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隆政初级中学 崔溢峡
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永不停息的一条大河,教师在大河中垂钓,学生在争渡,由于河流湍急,上钩的鱼儿并不是很多,不是教师不够耐心,而是教师用的鱼饵不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大脑思维火花的碰撞之下分析研究出答案,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围绕一个问题,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问题串”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教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问题串,顾名思义,就是以提问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数学就是天书,枯燥无味,教师严肃不可接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用提问的方式去打造轻松欢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点亮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引入自己的问题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彼此交流意见,让学生完全融入教学活动中,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无疑是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难点,如何解答、如何理解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将大问题转化为小问题,以此减少问题的难度,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例如:已知某通信公司推行两个业务,其中一个业务是每月的月租为39元,每打一分钟电话收费0.1元;另外一个业务是每月月租为28元,每打一分钟电话收费0.35元。选哪种业务较便宜?在解决此问题时,学生会觉得稍微有些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将问题分为以下几步,以降低问题难度:(1)这道题主要是问什么?(2)如何计算话费?(3)如果每月打x分钟电话,如何列出表达式?(4)是否存在一定的分钟数值,使两种业务费用相同?教师将大问题化为若干小问题,学生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将大问题解决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串时,一系列问题要与生活贴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向学生提出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不会觉得特别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跟紧教师的节奏,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比较方便。例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目的地距离学校5km,学生步行的速度是1.2m/s,问学生多久能够走到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公园的门票是学生每人5元,老师每人10元,已知有x位学生,y位老师,问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教师在引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会比较感兴趣,积极性会比较高,也比较容易接受所学习的知识,印象也比较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合生活实际,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容易跟得上,师生间的互动也容易进行。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串要注意问题的梯度与难度,难度过大,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难度过小,又达不到教学的任务要求;梯度过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学生难以理解,梯度过小,学生又会觉得问题太过于烦琐、密集,索然无味。因此,把握问题串的度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充分从学生角度思考,为学生做好一切的准备,察觉学生的心理,提好每一个问题,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问题串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每组问题串要有教师明确的意图,有确定的中心点,确定某一特定的主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哪些知识点要有明确的规划;在解决这些问题后,要让学生能够自我勾画出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教学概念或者思维原理。
通过问题串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多方面理解教学知识,教师可以有层次地进行教学。问题串的应用应该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体系,不可脱离教学目标限度,应根据数学思维的转换达到拓展学生知识板块的作用。尤其是问题串细节的应用,为学生巩固强化之前学习到的知识,以便达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思维模式。例如,在进行平方根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当根号下的数大于零时,所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根号下的数小于零时,结果又会怎样?当根号下的数等于零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以及记忆,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初中数学的教学是教育事业的一大重任,也是我们众多初中数学教师的一大重任,教师肩上担负的担子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需要仔细研究的一个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努力探究,教师应积极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以便于更好地解决。
[1]杨晓翔.刍议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使用[J].中学数学研究,2009(01).
[2]王颖莉.生命化教学理念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