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提升集团化办学品质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教师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7-02-26 02:25袁鹏飞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4期
关键词:总校集团化常州市

■袁鹏飞

融合发展,提升集团化办学品质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教师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袁鹏飞

集团化办学符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注意文化尊重,完善制度构建,打造各类平台,有助于集团内教师更好地实现一体化发展,推动集团整体办学品质的提升。

集团化办学 教师发展 文化尊重 制度构建 平台营造

近年来,江苏的基础教育正逐步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而集团化办学能够很好地带动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间的共同发展。这既符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举措。

2011年,在常州市教育局和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的牵线与推动下,常州市属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和天宁区属原常州市第八中学正式组建了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集团成立后,常州市第八中学更名为“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2013年开始尝试一体化办学,以此推进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处发展。

自一体化办学以来,集团在各个层面都加快了融合发展的进程,尤其是教师层面,因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力量。我们主要通过三大举措,为集团内教师的一体化发展“引航”。

一、文化尊重,为教师树立共同愿景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的校园文化为“实·雁”,既谐“实验”之音,又含大雁“忠诚、守信、奋飞、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之意,旨在打造一支忠诚爱岗、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团队。而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多年来则是形成了“诚”的校园文化,教师忠诚地对待教育事业,努力践行“和衷共济,诚行筑梦”的办学理念。两校的校园文化看似不同,实则有共通之处:都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都注重诚实为人、踏实做事,都讲求团队协作进取。我们遂以此为切入点,为集团全体教师树立共同愿景,引导他们在相互尊重、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以实现“在同行中同进,在共享中共赢”。

事实证明,这样的文化尊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集团内部,无论是总校教师还是分校教师,很快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每个人都充分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需要,产生了对集团的强烈归属感与依赖感,愿意为集团的发展尽心尽力。

二、制度构建,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

队伍建设,制度先行,完善合理的制度是推动教师素质提升、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在制度构建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引导集团内所有教师明确发展方向。

1.以市局、区局文件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

成立教育集团的初衷是借力名校优质资源,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多次下发文件,就校际间,尤其是集团校各校区的教师流动做了规定,并对交流比例、职称要求、年龄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我们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将相关文件精神第一时间传达给所有教师,让他们了解政策、认同政策,明确集团关于教师发展的所有政策都是市局、区局制度在基层学校的落实与延伸。

2.出台集团内部关于教师一体化发展的各项方案、政策。

在遵循市局、区局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我们立足集团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一体化发展的方案、政策。这些方案、政策或从目标、意义、愿景等宏观层面对集团内部教师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或围绕某一具体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路径。由于立足校情,以师为本,充分尊重教师意愿,上述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落实。

此外,集团一体化办学的合作周期通常为3年,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会和天宁区教育文体局签署集团一体化办学协议,其中对总校派往分校的教师数量、层级等也有明确规定。这同样是制度层面的有效保障。

三、平台营造,给教师提供成长舞台

在文化融合、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集团着力打造各类平台,给予教师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舞台。

1.集团内部平台。

总校名师资源丰富,在这些名师的带动引领下,总校构建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编制了较为系统的课程指导用书,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研路径。

自集团一体化办学以来,总校将上述资源毫无保留地与分校进行分享,借助这一平台,分校教师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例如,总校按期为分校量身定制“每月一课”课例研究活动,由总校教师执教,分校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两校七、八年级教师同课异构常态化进行,双方共同协商确定课题,针对不同学情进行备课,最后借班上课、同课异构;分校中青年教师与总校资深教师、学科骨干结成师徒,签订“师徒结对合同书”,定时前往总校听课、研讨等。

此外,对于分校中能力突出的教师,集团在安排他们前往总校交流的同时,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量的培养总校年轻教师的责任。这既充分彰显了对他们的信任,也鞭策他们努力向前。

集团内部的这些平台促进了两校教师发展的“同频共振”。

2.集团外部平台。

集团成立前,分校教师参与优课评比、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不多。集团成立后,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总校与分校教师享有平等的参与上述活动的机会。例如,2016年,集团派员前往厦门大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封闭式学习,其中,总校教师20人,分校教师15人,比例接近1:1。又如,在刚刚结束的常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优质课评比中,总校和分校分别派出两位和一位教师参与角逐,来自分校的钱铮老师更是获得了代表常州参加江苏省优质课评比的资格,她最终也获得了省一等奖。这些,让所有教师感受到了自己在集团内的平等地位,他们更加愿意在集团营造的平台上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几年的集团一体化办学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身上反映出的显著变化,他们的不断发展让整个集团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郁,集团的总体办学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当然,我们也看到集团两校间的教师发展依然存在各种不平衡现象,包括教研组之间,以及教师个体之间。这些,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后续工作中更加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平台实现对教师的综合引领,以推动全体教师更好地发展。

(作者为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校长)

猜你喜欢
总校集团化常州市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征稿 启事
名校的分校如何传承总校文化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