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玉
摘 要 内部控制制度在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经营管理资产安全以及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方面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制定业务处理程序,拥有科学的职责分工。这使会计信息资料的产生是在一种相互牵制的条件下进行的,不仅能够防止错误和弊端的产生,还能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可靠。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会计资料在传递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其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内部控制是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
众所周知,国家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管好和用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非凡,这也是其进行依法理财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单位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单位的收支行为,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发生流失;同时还能从根本上减少贪污舞弊以及挪用公款等不法行为,保障依法理财工作的正常实施。
(三)加强内部控制是依法理财的关键
为了不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断加强,形成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单位而言,《会计法》是促进企业深化会计改革、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有效保障制度。此外,我国还及时制定并出台了一些财经法规,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也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氛围较差,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所谓的内部控制环境指的是单位或组织所营造的内部控制氛围,其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组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所持的态度,是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同时,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实施的效果良好,行政事業单位还需要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由于对内部控制不甚了解,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领导认为既然本单位资金的来源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决定的,其只需要定期按照规定编制资金预算,获得资源并使用资金即可。正是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导致单位经常出现财政经费支出超标的情况。可见,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对内部控制而言,其核心是有效的组织、分工、方法以及标准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少有单位制定了比较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直接由财政部门预算行使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这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这种不够严格的管理也进而导致了其工作缺乏严谨性。尽管有的单位确确实实制定了一些相对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执行,形式化严重;或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由于监督缺乏等,经常会出现有章不循和违章不究的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单位,并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实施岗位分离,导致会计、出纳以及资产管理等岗位并没有分离开来,职责混乱,极其容易出现滥用职权、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
(三)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家准则的不断趋同,无形之中对我国财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必须的,对于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还要有会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由不低于3年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但是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会计工作的很多都是办公室人员,他们很多并没有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并且缺乏相关的会计专业技能,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经济犯罪行为也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此外,他们的财务工作行为与单位内部控制要求也不相适应,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内部控制效果不尽人意。
(四)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缺乏
作为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有利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尽管当前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很多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由于没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与权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作为主要的监督机构,财政和审计部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即使是加强监督,其也更多地停留在一般事项上,并没有加强对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进度进行监督。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能否取得成功,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其内部控制意识与行为往往会对单位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等,单位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不断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下级各行政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单位内部必须严格根据权责明确的原则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做好权责分配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单位所有人员尤其是内部控制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提供保障。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有别于其他企业,因此其内部控制制度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重要岗位或者薄弱环节进行适当控制,确保权责明确,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头上,进而让单位在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只有这样,内部控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应对单位内部各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还要对相关政策和法制观念有充分的理解。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内部控制人员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学习,补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胜任内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应定期组织内部控制人员培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内部控制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相符合。
(四)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专门设立直接受财政部门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由财务部门人员兼任;同时还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性。这样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才能够有效避免形式化严重的问题。尽管内部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保障体系,但是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其还应充分发挥财政和审计部门的联合作用。另外,还要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考评机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单位内部控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为阜新市彰武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