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高晓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小学生的心智、身体都处于发育时期,更大的作业压力抹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影响了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学生收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的效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忽视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没有区分度,导致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基本知识作业形式单一,不是数学课本就是练习册、数学试卷,让学生误以为书面作业才是作业,而较少布置数学日记、实验操作、社会调查、数学小报等作业形式,没有锻炼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对概念的重视不足,弱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辨析。
数与代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往往将计算题作为数学作业设计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估算题、一题多解等作业形式。枯燥的计算使学生对数学作业充满了厌烦心理,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学习的无趣。动手操作作业的欠缺,无益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让学生去探寻生活现象、总结规律、锻炼思维,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情境的作业不足,影响了学生信息提取、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教师忽视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学生缺少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的意识,导致在运算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忽视了分类思想的渗透,学生不会进行数学问题的分类,降低了正确率与解题的速度。
教师作业的布置较少涉及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较少布置实验探究作业,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尊重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避免作业设计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作业设计时,要为基础差的学生设计基础题,为优秀生设计变式题、综合题与创新题。分层设计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作业要有不同的梯度,让每位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后进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想的效果,从而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设计多样作业,夯实学生基础。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书本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因而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力求多样,要从多方面发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爱上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描绘数学世界;设计实验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样的形式让数学作业更具灵活性,也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设计变式作业,促进深入理解。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加深对概念的变式,提高学生辨析概念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在学习质数内容时,有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易产生思维定式,对“只有”的判断产生错误的理解。教师要设计与质数有关的填空题,如将18化解成几个质数的和,加深学生对质数的印象。
(1)灵活设计作业,培养计算能力。估算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可以让学生对计算题的答案做初步的预设,形成对数学的初步估计。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估算题,让学生初步判断结果,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2)设计动手作业,提高作图能力。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动手操作题,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要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在方格上设计出简单的图案。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往往掌握得并不牢靠,教者布置操作作业,利用自己的学具认识平移与旋转,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制作不同的形状,然后用另一根橡皮筋进行平移与旋转,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设计实践作业,培养分析能力。教师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收集水费、电费的数据,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1)设计迁移作业,培养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枯燥的问题变得富有趣味。如在分数的大小比较中,学生易于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但在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者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相应的图形画出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2)设计开放作业,培养分类思想。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正确的归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3)设计生活作业,培养转化思想。教师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能提升他们的能力,促进目标的达成。
(1)布置合作作业。教师要设计合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让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将学生分成10组,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2)布置实验作业。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实验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他们思维的活跃度,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如让学生测量土豆的体积,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运用哪些工具、如何记录,从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拓展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以提升。
[1]黄晓静.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及评价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