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童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发展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2017-02-25 08:51刘蔼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类节目真人秀

刘蔼然



“限童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发展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刘蔼然

(湖南广播电视台 经视频道,湖南 长沙 410003)

亲子类节目对未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为避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过“限童令”加强了对亲子真人秀节目的引导与调控。“限童令”颁布后,亲子类节目受到诸多限制,亲子模式、播放平台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亲子节目创新发展迫在眉睫。作为亲子类节目中翘楚,《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策划与改变受到各方瞩目。本文对比分析了“限童令”颁布后仅在网络平台播放的《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与前三季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该节目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限童令”背景,提出了明确受众定位,提高网络关注度;深化人文内涵,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宣传风气等亲子类节目发展对策。

限童令;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

随着亲子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强了对此类节目的引导与调控。2015年7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2015年9月起实施的新《广告法》也做出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1]

2016年4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2]

“限童令”颁布后,亲子类节目受到的影响颇大。在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如何保持自身的活力,并在合适的渠道进行传播,成为业内人士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当前,亲子类节目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爸爸去哪儿》与《爸爸回来了》为例,这两个节目最大的魅力在于明星父子组合与多元化的家庭育儿理念。近期,《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转战网络平台,其经验与不足之处都颇有借鉴价值。本文将对比分析《爸爸去哪儿》前三季与第四季,深入剖析其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以期为“限童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 “限童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发展特点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实现了零差评的好成绩,由此开启了亲子类真人秀发展的辉煌时期:各大卫视将目光投向亲子市场,如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等等,亲子类节目成为荧屏热点。[3]

“限童令”颁布后,亲子类节目受到诸多限制,亲子模式、播放平台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亲子节目创新发展迫在眉睫。作为亲子类节目中翘楚,《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策划与改变受到了各方瞩目。从节目嘉宾的选择到节目播放平台的改变,《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又将以怎样的改变来延续前三季的辉煌?

(一)打破传统亲子模式,制造节目新看点

真人秀节目本身以真实内容打动人,特殊人物参加的真人秀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4]《爸爸去哪儿》前三季以明星父子为看点,记录明星父子的生活点滴,满足受众对明星生活的好奇心。第四季则打破了前三季的传统“明星父子”的亲子模式,创新加入“明星嘉宾+素人萌娃”的全新“父子”模式,制造了新的看点。

作为参与者的“人”是真人秀节目的核心。[5]《爸爸去哪儿》第四季选用了六对亲子组合,其中三对延续了前三季的明星亲子嘉宾模式,另外三对则是全新的“星爸素娃”亲子组合。从嘉宾选择上来说,每组嘉宾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一组嘉宾都代表了社会上一种亲子类型。如蔡国庆与庆庆,给受众展示的便是“老爸爸”对“小小孩”的家庭教育方式。蔡国庆相对于其他嘉宾年龄偏大,他的教育方式偏传统。他与孩子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大,“老爸爸”对“小小孩”的教育方式一般是宠大于罚,如何权衡宠与罚的比例,也是这一类亲子所关心的问题。沙溢与安吉、小鱼儿,田亮与小亮仔这两对父子之间展现的则是二胎家庭对儿女的教育方式。沙溢对安吉、小鱼儿是比较偏向于“兄弟风”,要做男子汉。田亮是儿女双全,相较于第一季,对儿子与女儿的教育方向又是不一样。这两对父子在节目中展现的是二胎家庭对儿女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为“二胎”家庭类型展现了不同的亲子教育方针。

在非亲子嘉宾组的选择上,《爸爸去哪儿》充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如张伦硕与考拉,这是一对有别于其他组的特殊亲子,这对亲子的选择也展现了大多数的重组家庭的亲子相处之道。考拉与张伦硕的相处也映射出大多数继子女跟继父之间相处面临的心理与情绪反应。另外,选择黄致列与董力作为实习奶爸嘉宾是从受众方面来考虑的。黄致列作为《我是歌手》中的人气唱将,粉丝众多,人气爆棚,对受众的吸引力非常大。董力则是在刚过去的奥运会上,击剑队的奥运健儿,是运动型小鲜肉,人气与热度都是非常高。黄致列与董力代表了即将成为爸爸的年轻一代新手奶爸,也展现了面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新手奶爸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人气嘉宾的加入,也为《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增加了新的热点。

