痛自除。上六药共行补益气血之功,气血足则营卫和,营卫和则正气充于外,邪无所容耳。丹皮清透阴分入血;连翘除心经热毒,二者相伍入阴而安五脏。金银花、板蓝根、桔梗清热解毒利咽,且桔梗为舟楫之剂,引诸药上至高之分以成功,三药共守肺之门户,不得外邪侵扰,清理余毒,则咽喉清利。节菖蒲“宣五脏,开心孔”,故多梦渐愈;“补五脏,通九窍”,则诸脏渐安,气阴渐复,正气渐足。赭石养血气而重镇,与红参相伍则心安悸止。甘草,补脾益气,清热除烦养血,普治百邪,又“解百药毒免害,和诸药性杜争”。纵观全方,郭老从调理脾胃入手,补后天之本,养心脾之神,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诸证自愈。
[1] 林清,马会霞.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及发病机理浅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2029.
[2] 任凤梧,郭文勤.郭文勤教授应用人参芍药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N].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
[3] 刘伟婧.人参芍药散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硕士论文2012年5月: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