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究

2017-02-26 04:58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教育城小学邓元成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熊二盒子意识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邓元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究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邓元成

课堂教学是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自觉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情境问题;意识思维成果;发散思维;总结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不断进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大家强化教学改革。“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并及早抓好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育着的小学生来说,首先就要从创新意识抓起。课堂教学是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自觉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就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经过思考提出一些有别于其他同学的新见解、新策略、新发现的行为,这种行为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培养。

一、创设趣味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故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对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曹慧涓今年10岁,她过了10次生日,她表哥黄超瑞也是10岁,而他仅过了两次生日。曹慧涓感到很不解,便问妈妈:“妈妈,表哥和我都是10岁,为什么他过的生日次数比我少呢?”班中的学生也感到很迷惑,都在摇头晃脑,此时紧握良机:“你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这样的导入方式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都很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探究新知的欲望,整个课堂都兴趣盎然,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不确定性》一课时,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先准备好三个盒子和若干个蓝球与灰球,要求在盒子一中放入4个蓝球,盒子二中放入4个灰球,盒子三中放入2个蓝球和2个灰球,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摸球游戏。师:“如果从各个盒子中随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请同学们来摸一摸,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中,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当游戏进行的差不多时,开始提问:“同学们,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生1:“从盒子一中一定能摸到蓝球。”生2:“从盒子二中一定能摸到灰球。”生3:“从盒子三中可能摸到蓝球,也可能摸到灰球。”接着提问:“在每个盒子中,有可能摸到紫球吗?”同学们都纷纷发表见解:“因为盒子中根本没装有紫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紫球。”

摸球游戏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不确定性》奠定了愉快的心理基础,轻松地掌握了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彻底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欢乐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就必须要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留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在欢乐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任意表达,敢于求异。让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如果数学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气,甚至教师采用“包办”式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创新意识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无数实践证明,当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时才会深入思考,才有可能创造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些,正是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的一个环节,创新意识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要培养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精心营造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极其活跃,创新的智慧就会闪现,一些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问题就会随之产生。其次,立足于人本身的角度,让学生质疑、释疑,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提异议,究原因,找规律,求异方法”。在独立自主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认识机会。第三,老师要着眼于发现。培养“问题意识”的带头人,以局部诱发群体,逐步使全体学生形成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具有不安于现状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吃西瓜》时,我给学生编了一段小故事:话说熊大、熊二、吉吉和毛毛四个人一起外出游玩。这一天骄阳如火,他们个个都口渴难耐,熊大便派熊二去找水喝,熊二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水 。忽然,熊二发现地里有一个大西瓜,他兴奋得不得了!熊二确实无法忍受了,便把整个西瓜等分成了8块,他们每人分得2块。一眨眼工夫,熊二便把属于他的2块吃掉了,可熊二还是觉得不解渴,又吃掉了3块,熊二只顾着独自解渴,把小伙伴们都忘了。故事讲到这,开始提问:“孩子们,从故事中能提出一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吗?”由于学生听得仔细,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熊二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熊二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练习环节中,利用学生爱画画的心理特点,要求他们同桌俩人一起,先把事先准备好的图形纸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彩色(每人都不能够全部涂完),同桌间再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学们都异常兴奋,画完后提出了多样化的数学问题让同桌进行解决。整个活动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探索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手、脑、口等多个感官参与的活动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

三、尊重思维成果,培养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尊重学生们独立思考是发展思维的触发点,是探究知识、培养创新精神的源头。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和人格的个体,每一个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能力方面肯定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结果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与表扬,通过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言语:“你说得不错”、“讲得真棒”、“真聪明”、“有创新”等语言激发学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切身体验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甲数比乙数多1/4,那么乙数比甲数少()/()”这一道有关分率多与少的题目时,有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发现并掌握了方法,并能说出理由,可是有几位学生却认定“乙数比甲数少1/4”,并以量的多或少来解释。这是一种常见而又典型的错误,并代表着一部分学生的认识。对于这种思路和方法,老师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让学生通过再思考、判断、检验等方法,使学生很快发现了错误。当学生认识到错误时,还是要肯定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敢于争议的求异精神。教师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赏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他们求知、求异的态度就会更加积极,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不断发展。

四、练习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而发散思维就是通过思考、探索、联想等方式去追求尽可能多的解题策略的开放思维。故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练习要具有梯度性和目的性。基本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综合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性练习要设计得更加有活力,充满趣味,让学生乐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熟练掌握解题策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诱导学生有创造地走向创新。

1.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可以训练学生学会根据条件,通过合理地想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目的变化了然于胸,以不变应万变。这类型的训练多用于应用题或图形知识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根据条件提问题。“修一段600千米的路,四月份修总长度的1/5,五月份修总长度的1/4。”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求异欲望得以激发,有助于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训练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2.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与一题多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让学生从已知的条件探求尽可能多的结果。如“饲养场有白兔和黑兔共25只”,让学生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并提出问题。这样的设计更具开放性,学生可以无边际地补充条件和提问题,各种知识体系的习题都得到了训练,如: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比的应用等。

3.一题多解

每一道题,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虽追求同一结果,但所走的途径就会不相同,一道题就可能会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法。

例如:“红旗煤矿共有300吨煤,八月份运走了总重量的1/3,九月份运走了总重量的1/4,还剩下多少吨?”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可能会有如下解法:(1)300-300×1/3-300×1/4;(2)300-(300×1/3+300×1/4);(3)300×(1-1/3-1/4)。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他们找出了最好的解题策略。这样,学生不但能弄清解题的知识关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他们从多角度的思维中培养创新意识。

除了发散题多解、多问、多变等练习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超越自我,培养他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提升,创新意识更强。

五、总结实践,巩固创新意识

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总结,而课堂总结恰恰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也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顺理。这个过程许多时候都是老师自己代办,更有甚者只是走过场,这样会有碍于学生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应该让学生思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启发”等问题。让学生学会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自我重温、梳理,可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本课的所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强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让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为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与文献】

[1]李小龙.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J].课外阅读(中旬),2013(1).

[2]王玲.小学英语练习设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邓元成,男,1977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数学小学高级教师、广东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广东省优秀工作者、茂名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2015至2016学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上送的课例《百分数应用(一)》入围部级优课评选,2011年承担的课例《摸球游戏》获广东省优秀课例二等奖。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各级奖励】

猜你喜欢
熊二盒子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有趣的盒子
熊熊乐园环游世界
为什么称巴西为“足球王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寻找神秘盒子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破解方框密码
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