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岭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思与行
文周 岭
区域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教育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是为满足不同个体需求所提供学习的物质材料。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特色创新等方面对区域材料的投放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材料投放 激发乐趣
《指南》指出:为儿童提供多种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皮亚杰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要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适宜的材料能赋予环境丰富的教育内涵,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支持幼儿新经验的建构。因此,材料投放是关系活动区创设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投放区域材料,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索的乐趣,是长期困扰教师的难题。现结合工作实际,将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活动材料的倾向性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解剖年龄特征与所提供材料之间的关系,投放适合班级幼儿的区域材料,让幼儿产生操作探索的乐趣。
1.材料投放与幼儿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提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材料投放上应追随孩子的兴趣。如在语言区借助幼儿对动画人物的喜爱,投放各种动画人物形象,激发幼儿参与表达、讲述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幼儿将动画人物进行分类,使他们参与的兴趣再次得到激发。
2.材料投放与幼儿能力相结合
《指南》强调:“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故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美工区制作沙漏,教师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既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又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3.同种材料投放与年龄特点相结合
投放材料时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运用是不同的。如我园“沙艺探索区”,同样是沙,在不同的年龄段就有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儿尝试点点画画,感受沙子带来的乐趣;中班幼儿将各种技能,如:漏、撒、点、刮等结合起来完成一幅简单的沙画作品;大班幼儿则要在创作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根据故事内容变换操作画面。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投放,延续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以“材”激趣,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
1.借助主题材料激趣
材料的投放可根据班级近期开展的主题来进行。如近期开展了“树”的话题活动,我们便将“树”渗透到各个区域中,在语言区提供有关树的故事及图片,供幼儿讲述与表演;美工区提供以树为主题的绘画、制作材料等。正是有了主题背景做指导,使老师对材料的投放有了更明确的目地性。
2.借助生活材料激趣
材料投放力求生活化、多样化,主要指材料的形式、功能、品种要生活化多样化。如我们在选择与制作区域材料时,尽可能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并考虑到一种材料的多样玩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借助材料层次激趣
幼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差异,所以材料的提供也要体现不同的层次性,使材料与幼儿发展水平相匹配,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生活区中提供的串珠,孔可有大有小,绳子有粗有细;提供夹豆子的工具有调羹有筷子,豆子也有大有小等。
《纲要》提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有机地整合各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融合,有机渗透。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主要的游戏活动,也应做到多方面的融合和渗透。
1.融入园本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沙艺术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沙艺术特色的区域活动,让幼儿通过各个活动了解沙子,感受沙子的魅力,如沙中寻宝、沙盘故事、沙瓶创作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玩一玩沙子,讲一讲发生在沙滩上的奇妙故事,探索沙子中的奥秘。
2.融入本土特色
我园地处农村,乡土材料随处可见,如各类农作物、树叶、石头等,它们的直观性、可取性及神秘性受到农村幼儿的喜爱,因此将乡土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既能发挥乡土材料的教育功能,又能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3.融入班级特色
班级特色是根据班里幼儿的兴趣特点选定的学习内容,如线描画、刻纸、折纸等,将班级特色融入其中,一方面能使幼儿更好地巩固已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使幼儿对新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班级幼儿的特色水平。
总之,区域材料的投放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更多地从幼儿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区域操作中获得提升。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南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