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下行hRPE细胞移植术治疗帕金森患者的观察护理

2017-02-25 14:37:21梁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帕金森移植术帕金森病

梁静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350)



立体定向下行hRPE细胞移植术治疗帕金森患者的观察护理

梁静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350)

目的 总结帕金森患者行立体定向下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移植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中患者的护理过程及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我院12例行立体定向下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移植的帕金森患者的围手术期及术中护理总结经验;围绕治疗准备、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使其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护理过程的总结得出了一套完善的护理流程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立体定向下行hRPE细胞移植术可有效治疗帕金森患者,且围手术期及术中的完善护理将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立体定向下hRPE移植术; 帕金森; 护理

Stereotactic hRPE transplantation; Parkinson; Nursing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以锥体外系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老年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系统的部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衰竭凋亡而导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肉强直运动减少、面具样脸等运动功能障碍[1]。有的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语言不清,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的内科治疗实际上是药物替代治疗,需长期服用,但是仍不能阻止本病的自然进程。因此,外科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探索的方向。我科于2014年9月-12月对12例帕金森患者行立体定向下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移植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中,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4~70岁。其中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以下4 例,病史5~10年2例,病史10年以上6例;3例患者出现抑郁症状;中度构音障碍2 例,6 例患者出现语速减慢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四肢呈静止性震颤,面部表情少。患者均签署立体定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入手术室于局麻下安装Leksell定位框架。患者取仰卧位,上头架,用美顿力S7型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穿刺道避开左侧脑室,以左侧Uim核为靶点,确定靶点框架坐标(X=116 mm,Y=80.3 mm,Z=98.8 mm。上弧弓,标记左额发迹内中线旁与中线平行直切口,长约3 cm,常规消毒铺单,局麻满意后,切开皮肤、皮下及骨膜,乳突牵开器牵开两侧皮肤,暴露颅骨,用气钻于颅骨上钻孔一枚,电凝切开硬脑膜,立体定向穿刺靶位,肢体抖动症状缓解。缓慢注射hRPE细胞悬浮液300 mL,针芯插入微导管后撤下注射器。原位保留穿刺针1 min后把处穿刺针,观察无出血,明胶海绵覆盖股孔。术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眼前闪光、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逐层缝合皮下、皮肤,无菌敷料贴合伤口。拆除定位框架,包扎术区,患者神清,可语,四肢肌力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未诉不适,安返病房。

1.3 结果 12例患者移植术治疗完成率100%。术后患者肢体震颤较前均有好转,活动较前灵活、面部表情趋于自然。患者术后复查头CT示额骨钻孔影,考虑帕金森术后改变。未见颅内出血。术后1个月复查11例患者肢体震颤明显好转,1例患者稍好转。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hRPE移植是一种新技术,并且是一种创伤性治疗。由于需在头部钻孔,患者会有很大的顾虑,加之患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常会有精神紧张、烦躁、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反应。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此项技术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赢得患者最佳的配合,让患者对疾病本身充分了解,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并配合家属共同做好其思想工作,鼓励患者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2 术前准备(1)术前体捡: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鉴定、胸片、核磁-头颅平扫等,确保无手术禁忌。(2)胃肠道准备:术前8 h禁食水,使胃排空,以防恶心呕吐,嘱病人排空大小便。(3)术区皮肤准备:术前一d剃除全头部毛发,注意不要划伤头皮,以防感染,术日晨再检查毛发,必要时再剃除一遍。(4)术前用药:术前晚不易入眠者遵嘱服用适量镇静剂。术前30 min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2 g肌肉注射。术晨进行抗生素皮试。(5)饮食准备:嘱患者术前1 d进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神志、瞳孔变化,每4 h检测体温1次,平稳后再观察24 h。12例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发热。

2.2.2 肢体的观察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功能与术前区别,比较震颤、肌僵直等症状有无改善及改善程度如何,观察是否出现一侧肢体的轻瘫。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11例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肢体震颤均明显减轻,1例患者震颤减轻不明显。

2.2.3 头部伤口的观察 术后头部加压包扎72 h,72 h后换药,1周后拆线。术后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皮下有无血肿等。在头下部垫治疗巾,每日更换,污染时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重视手卫生,避免引起颅内感染。本组中12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

2.2.4 用药护理 术后遵嘱继续服用抗帕金森药物。

2.2.5 心理护理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以增加患者的信任, 多关心体贴患者,多给予安慰,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6 并发症护理

2.2.6.1 颅内出血 可能与手术操作,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全身性因素有关。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肢体活动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为预防出血,应控制血压150/90 mmHg以内, 同时嘱其避免用力咳嗽,以防颅内压突然增加,导致颅内出血,本组无1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

2.2.6.2 偏瘫、视野缺损 密切观察患者肢体及视物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本组无1例患者发生此情况。

2.2.7 安全防护 对于12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震颤和肌张力增高为防止其坠床,及时安放床挡,注意肢体处于功能位。

2.2.8 生活护理 术后注意卧床休息,头部略抬高.保持病室安静及患者情绪平稳。指导患者术后3~4 h进食少许半流质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禁烟、酒。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软食。活动患者的肢体。按摩受压部位,以防压疮发生。24 h后根据病情适当活动,避免剧烈活动。

2.2.9 出院及康复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以休息为主,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并坚持口服药物治疗;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电话追踪回访,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回访结果显示:11例临床缓解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1例患者症状改变不明显。

3 小结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探索中方法,具有很大前景,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会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在临床中除了具备娴熟的移植技术,同时应关注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做好基础护理及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健康教育关注患者的身心,重视随访,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葛荣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2,4(1):16-17.

[2] 邢媛媛,傅丽,杨甜,等. 脐血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10(3):45-46.

梁静(1969-),女,天津,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

R473.74

B

10.16821/j.cnki.hsjx.2017.13.025

2017-02-13)

猜你喜欢
帕金森移植术帕金森病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28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4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