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西渚中学 张 锋 唐芸艳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研究
江苏省宜兴市西渚中学 张 锋 唐芸艳
表现性评价教学能够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种评价使学生养成自身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就根据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做出一系列的阐述。
初中数学;表现性评价;综合运用;研究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大多是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解决纸张上已经定好的数值问题,但遇上实际问题,学生很难由此联想到用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该类问题,表现性评价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这一缺陷,评价性教学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分析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
表现性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表现做出的评价。与传统的单元测试不一样,卷面测试只能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传统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观察方式,能够让教师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及时更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化抽象为实际的能力。
1.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的理念更加渗透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是数学教育中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现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还要从不同方面加强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数学自主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多元化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被编制于初中数学教材中,苏科版教材中就设置了“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需要大量操作、情景活动、自主思考、同学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实验操作,假设和推理问题。添加了更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与反思版块,在交流分享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表现性评价更好地配合了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在课堂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就能够让教师多方面地根据教材的内容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无论改革与否,其中心都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添加表现性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使课堂变换得更加灵活。如苏科版教材七(上)—八(下)3册中都提到“推理与证明”的知识板块,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现。比如,引导方式分为四种说理方式:(1)针对平面图形运用“因为……所以……”的方式阐述对平面图形的认识。(2)要求学生针对直线平行的条件使用分行的“因为……所以……”说理,引导学生分清知识层次。(3)要求学生针对直线平行的性质、图形的全等使用分行的“因为……根据……所以……”说理。(4)运用“因为……所以……理由是……”这种方式讲解小前提、大前提以及结论的总结方式,提高学生演绎推理论证能力。根据教材中的要求,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表现性评价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3.大众的认可
评价体系好坏与否都是在大量实践之后,从效果反映中得出其能否被应用,在其他科目中应用了表现性评价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反响,其特有的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及人性化在大众中得到认可,虽然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但大众的认可就使这些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通过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有值得实施的价值和作用。
1.课堂情景设置
应用表现性评价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堂中设置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教师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之间观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运用能力。比如,以苏科版教材中七年级(下)的第七章第三节《图形的平移》为例,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有没有坐过游乐场内的“小火车”和“摩天轮”?(老师可以在课前先找出相关的图片,便于分辨)在这两项运动中,哪项运动属于物体的平移?哪项运动属于物体的旋转?教师让学生之间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学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并指导出更好的解决方式,辅助学生解决他们未理解的问题,在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数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多加实验设置
在课堂中多加设置学生动手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苏科版教材中就设置了许多数学实验室等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板块使课堂灵活生动。例如,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以剪纸为例讲解平铺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一滴墨水滴在质地柔软的纸上,然后将纸对折、压平、展开,观察折痕两边的墨迹形状,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引出教学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理解书本上的内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3.推理交流设置
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都是演绎推理,课本中各种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大多也是通过数学家推理演绎出来的。教师可以借助数学的这一特点,在相关知识板块的教学前,先让学生尝试演绎推理出将要教学的知识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做出一定评价,然后再引出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加强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让其身心全面发展。加强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是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借助表现性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基础上,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还能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1]郭永祥.浅析表现性评价浅析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
[2]许广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
[3]王欢.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栏目的教学现状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5.
book=39,ebook=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