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刊文说,知名中国网络文学英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近日对外宣布,已与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签下翻译和电子出版合作协议,武侠世界将拥有20部作品的授权。事实上,中国网络文学已在多个海外翻译网站走红,老外呼天喊地猛追网文一点儿都不稀罕了。对业内人士来说,他们更乐见的是,中国网络文学已介入到老外阅读生活中,这意味着庞大的网络文学生态输出已逐渐成为现实。Wuxiaworld(武侠世界)、Gravity Tales等以翻译中国当代网络文学为主营内容的网站上,随处可见众多外国读者“追更”仙侠、玄幻、言情等小说。中国网友还贴出了老外喜爱的十大作品——《逆天邪神》《妖神记》《我欲封天》《莽荒纪》《真武世界》《召唤万岁》《三界独尊》《巫界术士》《修罗武神》《天珠变》。而这些小说也被称作“燃文”,多为平凡无奇的男主角一路打怪、外加各路神仙师傅辅助、成了开天辟地第一人并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追更”是这些网站的一大亮点。一家网站留言区中,读者都在翘首期盼《我欲封天》第1138章,一边留言催着更新,一边表示悔恨:“为什么我以前没学中文?現在还来得及吗?”很多时候,更文速度肯定满足不了读者的胃口,于是论坛时常有人发帖咨询:“如果我想赞助一位志愿者翻译完一整本书,大概要多少钱?”还有人追看了一部还不过瘾,赶紧发问:“我想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小说,你们还知道类似《逆天邪神》这样的小说吗?”很多人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还苦哈哈地自发学起了中文。
半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研二学生吉云飞和他的同学,通过国内贴吧、论坛的一些零星线索,关注到海外网站自发翻译网文的现象。第一次进入到武侠世界网站,他惊讶地发现,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的长篇作品《盘龙》竟全部翻译完毕,不仅故事大致上没有改变,语言甚至比原来还要讲究。而此时,该网站已建立一年多了。吉云飞和这家网站的创始人赖静平(RWX)通过网络相识,后者是一位华裔,3岁时随父母到美国,今年30岁,做过七八年的外交官。因为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喜爱,赖静平辞掉工作,一头扎进了网文翻译世界里。赖静平说,最初自己只会简单中文,后来通过努力学习,曾经花六七年时间把金庸、古龙几乎所有的小说都翻译完了,但遗憾的是读者并不多。直到某天受一位越南华侨的引领,走进中国网文世界,并决定将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的《盘龙》翻译成英文,贴在网上供大家阅读。他渐渐发现一天点击量也有十几万次了,于是决定自己弄个网站,他翻译的中国网文风生水起,很多人后来不惜捐钱也要“追更”。当分析中国网文为何能征服老外时,赖静平说,最重要的是网文给读者带来的新鲜感,“因为中国的武侠玄幻世界对国外读者来说是崭新的,像‘修仙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是没有的。更何况很多玄幻小说还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游戏文化,所以更容易让人觉得熟悉”。
中国网文被老外网民“追更”,凡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还都暗暗有些吃惊。而被主流文化熏陶多年的人,更愿意咂摸其中的深意。“我吃西红柿”说,自己之前想过把作品传播到海外,不过没想到是读者自发翻译在论坛上传播,“看到那些评论,感觉很美妙”。他觉得,遭遇这样的惊喜,也会激励网络作家们努力写出更好更优秀的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开心地表示,这回真给网络文学提气,“一直以来,网络文学被认为是快乐文学、低俗文学,是给人逗乐、解闷的,而此番可以正视自己的地位了”。她认为,网络文学其实已经承担了主流文学的职能,也越来越精品化、越来越正能量,拥有最大量的读者,反映了人们的焦虑,也抚慰了人们的心灵。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中国文化输出,过去更多经过文学奖、图书展、电影节、版权输出等主流渠道,而这一次,真正意味着中国流行文化首次走进欧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自发翻译、在线阅读、粉丝社区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整个文化生态的输出已经开始。读者看书、追更、互动、评论,这才是完整的网络文学文化。”
触摸流行语背后的时代体温
人民日报刊文说,《咬文嚼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热词的背后体会到民意,年度流行语虽然只有短短数字,却能勾起大家对2016年一些社会事件的回忆。无论是“小目标”,还是“蓝瘦,香菇”,这些词语看似有些无厘头,放在具体语境中解读,却戳中了人们的内心。另一方面,词语能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仅在于符合网络社会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更因为它们源于社会生活、反映很多人的心理诉求。“吃瓜群众”表面上是调侃沉默的围观者,其实反映了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小目标”看似宏大,某种程度上也勾连了创新创业的高涨热情……读懂流行语背后所反映的民情民意,把握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方能准确体察舆情,更精准地服务民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我口说我心”,流行语是时代的折射,也是时代个体的内心表白。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夹带有亦庄亦谐的意味,暗合了隐晦的情感表达,戏谑中不乏愉悦。不过仔细推敲,评选出的热词中,“蓝瘦,香菇”是谐音的变体,“葛优躺”是偶然现象的描述,“小目标”是草根的自嘲……似乎并没有真正表达新事物,因此有可能像之前的“火星文”“甄嬛体”一样,慢慢沉入语言的长河之中。其实,真正能记录时代、反映时代的词语,才会被人们沿用。可以说,词语有“内核”,才能历久而弥新。流行语带有时代印记,诸如“工匠精神”“供给侧”等,彰显了国家改革发展历程,让人深切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不过随着网络的日趋发达,有些流行语却流行得莫名其妙,给人泥沙俱下、眼花缭乱的感觉。语言之美在韵味、在内涵、在传承,盲目跟风使用,可能会消解语言本身的美感。时代在变迁,流行语也会层出不穷,我们应当警惕某些“新奇”用语对语言美感的侵蚀,多给孩子留一方表达的净土。
