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玮,熊欣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柳州 545006)
论跨文化视角下外宣材料的汉英翻译研究
谭玮,熊欣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柳州 545006)
宣传不仅承载着国家的文化形象,更对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宣传工作中,外宣翻译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的外宣翻译实践中,由于欠缺与跨文化理论知识的结合,使得翻译效果和翻译质量达不到最佳的效果。这不仅使得外宣材料翻译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更为国家的文化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当下外宣汉英翻译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改进办法。
外宣翻译;跨文化视角;汉英翻译
当下,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随着我国在国际地位的升高,对外宣传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注视。但是,随着信息的大幅增多,使得信息本身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翻译这方面。所以,要想实现交流上的文化优势,首先就必须做好外宣翻译工作。
黄友义说过:“外宣翻译是门面工作,一旦出现错误和不妥当之处,就一定会被扩大化”[1]。换而言之,外宣翻译对国家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停留在沟通交流方面,更主要的表现是在国家的文化底蕴以及国际地位上。所以,外宣翻译的质量不仅影响信息的传播,而且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地位,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外宣翻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1 按字面意思生译
按字面意思生译这就是说在翻译时,完全按照字词翻译,然后拼凑,俗称“汉译英”。在翻译时,这种翻译方式不一定会使语句不顺,但是不一定是最佳的翻译,还可能造成在读中文时的尴尬。例如,中文:听到“日本”一词时,你会想到什么?……是你最喜欢的日本流行乐队?……。翻译为:When you hear the word‘Japan’,what do you think of?...is it your favorite Japanese pop group?...
从这一例子中可以看出,当下“汉译英”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比如“是你最喜欢的日本流行乐队?”一句,直译为“is it your favorite Japanese pop group?”这种翻译方式不可以算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翻译“Does Japan brings to mind your favorite J-Pop bands?”来说,缺少了一份灵气和欲望。
又如,在大多数餐馆内会将“佛跳墙”的英文翻译译为“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但事实上,“佛跳墙”只是众多名贵海鲜的蒸煮集合——鲍鱼以及鲨鱼鳍等。所以,如果一味按照字面意思生译,不仅会难以理解,更有可能会带来笑话。所以,有些时候生译不仅会让翻译缺少语言的魅力,严重的还会发生翻译错误。
1.2 分不清特定语境
此外,汉英两个民族对于同一喻体和词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喻义或联想意义。例如:同样是“狗”,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就不同。中国人对狗的鄙视和不良看法(尽管随着养狗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看法也在逐渐转变)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在语言里,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走狗”、“丧家犬”、“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全都是贬义的;而在英美语言文化中,人们对“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却截然不同,英美人把狗视为人类的良友,说某人幸运时说他是个“luck dog”,不但自己爱狗,要求别人也爱时,就说“love me love my dog”[2]。
又如,‘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一词,在英语国家的人多数将其视为具有积极意义的词语,例如含有自由,有创造力的意思;而中国人多数将其看成是一个贬义词,含有自负自大,甚至是含有自私的含义[3]。所以,此时只有对这些词语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弄明白了,才能真正的存在翻译中传达出他们的精髓。
再如:勇猛,这一词常常使用“brave”,但是在历史上勇猛往往是形容战士的,和战争有关。因此,“fighter”也可以用于形容勇猛,“fighter”直译为战斗者,而战斗者在战斗时体现的就是勇猛这一特质,所以,在翻译时,“fighter”也可以作为其另一种翻译。由此可见,每一个单词,每一个词语的翻译都不是固定的,外宣翻译人员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切不可一概而论。翻译时不能分清特定语境,产生的原因都是对英文理解不全面,因为英文的表达中有很多语境是属于用其它词取代,翻译时要注意其引申义而不能只关注表层含义[4]。
在以上普遍存在的翻译问题中,不难看出,文化的要素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归结其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跨文化的应用理念。
2.1 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理解错误
拿新闻传播说。众所周知,外国可以有许多种方式以了解其它国家,但是,使用率以及可信度最高的一种方式还是通过媒体。换而言之,如果外国的主流媒体不能客观的报道我国,就一定会让外国人民对我国文化带有偏见。这就容易让外宣翻译出现问题。
2.2 本来就存在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一直是外宣翻译的很大的阻碍。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太大的差异,这就使得翻译工作出现了难题。尤其是当下,网络世界带来的纷繁信息,使得许多社会文化应运而生。表现的最为突出的即是网络流行语,比如“蓝瘦、香菇”、“你咋不上天呢”、“搞事情”这些词都是翻译人员在外宣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极大的难题。
其实,从某种方面来说,翻译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换而言之,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译语要最大可能靠近听者的文化以及习惯。
3.1 移植法
