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莉
【摘要】习惯,无论是好的习惯或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每个人随身携带的,无法逃越和无可避免的。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因而离不开孩童時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关系,怎么样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应该做哪些……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阐述这些关系和方法。
【关键词】好习惯 重视 家庭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82-02
好习惯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一个孩子身上可以体现家庭教育的结果,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孩子发展的课标。一个好孩子的开始是从培养孩子好习惯开始。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对于行为意识成长中的孩子而言,父母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另一种话来讲就是,现在家庭教育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是为了更好地接受或者适应未来成人后的社会化生活。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提升人类教育水平,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均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培养孩子求知求索的好习惯。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有四个阶段,前两个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所以家长要在前运算阶段中,慢慢培养孩子好奇求知,主动探索的习惯。带着好奇的眼神看事物,用敏锐眼光去捕捉关键,慢慢的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光靠他们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父母的辅助。父母要有针对性的去指导,相当于给孩子隐形的翅膀,不束缚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自由的翱翔。家长也要给他们独立想象的空间,然而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忽略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给孩子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抛给答案。重要的是求知求索的过程,不是最终那个父母一句戳破的答案。比如,孩子喜欢问的:打雷时,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声音,这个时候顺应他们的思路,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发掘答案,这样会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求知求索的好习惯,而不是找出一个定义性的答案。这样家庭教育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二、培养孩子发现真善美的好习惯。
真诚的态度、善良的心灵、赞美的眼光这三者从某方面而言现在社会独生子女普及的今天,缺少发现真善美的好习惯,可是孩子的可塑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发现真善美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他们是一块天然的画板,父母做,孩子学,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显得尤其关键了。孩子的父母相互关心并且关爱老人和尊重他人,怀着善良的心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在孩子完全懂事之前,具体形象的例子才会让他们真正的去接受去领悟。父母的榜样作用孩子会耳濡目染,对于长辈的嘘寒问暖,对于朋友的坦诚相待,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慢慢的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父母也可以将自己身边的故事,比如一花一草等都是有生命的,让它们融入进孩子喜欢的童话中,引导孩子从点滴做起,从爱护花草做起,从赞美别人做起,从真诚对待做起,这比起说教更为深刻。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去发现真善美,为未来的世界赞添色彩。
三、培养孩子学会自理的好习惯。
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管得多、管得细、管得频、管得死往往会适得其反,因而要让孩子学会自理。第一步当然是生活自理。如果连生活上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那么如何谈论在其他方面更好地管理和更长远的发展呢?生活中往往是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这无形间给孩子养成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只要我自己不想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父母就会替我做的。”长远而言,孩子会长大,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的习惯,不要让孩子一直依赖父母。从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让他们慢慢的成长,一点一点的积累生活经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慢慢形成独立意识。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要把握一个尺度,注意量和质的转变,慢慢地父母会惊奇的发现他们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成长,会理解习以成性这句话的意义。所以,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会自理这个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教育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更是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强化。优质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造就孩子未来的人生,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想要孩子成为好孩子,孩子也想成为好孩子,那就给孩子一个提前的良好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约翰·杜威.杜威全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5
[3]魏书生.家教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4]泰普林.父母都是教育家[M].成都:四川儿童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