(二)播放平台由传统荧屏转向网络平台

受“限童令”的影响,众多明星亲子类节目遭受打击,录制与制作完毕准备投放到湖南卫视平台播放的《妈妈是超人》受到限童令影响,无奈之下转投芒果TV,在制作与策划方面本作为电视综艺节目播放的《妈妈是超人》被迫成为网络综艺,缺乏网感成为这档节目的痛点之一。面对遭受迎头重击的亲子类节目市场,《爸爸回来了》第三季也遭受延期,《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迎难而上,转战网络平台,从节目人设、节目模式到节目后期都进行了调整,在节目时长与播出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增加节目“网感”。

转战网络平台后,从嘉宾选择上,选用人气小鲜肉作为嘉宾之一,也是考虑到吸引粉丝群体,增加节目点击量。前面六期黄致列作为实习爸爸,在《我是歌手》累计的人气,很大程度上为节目吸引了众多受众,即便在后面受到“限韩令”影响,新来实习奶爸向佐也是极具号召力的人气明星。从节目形式上,《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与前面三季相比,保留了前三季的精彩元素。节目内容上来说,内容依旧是做任务、选房子等。但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区别,比如亲子爸爸和实习爸爸双方对抗比拼。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内容上更加全面,除了正片,还有三期单线版本,让受众更全面了解爸爸和小朋友的生活。节目播出的同时,爸爸们也会一起做直播节目,打造“跟着爸爸看爸爸”的概念。另外《村长大揭秘》从村长角度看对节目有一个新的解读,给受众呈现更鲜活的《爸爸去哪儿》。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效果最大化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它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引发了新闻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重大改变,带来了全球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达到宣传营销传播效果最大化。

以微博宣传为例,《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在内容上很多改进与创新。微博内容原创性强,包括萌娃的生活点滴、节目花絮与趣味切条视频、明星亲子信息、个人情感分享等,与前三季相比,第四季微博中出现了大量的鬼畜视频,趣味性更强。利用微直播、微访谈拉进明星与粉丝之间距离;互动方式多样化,有微调查、粉丝福利、接龙游戏等。[6]与参加节目明星的互动,是官方微博互动信息中的重要部分,在阿拉蕾与董力这对父女引发全民讨论热潮时,频繁地与董力阿拉蕾的趣味微博互动,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围观,实现了从一对多互动到裂变式互动的转变。

二 “限童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播放平台受到限制,关注度降低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转战网络平台是一个无奈之举。与前三季相比,第四季在播放平台上受到了限制,变成了一档纯网综节目。《爸爸去哪儿》前三季在电视荧屏与网络平台同步播放,受众更广。作为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是一档适合全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观看的娱乐节目;作为网络节目,它要适应网络平台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网感,受众更偏向于年轻化的网络人群。

《爸爸去哪儿》前三季虽然首播时间不是黄金时段,而是每周五晚22时,但重播时间却有系统安排:八次重播,且涵盖多个时段,服务了不同休息时间段的受众。《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则只在芒果TV与优酷视频上传播,播放平台少,大多靠受众主动点击节目。少了电视平台的播放与宣传,关注度有所降低。

(二)转战网络平台,忽略儿童受众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转战网络平台,增强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在受众选择上更偏向成人,未充分考虑儿童受众的感受。这一季引入了实习爸爸的概念,增加了实习爸爸与亲子爸爸之间的团队PK对决。PK与对决概念是当前许多综艺节目制造噱头的首选,但亲子类节目过多地引入PK与对决概念,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综艺节目最大的功能是娱乐,但大多数亲子类节目“成人化”现象严重,强调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道理。的确,亲子类节目应该承载一定的教育功能,但前提一定是要寓教于乐,不能用“灌输教导”、“揠苗助长”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否则会导致视点成人化、语言成人化、结构成人化,不仅不能教会孩子知识,而且会丧失原本的价值立意。转战网络平台后,《爸爸去哪儿》不应只考虑趣味性与娱乐性,而舍弃节目本应具备的教育价值。

