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贤凤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言,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导言 生物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说明了做任何事,有良好的开端的重要性。精彩的课堂导语,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愉快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口,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那么用生动巧妙的导言参与设计教学方案,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就如同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样重要。要使学生对新的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去学,去钻,如何导入是关键。精炼、生动、富有情趣的导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设计出生动、巧妙的导言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子曰“温故而知新”,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身入手,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有效促使学生的认知行为或认知技能发生改变,明确探索的目标,这是生物学教学最常用的导言形式。生物学科的知识逻辑性很强,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对旧教材中重要问题,特别是对旧教材中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加以概括,从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合乎逻辑地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欲望。教师在导言中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能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知识境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例如:在讲授《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课时,先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植物细胞融合,成功培养出同时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性的个体,强调了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PEG、离心、电激,同时提出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是否相同?是否也可以成功培养出同时具备两种动物的遗传特性的个体?这样的导言生动有趣,又可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直观演示法,即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幻灯片、录像等教学过程,获得一定量的与该节课教授内容相关的感性知识。这种方法既能刺激学生感官,又能使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从而可以充满好奇心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例如:在讲授《植物具有向光性》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放在窗台上的一盆吊兰,这盆吊兰已经在该环境下生长了足够时间。在观察时,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以及要探究的问题:放在窗台上的吊兰生长状况有何特点?这个特点对植物有何意义? 通过观察学生得出植物具有向光性的结论,并能产生探究植物向光性内在原因的学习需求,带着类似问题进入新课。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这种导言的导入法,是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后边讲授新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必然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和生物学技能。因此,教师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也就是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所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及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发现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学到了技能。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小的实验或练习,指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就是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因而课题随之被揭示出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使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同活动,促進发展。例如:在讲授《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一课时,教师首先准备好三个小烧杯,其中一杯放浓盐水,一杯清水,一杯不放任何东西,然后把新鲜的萝卜切成大小相同的长条,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在上课时取出三块萝卜条,请学生观察萝卜的形态、大小,用手分别捏捏它们的硬度,再请一位学生量一下长度的变化。然后问原来二块形状、大小、硬度均相同的萝卜,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请学生根据烧杯里放的东西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样的“导言”,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产中和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现象,人们往往都能感觉它而不能理解它。一旦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能引起浓厚的兴趣。教师利用这种心理因素,使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实际问题或本身的生理现象导入课题。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引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细胞大小时,首先让学生来做一道计算题:一个直径为25cm的篮球和一个直径为4cm的乒乓球,他们各自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分别是多少?通过计算,学生能通过类比得出:体积越小的生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就越大。它们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度就越快,新陈代谢也就越明显,因此引出细胞不能无限张大这一内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类似的学习能让学生逐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是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5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设计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小故事,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我通过下面的故事导入:19世纪中期,在奥地利的一所修道院里,有一位叫孟德尔的年轻人。他从小喜爱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后来他进入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多种植物,进行杂交试验,潜心研究了8年。其中豌豆的杂交试验非常成功,并因此而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用豌豆做试验就容易取得成功?孟德尔是怎样设计、解释、验证试验的呢?从而进入遗传规律的学习。利用这种导言形式教师的语言应该极富感染力。无论是讲富有激情的生物学发现史,还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教师都要感情充沛,富于激情,语言的情感色彩应该十分鲜明,语言既要清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句话都充满激情和力量。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思想上的进取心。
在教学中,学生如何真正成为主体,学生怎样真正实现主体参与,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取决于把舞台让给学生,还在于教师如何去成功引导。导言的使用能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但切记要精炼,不要罗嗦,突出一个“导”字。而且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导入新课,都不宜喧宾夺主,冲淡教学内容。导入得当,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宋作吉.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J].中学生物教学,1998.
[2] 胡继飞,郑晓蕙,林萍,等.生物学心理教育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赵锡鑫,杨善禄,等.生物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