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渗透的策略

2017-02-27 00:33万丽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摘要】教育的根本出路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最佳平台在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呢?笔者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方面加以阐述。从夯实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知识谈到了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27-02

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明确的一个宗旨是,我们是在为社会和劳动岗位培养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是死敲某一个知识点,比如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许并不强调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古文中某个通假字,或者某个作者的具体作品有哪些,而是根據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要求,把职业素质教育放在首先需要考虑的位置,使之适应社会,受到市场好评。

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达到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最终目的。

一、课堂教学:夯实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知识

无论何时,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占据主体地位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最多,也是接受知识最为理想的场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呢,本人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阐述作者经历和思想过程中提倡良好的职业理想

轻视劳动者在儒家文化中是由来已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从而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切社会需要的职业和劳动岗位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的。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职教育针对市场设置专业,培养人才,有很多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专院校。同时只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行业中作出好的成绩,成就辉煌的事业。比如在讲《边城》的作者沈从文的时候,就可以介绍沈从文的经历。这位从湘西山村走出来的文学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但是因为本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一直坚持自学,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成长为西南联大的教授,也成为了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的大作家。同时,沈从文也是做一行爱一行的典型,在文革期间,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沈从文被迫不能再从事自己喜爱的写作事业,到博物馆里面当起了解说员。然而,就是这样陌生的领域也让沈从文发挥了自己的光和热,他在博物馆工作期间,写下了长达百万字的《中国服饰文化研究》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可见,只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要求和理想,就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面成就一番事业。

又如,在阅读《普通人》这样的文章时,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通过揣摩体悟字词篇章,感知人物勤劳诚实、诚挚敬业带给人心灵震撼外,还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联系对比:你崇拜这样的人吗?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他们身上所蕴涵的品质对当代职业人从业创业有什么启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不难领悟到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忠诚与奉献的人格精神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应具备的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的热望以及良好的职业理想。

2.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渗透和明确职业道德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中职学生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人物形象是最为直观也是最为容易打动和影响学生的。比如我们分析骆驼祥子这个人物形象,在万恶的旧社会当中,尽管祥子善良和勤奋,却得不到任何同情和怜悯,那个社会不容许他这样的人轻松地生活下去。虽然祥子的奋斗之路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祥子身上劳动者的本质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未来的劳动者学习的。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小说、传记文学、戏剧等叙事性作品,并且都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富于斗争精神、富有责任感的热血青年(《记念刘和珍君》),有淳朴善良、痴情羞涩的翠翠(《边城》),满腔悲愤无处诉说的忠臣(《屈原》),有助人为乐的店主(《一碗清汤荞麦面》),有谋勇双全、心胸宽广的将军(《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在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时,有意识地突出他们优秀品德,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3.在写作和口语训练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的内涵应包括写和说,口头表达在现今社会交往中有着交流信息、沟通关系等重要作用,能说会道是当今岗位职业基本素质,尤其是一些和“说”不分家的专业,更体现其重要性,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营销专业、商务文秘专业等。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应用性教学要花大力气,把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要坚持在教学中以训练为主,避免脱离训练而进行繁琐的知识讲解。在训练中要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通过分析、讲解或指错、析错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技巧。“教师还应结合学校所开设的专业的特点,在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两个方面制定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的教学手段,自行设计贴近专业的例文和练习,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补充和深化课程中口语交际和应用文两大部分的相关教学内容和要求。如课前三分钟进行即兴演讲,平时还可以即时训练,就班级发生的某个状况进行评讲,让学生在评论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开设口才课,是直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着奠定完整、系统、逻辑严密的言辞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因而有必要突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能力

中职语文老师,必须切实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第二课堂语文活动为辅,做到内外相结合,把通过语文教育培养职业素质的目标推向更深的层次。而推行课外活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和市场化,重专业而轻基础,使得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课时日渐不足。很多学校都是每周两个课时,而且有的学校只开一个学期的课。教学课时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和语文素质的提高。语文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不但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实现两个课堂体系相结合,而且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实习实训场地,学生由此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随之进一步的提高,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样也得到了培养。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当前,中职学生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相对欠缺。通过课外集体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及深入社会,除了可以让学生生发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社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关研究者就指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

具体的方式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开展课外阅读。寻找一些通俗易懂,具有娱乐性同时又思想积极向上,语言优美的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乐趣中掌握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同时也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组织全校性的专题文学知识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配乐朗诵赛、语文知识竞赛、正字比赛、正音比赛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潮,引发兴趣,使之和课内教学相辅相成。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整个语文教育体系,而且能够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第三,组织各种办报活动。办黑板报是各个学校的传统项目,黑板报直观,一目了然,需要学生有写稿、组稿,涉及书法、绘画、排版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办印刷报(如语文报、文学报等)更是需要有宣传和协调能力。办报以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办报的质量通和学生的能力。通过各种办报活动,不管是在听说读写等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不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在宣传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第四,组织各项社会活动。所有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教育才算是真正成功了。职业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就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形式,而现在的问题是正因为它是专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应用型教育,不少从事职业教育的领导与老师把它与基础教育完全对立起来,片面地将职业教育理解为专业教育,一味地强调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忽视为学生终身教育、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等长期目标服务。教育就是培养懂得某项技能的劳动者,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只要专业过硬,就是成功的职业素质教育。但是只要和我们的学生出去实习过就可以知道,这个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是不仅需要专业技能也需要具备文化素养。我们不能对社会具有想当然的认识,片面的理解和割裂性地判断。不少人认为,中职在这种指导思想驱使下,人为地割裂了专业课程与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

笔者曾经在我校招生就业办看过一份由企业转过来的学生递交的岗位调动申请书,在那份申请书上,不仅格式错误、字迹潦草,而且病句层出不穷,错别字处处可见。企业把这份申请书转回学校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对该生文化素质的不满。文化素质不高的技术人才,不仅难以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也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认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既是专业方面的能手也是基本乃至较高层次文化的具备者。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链接,是其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形式。可利用黄金周和寒暑假组织安排学生到社区、进企业、下农村、访市场等。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既要考虑对学生的整体综合要求,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如林业专业的學生可侧重林业生产调查,文秘专业的学生侧重文化市场调查等,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加快其社会化进程,同时为学生毕业时成功实现角色转变做好准备。

总之,对于语文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适当指导,提高实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根据学生对知识拓展的需求,在活动的目的、内容安排、方式方法等方面予以指导,避免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突击性,切实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指导过程中,要分阶段提出具体要求,并注意检查落实,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振强.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探索争鸣,2007(7).

[2]冯学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河南教育,2004 (11).

[3]陈新萍.《论职业素质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p25.

作者简介:

万丽(1971.02-),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