棚户区改造莫忘留住乡愁
光明日报刊文说,北京城西,群山绵延。元、明以来,群山之中渐渐有了这么一条路,东至北京城,西至内蒙古,成群结队的驼马拉着煤炭、石材和毛皮往来其上,日夜不绝。古道隘口,西风荡荡,驼铃伴着寺庙的钟鼓,成就了这片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见证了历史更迭。今天,这条路被称作“京西古道”。然而,曾经的商旅重道如今不复昔日容颜。石景山区的模式口曾是古道重镇,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古民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城市迅速发展,竟成了一处以脏乱差闻名的地方,低端业态密布,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拥堵严重,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居民和乘兴而来的游人不免发出“古道断绝、好景不再”的叹息。最近召开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会议上,有关部门表示,在近两年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全力推进“模式口再现古道街景建设”,修缮、改造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民居院落,植入文化功能,将山景、水景、古街景有机融合起来,再现京西古道特色意境,力争“在两年内实现模式口大街的全段复兴”。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城区和棚户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氛围最浓厚、历史沉淀最集中的区域,如果改造中只注重商业利益、缺乏人文思考,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考量,不加辨别地大拆大建,难免会出现偏差。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需要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但这不等于丢掉过去,那里面藏着的往往是一个城市宝贵的文化基因和几代人的情感记忆。环境的改造、商业布局的铺开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历史文化不是现代化改造的负担和包袱,相反,老城区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如果能得到深入挖掘,还会成为城区改造的切入点和绝佳创意。更进一步说,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将它深埋在久远时光中的价值重新发掘,保护好渗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留住一方水土,留住它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格局,留住那份独特的乡愁,才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
烂俗也算幽默的话,郭德纲真是“一代宗师”了
新京报刊文说,近日在某庆典上,明星沙溢的儿子登场表演节目,却遇到了嘴欠的怪叔叔郭德纲。舞台上,郭叔叔连续数次提起,“我是你亲爸爸”,当着孩子和父母的面,调侃其是自己和沙溢夫人胡可的儿子,弄得沙溢夫妇好生尴尬。对此,网友怒不可遏,于是——早年郭德纲调侃柳岩穿得像洗澡的,调侃主持人“叫春”等等言论,纷纷被扒出来。更可怕的是,郭德纲的老毛病又出来了,明明是个山大王,非自以为是宗师,但见他大手一挥,在微博上开始教育网民什么是幽默:“这世界很乐呵,这世界没有不能开玩笑的。”呵呵。“如果烂俗也算是幽默的话,那郭德纲真是毫无疑问的一代宗师了。”网友评论。
以前央视批判郭德纲,反而是给郭德纲做了这些年最成功的公关。我们还以为,这个被央视批评的说相声的跟我们是一伙儿的,现在才发现,自己人欺负自己人原来更狠。郭德纲吸收了中国俗文化里最市侩和势利的一套,中国民俗里那套欺凌取笑弱小的东西,郭德纲全学会了,用肆无忌惮的床笫之事调侃女性,用绿帽子调侃男性,说到底,都是把街头菜场聊八卦那套搬到台面上。再想想赵本山大叔所代表的春晚综艺,嘲讽农民工兄弟、残疾人士和个别地域,也是同样逻辑。在这一点上,不能因为郭德纲会几句民间曲艺,能说几句央视不能播的黄段子,拉来民俗文化的大旗,就轻易放过他。我们现在的曲艺文化,很多都去掉了民俗文化中嘲讽解构强者的元素,只剩下拿弱者寻开心。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归纳过,中国俗文学表现着“中国过去最大多数人民的痛苦和呼吁,欢愉和烦闷,恋爱的享受和别离的愁叹,生活压迫的反响以及对于政治黑暗的抗争”。而这些元素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只剩下两个字:烂俗。无论是乡村二人转还是云南山歌,调戏叔嫂弟媳家庭乱伦,刻薄残障穷人,说到底,无非是用打压弱者赋予观众以强者的满足感。幽默当然百无禁忌,但郭德纲说错了一点,幽默永远是对强权和不公的,而不是对着妇女和儿童。嘲讽弱者不叫幽默。当然,如果烂俗也算是幽默的话,那郭德纲真是毫无疑问的一代宗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