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王凤龙
直面失败 突破难点
——《轻重》教学案例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王凤龙
【思考问题】: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背景介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0页《轻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轻的或重的物体,能大概地比较两个重量差别较大的物体。但是,作为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存在着语言理解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活动游戏教学,使用鼓励性评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却还是没有成功突破。
【案例描述】:
一上课,我就引导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课本上的情境图,趁机提问:“两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你们觉得猴子和小熊谁重啊?”孩子们齐声回答:“小熊重,小猴轻。”我又问:“对!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几个孩子脱口而出:“因为小猴子翘起来了,小熊压下去了。”我大大地表扬了这几个同学,并要求学生们用谁比谁重、谁比谁轻的说法来说一说。接着让孩子们想办法比较身边的两个物体的轻重,掂一掂、称一称……孩子们边动手边学边说,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没有什么很难理解的问题出现,进程似乎很顺利。
讲“练一练”习题三时,出现的情况令我意想不到。
习题三:有两架天平,我让学生分别说说两架天平上的物体()比( )重(轻),孩子们都能很快回答出来。我又问:“白菜、萝卜和茄子,什么最重,什么最轻?”有的回答白菜最重,有的回答萝卜最重,茄子最轻。看着同学们有点茫然的表情,我知道这里乱套了。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由于时间关系,我匆匆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回答,转到下一题。
习题四:同样是两架天平,一架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条鱼和两只螃蟹,另一架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条鱼和4只虾,两个天平都保持平衡,让孩子判断,谁轻谁重。
有了上一题的教训,我更加循循善诱:“同学们,这两架天平都是平衡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了生活经验和前面的训练基础,孩子们都知道:“意思是两边一样重。”我又小心翼翼地问:“一条鱼重还是一只蟹重?”“一条鱼重!”我备受鼓舞,接着问:“一只虾重还是一条鱼重?”学生齐答:“一条鱼重!”“对,真聪明!再想想,是一只蟹重还是一只虾重?”这时,孩子们犹豫了。看来,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建立等量代换的意识,更不用说应用等量代换来解决问题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只好暂时放下这两个没成功解决的问题。
回到办公室,我仔细琢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寻找和思考我引导失误导致学生错误解答的原因。习题三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被什么比什么重(轻)的说法绕晕了。教师忽视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比较过程,却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殊不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比较轻重。习题四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等量代换和逻辑推理思想感到难以理解。左思右想,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制做了习题三和习题四的PPT动画课件,在课堂上尝试重新突破难点。
第二天,我从习题三开始讲起。首先课件演示出示两架天平,把原来的蔬菜换成了火龙果,苹果,桃子,让学生说说第一架天平什么重,第二架天平什么重。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了:“第一架天平是火龙果重,第二架天平是苹果重!”这时,课件画面上两种重的水果“当当”的闪了两下。我立即又问:“对了,比一比重的这两种, 什么最重?”学生一看,都知道了:“是火龙果最重,天平上火龙果都把苹果压沉下去了。”“真聪明!再看看,两架天平上,哪两种是轻的?比比什么最轻?”我接着问。有了前面最重的比较方法,许多学生争着举手:桃子和苹果是轻的,桃子最轻,因为桃子翘起来了,苹果比桃子重,沉下去了。学生的回答令我松了一口气,方法总算对路了。
接着,我又播放了习题四的课件:左边天平上的鱼和蟹互相调换位置。演示完后,我提问:同学们,鱼和蟹调换了位置,天平还能平衡吗?很多同学都回答能平衡。我又问:“为什么?”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我请一位学生来回答:“因为只是换位置,东西没有变。”
最后,我又演示了一遍课件动画,形象地比较了鱼、虾、蟹的轻重,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案例反思】: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谐交往共同成长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是融洽的,贯穿始终的。
对于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等量代换意识的培养是重点与难点之一。我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忽视了逻辑推理思想对刚入学孩子的难度,让学生在几个“()比( )重(轻)”的关系中纠缠不清,想要正确进行推理比较就难了。经过课后的反思,针对问题寻找可以有效解决的途径。我利用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习题三和习题四制作成生动的动画课件,不仅形象地展示了正确的思维过程,将抽象的问题情景化,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上,我也调整了思路,抓住对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等量代换思想的培养重点,首先让学生找出重的两种物体,比较什么最重,再找出轻的两种物体,比较什么最轻,这样引导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观察和思考,是培养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方法。
经过这一节课,我体会到:低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薄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和思考,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轻易打发教育中发生的问题,要为自己保留一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心情,与学生一起成长,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活动氛围。
【案例点评】:
本案例以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内涵的比较轻重为主题,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程序。教者能灵活运用PPT动画教学软件,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学生经历了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掂一掂等学习过程,不仅学会了比较轻重的方法,而且发展了抽象逻辑思维,教学设计理念是先进的。但要把先进的教学设计体现和落实在有效的课堂实践中,就不得不考虑到学习活动的对象——学生及学生的经验。本案例的两次教学实践的不同教学境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刚起步,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有层次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些都是应当思考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本案例的教者能正视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不断反思并逐步改进,这种精神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