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摘 要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的反思性活动,它有助于使教师所授内容与所倡导的理论趋于一致,促使教学从“经验型”走向“合理型”,是对教师行动的研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治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学”、“思”的关系,才能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成。本文主要探讨教学反思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反思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50
教学反思是一种探索,更是一种追问,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也是维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成长与提升,离不开反思,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也有人提出了相类似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由此看出,教师既要有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如此反复,不断提升。那么,我们应如何认识反思呢?
1 教学反思及特征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观察、总结、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反思的主要特征,一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行为的解剖分析;二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内容、教学业绩的提升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三是换位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考,特别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四是时效性,是指教师自身的观念、学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教学反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漫长期的过程,要经过意识期、反思期、修正期、升华期,呈螺旋式上升。同时,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也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
2 反思的方法
前已述及,反思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反思的方法很多,教师进行反思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反思自身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着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庸的态度。一位伟人曾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没有正确的态度,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要反思自身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是我们应有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或者弟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娓娓道来,教育工作事关重大,不要误人子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
让我们怀着敬业、勤奋、忠诚、进取、积极乐观的心态,立足本职、努力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2 反思教学活动是否因人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思之则活,思新则进。教学互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思考、提问、答疑,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但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时,不仅要照顾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照顾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让他们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就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认真备课外,还要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思自身教学的利弊。所以教学反思,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笔,失败之处,为什么成功,亮点在哪,为什么失败,需要怎样改进 “我从中学会了什么”,“今天的收获是什么”“今天的课是有效课还是无效课”等进行反思,并在教案后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方便来年教学之需。
2.3 自我诘难,修正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周而复始,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如教学后记就是很好的反思方法和手段,它本应是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但是,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环节,下课铃响,教学工作就结束了,认为教学后记是教学工作量的附加,没有时间。殊不知,教学后记就是对每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讲述中,哪些是亮点,哪些是问题,学生听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都应该及时记录并进行反思和改正,不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一些有意义的想法和观点乃至精彩的教学环节的启发没有及时记录,一些教学中的问题没有及时修正并得以完善,也束缚了教学效果,所以积极主动进行高水平教学反思,对每位教师都尤为重要。特别是面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敢于正视,乐于改正,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一生,为人师表,在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和职业道德,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在工作态度上是否表现了懒惰、自满、不求上进等不良习惯,适当的谦恭、足够的自信、优良的品质、宽广的胸怀、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亲和力、耐心和幽默感等。用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2.4 提升理论修养,做反思型教师
调查表明,每天坚持教学反思的教师仅占4%,每周反思一次的占18%,每月反思一次的占32%,每学期反思一次的占46%。可见,短期内进行反思的教师数量非常少,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和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和业务水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中,要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带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實的反思精神,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修炼过程。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都是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课堂内外向结合,做双师型教师,把微课、慕课带进教学工作中,而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探索教学活动的规律,既有教学特色,又能彰显学生个性,还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创造具有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每一次教学,都应该是精彩的演讲,既丰富自己,又吸引学生,做专家型教师。
2.5 合作反思和群体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走出去”或者“请进来”,多观摩和学习校内或者校外其他教师的课,就教学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探讨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请教成功的专家,谈他们的经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同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而不乱;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反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收益。也可以通过学院督导听课,收集意见和建议,反思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学行为,如通过学生干部座谈会、问卷调查、辅导员意见反馈等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将反思进行到底。
3 反思的启示
反思不是对教学过程简单的“回顾”或“分析”,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不断完善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1 反思——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考尔德希德曾经说过:“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在这个艺术舞台上,唱出精彩的旋律,舞出辉煌的人生,科学的反思将是重要的方法,教师不仅要积累教学经验,更关键的是对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精髓,否则,即使他有多年教学经验,也只是工作的简单重复,也只能是一个新手型教师,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现在多数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吃透教材内容,然后复制给学生,按步就搬,方法陈旧,缺乏新意,没有认真思考自己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面对21世纪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从课堂外接受的新事物多,教学怎样才能适应他们的需要,教师要进行反思。
3.2 反思——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教学反思是一种良性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过程,通过回顾教学—反思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加以改进,教然后之困。反思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在反思过程中既可获得人格的发展,变反思意识为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行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回顾、思考和提炼和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还能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修正不足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职业道德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倡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创新性和研究性,时下的摩课、微课、翻转课堂,就是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由“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改变教学观念,坚持年年反思,天天反思,每堂课后反思,逐步形成反思习惯,日积月累,教学内容和教学能力就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与造就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 姜家凤.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J].中小学管理,2003.7.
[2] 刘家林.加强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艺术[J].华章,2011.23.
[3] 饶从满.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4]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5] 吴卫东.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体系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6]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