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孙 卫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江苏省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孙 卫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文化,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数学之美,对数学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当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文化;渗透
随着年级的升高,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感到“数学知识太枯燥,每天重复大量的练习,毫无趣味可言”。在孩子们的眼中,数学教学是乏味的代名词,缺失该有的趣味,以致失去了该有的本质。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数学文化教育被边缘化,学校、家长过于关注分数,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对数学文化蕴含的思想等视而不见。
数学既是数的世界、形的世界,也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数学文化伴随着数学的产生而产生,它包含着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中的人文成分。数学文化具有语言的简洁性,从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发展到今天的阿拉伯数字,都以简单的符号替代复杂的数字;具有广泛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彰显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具有渗透性,数学文化会对人的思维产生渗透与影响,数学之美看不见、摸不着,但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
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中文化的渗透可有可无,也不知该如何操作,只会停留于阅读教材。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只是让学生在课后看看材料。也有教师认为文化内容肯定不考,于是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数学人文价值对学生的影响。
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外延有所理解,但对其内涵理解不足,他们理解数学文化就是数学中的人文性内容,包括数学历史、数学家的故事,只会从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文化价值,但对培育人的创新能力却很少提及。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课堂除了讲解的15分钟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解题。教师担心挖掘数学文化内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对不能及时显现育人效果的数学文化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数学评价应包括数学文化的内容,但应试教育在短时期内依然影响着评价标准,学校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影响下的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树立生本理念,使自己具有发展性的教学观,认识到数学教学中的文化价值。教师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引领他们认识数学的本质,认识数学文化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数学文化的渗透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涵,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1)把握数学文化的本质。文化左右人的行为,影响人的价值观,因而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不能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应着眼于数学文化的教育,引领学生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认识其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要理解数学文化的本质,要突出思想方法、经验、创造等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在《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刘徽用红色小棍表示正数,用黑色小棍表示负数以及《九章算术》中提出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
(2)理解数学文化教育目标。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著作、数学名题、数学历史知识充实课堂。在数学文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能力的教育,还要重视思想、经验、悟性等方面的教育,要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之美,进一步理解数学本质,从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观,进而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体验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者为学生呈现树、蜻蜓、蝴蝶、脸谱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回答两边是一样的、是对称的。教者适时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能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脸谱、蜻蜓、蝴蝶、树叶对折后,它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教者引出“对称图形”的概念,并给学生提供几张轴对称图形,只给学生看它们的一半,让学生猜猜它们是哪些汉字、数字或英文字母。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让学生折一折,看看有几条对称轴。教者引领学生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等活动,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认识、制作、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
(3)充实自身的数学文化知识。教师要阅读数学书籍,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如数学专著、教学技艺等,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数学教学技巧,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能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学会思考,思考数学文化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等,使自己在不断地思索中拓展思维广度。
(4)提高教师鉴赏美的能力。数学具有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鉴赏美的能力,开展广泛的审美活动能力,才能使学生热爱数学。
教师要注重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如三角形的分类中蕴含了集合思想,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中蕴含了极限思想,鸡兔同笼中蕴含了转化思想,用字母表示数中蕴含了符号思想。教师要挖掘隐性的数学文化,学会转化思想的应用,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让自己受益终身。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史、数学故事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向学生展示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沈晓东.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12).
[2]徐文斌.关于数学文化视域中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2(11).
[3]马梅.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