(三)追求点击量,忽略正确宣传风气

在《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播放过程中,“董力+阿拉蕾”这对特殊父女受到的关注度很高,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度与关注量。在高热度关注下,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董力与阿拉蕾不是真正的父女关系,很多网上的营销号开始在微博上为了迎合网络群众,开始强行CP炒作,各种名为“蕾力CP”的粉丝也是纷纷响应,使原本的亲子节目价值观概念模糊,对未成年人的正向引导也有了偏差。在节目剪辑方面,《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在董力与阿拉蕾父女身上的互动剪辑较多,然而在宣传方面,芒果TV的节目《芒果捞》中,用到了“表白”、“虐狗”等字词远离了原本的亲子价值观导向,引发了大量的舆论讨论。《爸爸去哪儿》最初立意便是呼唤父爱的回归,应该以亲子之间的亲情与陪伴为主要表现内容,展示亲子之间的亲密与温馨,发现让人心动的单纯与美好。

与前三季相比,第四季的实习亲子的概念是一个创新,但是也是一个挑战。节目组在策划与宣传方面应该保持以亲情为本的观念,严格遵守保护儿童的概念。在细节上策划与宣传应时刻保持着最本真的心,更要在“限童令”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中时时警惕,不为了点击量与关注度模糊概念,失去本来的节目魅力。在策划与宣传方面加强注意力与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舆论引导,防止网络不良公众号的妖魔化解读。《爸爸去哪儿》这档高关注度的节目,更应该自觉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注意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引导塑造。

三 “限童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的发展策略

(一)明确受众定位,提高网络关注度

节目制造方应该首先明确自身作为一档亲子类节目的具体受众,根据受众的特点设计节目的“卖点”和“特点”。在《爸爸去哪儿》中,节目组就精准定位主要受众为广大父母群体、孩子及年轻人,并成功打造了节目的卖点和特点。

先讲“卖点”:《爸爸去哪儿》之所以深受家长与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他们在节目中看到的亲子相处模式是社会各个家庭之间亲子相处模式的一种映射,每一对亲子对应的刚好是社会中的某一种亲子类型。此外,在当今社会,中国孩子似乎普遍缺乏父亲陪伴,正因为此,《爸爸去哪儿》才会引起广大父母们强大共鸣。[7]特别是父亲们,看着明星爸爸面对孩子时的束手无策,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代入感。《爸爸去哪儿》敲响了呼唤父爱回归的钟声,抓住了“父爱缺位下的热点教育共鸣”[8]。

明星亲子也是《爸爸去哪儿》的卖点之一。明星拥有强大的粉丝群体,使得《爸爸去哪儿》受众不仅包括有孩子的家庭,还有一批年轻人。节目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根据一些规则入住不同条件的房子,不仅增加了娱乐性,也增加了节目的教育意义。这些游戏的设计,引出了孩子从最初的难以适应或接受,到欣然面对困难或接受挑战的成长过程;与此同时,也是父亲从教育、沟通不起效,到更了解孩子、沟通方式更科学的变化过程。对照明星父子的成长,受众往往会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与育儿理念。[9]这让节目更具看点,实现了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巧妙结合,获得了家长与孩子的共同追捧。

再讲“特点”:作为一档从电视荧屏转到网络平台播放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清晰地掌握了自己的定位。在前三季,《爸爸去哪儿》累计了众多受众,在第四季中加入的实习爸爸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气嘉宾。CSM索瑞福调查显示,《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首播当晚,全国网收视率1.1%,份额7.67%,同时段排名第一;此后每一期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打造出一个现象级的节目。[10]《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作为网综,要保证点击量,要认识到受众偏向年轻化的特点。第四季延续前三季的亲情牌,并认识到了节目受众的主体是处于生育高峰的“80后”、面临生育的“90后”以及准备要二胎的“70后”[11]。此外,还充分考虑了追星粉丝群体“00后”的需求,设置了实习爸爸。尽管缺少了电视平台播放与宣传这一渠道,但利用前三季累计的关注度,并通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预热互动,结合PK和人气嘉宾的元素对节目进行丰富创新,让节目具备话题性与关注点。这些宣传工作为《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打下了较好的受众基础。

(二)深化人文内涵,强化社会责任

衡量一档娱乐节目是否具有价值引导作用和人文关怀精神,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调试受众的心理,唤起受众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并传递正能量。[12]