移植法指的是在源语和译语的含义不存在较大差异,或是不容易有错误联想的前提条件下,直译。例如,将“冷战”译为“Cold war”,将“畅销书”译为“hot-selling books”,将“黑市”译为“black market”。这一翻译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与内涵。
3.2 套译法
指的是将译语中的固定语境用以翻译,这方法更多地用在俗语的翻译中[5]。套译法的使用也需要条件,这一条件就是源语里的意象词与译语里的意象词不一样,但是两词有一样的意义以及形象比喻,只有这样才能够用译语里的意象词语替换源语里的意象词,才能让听者或是读者能真正领会到语句的含义与精髓。
例如:“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直译为“多余的热情会损坏东西”。这种翻译模式就很难让人听懂,而用俗语“拔苗助长”翻译会更好。这不仅可以表现“多余的热情会损坏东西”这一含义,还更方便理解。
3.3 重塑法
重塑法和套译法类似,但是,和套译法相比,重塑法要显得灵活生动一些,因为,重塑法时将原语的主旨与译语相结合后得到的翻译结果。重塑法使用最多的场合,大概是在电影里的翻译过程中。比如,英文电影“FLIPPED”的翻译为《怦然心动》就使用了这种翻译方法,译者首先是充分考虑了电影本身的主旨与含义——旨在表现童年时期的邻家男孩与女孩的青涩恋情。换言之,这部电影更多地表现在情感与人性上,“怦然心动”既表现出了一个懵懂女孩对一段青涩恋情的思考与抉择,又刻画了在我们成长期间青春期面临的不解以及惶恐。这种惶恐来自于自我,来自于成长,来自于爱[6]。如果没有套译法的使用,“flipped”将会被译为“轻弹”——不仅缺少了怦然心动般的灵气,更缺少了对电影主旨更深层次的理解。
3.4 直译加补偿
这一翻译方法主要是让译语听读者可以正确准确理解原文及其含义,所以通常使用补译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种方法多用于翻译一个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例如:“Young athletes,while holding hands on the ground,while watching the front”.“年轻的运动员,一边双手撑地(准备起跑),一边目视前方”。这里,译者运用补偿法翻译了“hold on the ground”的含义——准备起跑[7],这一补偿说明使得翻译能更好地被理解。
3.5 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不管语言形式,只考虑上下文的衔接问题,从引申义出发理解大意。意译也被称作“自由翻译”,主要是指“结构自由”。
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直译的话,就会变为“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这种直译很明显就是在讲一个故事,但是却不能体现成语想要表达的因祸得福的含义。所以,在这种难以两全的情景下可以采取意译的方式:“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8]。
进行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翻译,究竟要用哪种方式,或是哪几种方式,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翻译都要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不能发生理解上的错误。
对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化的积累比语法的积累似乎更为重要,换而言之,从事翻译工作的相关人员不但要熟悉汉英两种语言,还要更深层次的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只有这样在翻译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源语的含义,才能更完整更准确的传达给读听者所有的信息,才能减少由于不够理解或是错误理解而造成的沟通不畅的现象发生,只有译语以及源语在传播时效果等同,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2]董 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英文化意象与翻译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46-150.
[3]谭 玮.电子交换语言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149-151.
[4]张 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58-62.
[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47.
[6]李 成.从中西文化的重构与转换视角解析电影片名的翻译口[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1):82.
[7]赵桂华.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102-105.
[8]成 滢.从译介学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几种文化意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3.
责任编辑:建德锋
Study on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Publicity Materials from the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TAN Wei,XIONG Xi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Liuzhou 545006)
Propaganda not only carries the cultural image of a country,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In the propaganda work,publicity translation is very important. However,the current publicity translation practice,due to the lack of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makes the translation effect and quality poor.This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accuracy of publicity materials translation,but also bring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ultural image of a count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jor problems of current publicity Ch-En translation and further deals with rela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publicity translation;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Ch-En translation
H315.9
A
2017-01-25
广西社科规划办2015年广西哲社规划课题(15FYY002)
谭 玮(1981-),女,广西柳州市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和在线语言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