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摘要】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4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果酸+粉刺去除+口服多西环素片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粉刺去除+口服多西环素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9%,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复发率为7.41%(2/27),对照组为34.62%(9/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果酸; 轻中度痤疮;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126-03
痤疮作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且容易反复发作,在青年中的发病率可达70%以上,其以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等多见,可在面部形成色素沉着或结节瘢痕等,严重影响青少年患者外观形象及身心健康[1]。近年来随着对痤疮认识的不断深入及美容医学的发展,果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在痤疮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治疗效果明显,其作用于皮肤表面能可控性地破坏和剥脱皮肤,启动伤口愈合机制,促进皮肤重建,从而使得皮肤表明更趋于光滑。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自2015年6-12月采用果酸换肤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共42例,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6-12月收治的痤疮患者共84例,均符合寻常性痤疮诊断标准[2],严重程度参照临床常用的Pillsbury分级法进行分级[3],其中Ⅰ级(轻度):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或脓疱,病灶數量≤30个;Ⅱ级(中度):有粉刺、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病灶数为31~50个;Ⅲ级(中度):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较广,病灶数为51~100个,结节数<3个;Ⅳ级(重度):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伴有疼痛且形成囊肿,病灶数>100个,结节或囊肿>3个。排除标准:(1)近半年来使用过维A甲酸类药物或接受过冷冻、激光、放疗、手术治疗者;(2)对果酸过敏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存在免疫缺陷或精神疾病者;(5)有其他皮肤病如活动性单纯疱疹、扁平疣、口周皮炎等者;(6)有瘢痕体质、光敏史者;(7)伴有肝肾、心、肺功能异常后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8)重度痤疮者。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5~39岁,平均(22.57±3.26)岁;病程3个月~4.5年,平均(1.75±0.81)年;其中Ⅰ级7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4~40岁,平均(22.81±3.52)岁;病程4个月~4.6年,平均(1.80±0.73)年;其中Ⅰ级7例,Ⅱ级22例,Ⅲ级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果酸换肤进行治疗,先清洁面部皮肤,用凡士林涂抹眼周、鼻唇沟、口角、既往伤口处进行保护,将浓度为20%果酸均匀、无重复、无遗漏地涂抹于面部,停留通常不超过5 min,注意观察患者面部反应,当出现白霜、红斑或其他不适症状时,及时喷上中和药至无刺激感。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提高果酸浓度。每2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粉刺去除,每周1次;口服多西环素片0.1 g/次,2次/d,服用1个月,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尽量避免阳光暴晒。
对照组清洗面部后,进行粉刺去除,每周1次;口服多西环素片0.1 g/次,2次/d,服用1个月,连续随访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皮损总数量来计算皮损减少率,皮损减少率=(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其中基本痊愈:皮损减少率≥90%;显效:60%≤皮损减少率<90%;有效:20%≤皮损减少率<60%;无效:皮损减少率<2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09 ,P=0.019),见表1。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均随访2个月,其中观察组获得随访27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7.41%。对照组获得随访26例,复发9例,复发率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62,P=0.01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仅出现一些较轻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如局部轻微发红、灼痛、瘙痒等,患者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痤疮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等等,好发于面部、额部、鼻唇沟,给青春期少年患者造成不同程度心理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社交和心理健康。痤疮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皮质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繁殖等因素有关,而遗传、饮食、精神等因素也与痤疮的病情密切相关[3],当进入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生长发育旺盛而形成大量皮质,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导致导管阻塞,使得皮脂无法排出形成粉刺,而毛囊内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也会加重感染或炎症状态。目前痤疮的治疗方向主要是针对痤疮发病的各个环节,如减少皮质分泌、溶解毛囊角栓、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数目和减轻炎症等[5],通常采取内服外用的综合疗法,多西环素是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其特点是胃肠吸收好、水溶性与组织渗透性高、价格低、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米诺环素少,是需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的痤疮患者的首选药物[6],临床上常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与痤疮的治疗。
果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酸奶酪、甘蔗中的天然有机酸,具有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对表皮屏障功能无破坏、安全性高等特点,其弱酸性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研究显示其体外对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73~1.46 mg/ml,对于痤疮炎症或非炎症皮损和萎缩性瘢痕效果明显[7];外用时能有效纠正毛囊上皮角化异常、减轻角质层粘连,从而促进皮质经毛囊漏斗部排出,避免皮脂堆积导致毛孔阻塞;果酸还能通过促进胶原蛋白增加、提高真皮弹性来改善皮肤,使皮肤变得更加柔软光滑,改善痤疮瘢痕[8];此外果酸还能促进和加速皮肤更替,减退或消除因痤疮而遗留的色素和瘢痕沉着,能有效浅化痤疮瘢痕、改善色素不均、缩小毛孔及改善皮肤肤色、提高皮肤光泽度等。因此近年来外用果酸治疗和预防痤疮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诸多的研究报道中取得的较好效果[9-10],其局部外用治疗痤疮时不会引起患者全身药物损害或副作用,且操作由专业医师进行,用药次数少,通常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粉刺外用果酸联合去除粉刺与口服多西环素治疗轻中度痤疮,每2周使用果酸治疗1次,共治疗4次,结果总有效率达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之后的2个月随访时间里,观察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综上所述,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异性、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世华,袁霞,刘兰,等.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5,44(21):2977-2978.
[2]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916.
[3]屈园园,梁俊琴,孙志文,等.5%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58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6(9):981-988.
[4]纪薇,沈德凯.痤疮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528-530.
[5]高彤彤.果酸产品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6):58-60.
[6]黄新闻,雷招宝.多西环素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152-153.
[7]严婷婷,黄莉宁,陈勇军,等.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22(2):112-114.
[8]李琳,夏莉华,李晓燕.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05-106.
[9]郑小帆,吴玉清,黄英举,等.果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28-29.
[10]徐曉云,章伟,吴琰瑜,等.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3(1):47-49.
(收稿日期:201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