“限童令”的本质是加强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引导,促进未成年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13]在这种背景下,亲子类节目中要更加明确的体现人文内涵,强化节目承担的社会责任。杜绝过度炒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理念来展现真善美展示人性的光辉,让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在文化内涵上,亲子类节目应注重中华传统文明与精神力量的弘扬。选择一个特定的极具文化背景的拍摄地,让受众跟着嘉宾一起感受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力量。《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第二站就来到了云南,让萌娃在书院学习传统礼仪,这不仅让参与的明星嘉宾体验到中华传统礼仪之美,也让屏幕前的受众感受到中华传统礼仪的博大精深。在第四季新疆站的拍摄过程中,萌娃与父亲一起切身体验军中文化,感受军队的铁血柔情。

(三)树立良好的宣传风气

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节目要想获取更多的受众,就不得不整合多种媒介进行宣传和传播,扩大节目的知名度。

《爸爸去哪儿》除了收视率惊人,它的网络榜成绩亦斐然,在《爸爸去哪儿》四季播出期间,多次位列微博综艺榜单第1位,其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400亿,粉丝讨论量高达4552万,即便失去电视平台的播放,它的讨论量与关注度也是稳占鳌头。

《爸爸去哪儿》不仅是因为它是一档被人喜欢的好节目,而且也是因为它是一档“招”人喜欢的好节目,所谓“招”就是在宣传上下了足够的狠功夫,招来了固有的和潜在的受众的目光。从明星ID到制造话题,《爸爸去哪儿》外宣团队无微不至,从微博大咖到朋友圈,《爸爸去哪儿》外宣团队无孔不入。类似于#一声爸爸,一生爸爸#暖心话题的制造都非常成功。

可见,一档节目要做好宣传工作,就要像《爸爸去哪儿》一样让孩子们看到的海报上有“亲子萌娃画像”;让妈妈们的朋友圈里有“亲子萌娃的推文”;让爸爸的微博里有“亲子萌娃的话题”。只有高频次、多渠道的宣传才能让好的节目内容被更多的受众所知道。

四 结 语

“限童令”的颁布引发了社会对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热议。但实际上,“限童令”并非简单粗暴地限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而是广电总局为纠正“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对未成年人参加的节目进行严格把关,防止过度商业化、成人化与娱乐化;防止包装造“星”,引导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限童令”背景下亲子类节目的创新发展要注重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在节目模式、节目内容上有所创新改变的同时,在宣传策划上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此外,“受众本位”十分重要,要明确家长是亲子节目的核心受众,但是绝不是亲子节目的唯一受众。毋庸置疑,节目内容严谨,娱乐性与教育性并重,才是亲子节目跳出泛娱乐化的僵局的有效途径。

[1]张卓.融合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J].新闻知识, 2014,(3):5-7.

[2]新华网.“限童令”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2016-05-07.

[3]吴奇.《爸爸去哪儿》的五大成功因素[J].传媒,2014,(3): 39-40.

[4]谢涤葵,刘旷.用真人秀模式打造现象级电视节目——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电视研究,2014,(6):40-42.

[5]周曙.《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元素解析[J].当代传播,2015, (5):93-95.

[6]李华玉.综艺节目官方微博传播研究——以“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为例[D].安徽大学.2014.

[7]郭弘,董健.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新思考—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J].传媒,2014,(3):41-43.

[8]李春雷,曹珊.《爸爸去哪儿》文化价值取向的“显”与“隐”[J].电视研究,2015,(3):76-78.

[9]公衍梅.亲子节目的传播模式及成败[J].广电视听,2015, (35):50-51.

[10]蔡莉.一起写下一批一捺——评热播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J].当代电视,2014,(2):60-62.

[11]郭弘,董健.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新思考——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J].传媒,2014,(3):41-43.

[12]毛仁兴,张文兰.亲子节目的教育功能探析[J].当代电视, 2015,(6):70-71.

[13]李国伟.限童令背景下网络真人秀节目内容选择途径[J].新闻传播,2016,(10):60-62.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07-30

刘蔼然(1984-),男,湖南醴陵人,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经视播报》、《钟山说法》执行制片人,研究方向为电视节目。

G229

A

1673-2219(2017)09-0142-04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类节目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新电视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应对策略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