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施邦华
挖掘蕴含在高中数学中的数学美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施邦华
学生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美学教育,数学美具有对称、简洁、统一之美,教师要改变教法单一、数学美育渗透不足的现状,提出渗透数学美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美的基本特征、数学美的内涵以及高中数学美育教学的主要策略。
高中数学;美育;策略
21世纪初,教育部在推行课改时就明确提出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当前教育中,教师迷恋于考分的追逐,美育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将审美教育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引领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在美的旅途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奥妙,在认知数学美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审美的能力。
1.简洁之美
用简单的公式概括出大量的事实,常用一些数学符号与公式表达出数学知识的简洁性,为表达数学内涵提供了诸多便利,它既有数学结构的简单,也有数学方法的简单,如圆的符号用“⊙”表示,○表现了圆的曲线形式,中间一点生动地说明了圆的圆心。
2.对称美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对称美体现在线性代数、几何图形的对称上,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如函数y=x3的图象是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函数y=x2的图象是关于y轴对称的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的对称性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3.和谐美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和谐美的影子,如勾股定理:a2+b2=c2,就蕴含着直线边长a、b与斜边长c的和谐。几何图形中的抛物线、圆、双曲线等图形,虽然各自形状不同、性质不同,但彼此之间联系密切,还能用方程表示出来。
4.统一美
许多图形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些联系体现了统一的特征,如在计算三角形的边角时,常以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计算,这些都可以统一到三角函数中进行变换。
1.外在形式美
数学外在形式美包括简洁美、奇异美、严谨美、相似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能让人获得直观的美感体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感受、欣赏外在形式美,使教学成为欣赏形式美、创造形式美的过程。
2.内在理性美
数学内在理性美有数学语言之美、逻辑思维之美、结构美、方法美,具有逻辑严谨、结构严谨、方法奇异等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感受到,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分析、归纳、概括、推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理性美,领会到数学美的内在本质。
1.概念教学策略
(1)以简明的概念图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师将图形与概念融合起来,创建概念流程图,建立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上课伊始,教师先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概念,提出新的问题,引出新的知识,再引导学生梳理新旧知识点,感受到数学美的思想,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如在学习双曲线内容时,教者让学生回忆椭圆概念,提出问题:“A是圆外一定点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类比,发现点Q的轨迹就是所要学习的双曲线,然后顺势给出双曲线的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将椭圆与双曲线的概念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再完成概念流程图的框架。教者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美学思想掌握双曲线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整合。
(2)以概念图挖掘内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融入旧知的框架之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意义。学生将熟知的概念与所要学习的新概念包含于流程图中,展示的概念流程图简洁明了,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以PPT、电子白板等工具进行呈现,让学生在概念图展示、生生交流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挖掘出数学概念的内涵。
(3)以概念图促进学生的思维转变
概念图的合理运用可以完善知识点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快的发展。如在学习线面之间关系的判定定理前,教师将线线、线面、面面相关知识整合到概念图中,引导学生回顾前知,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不断完善概念图。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知识,学会用审美的思维学习新知,挖掘概念间的联系,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2.定理与公式教学策略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学生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数学中的定理与公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美的知识,提高学生定理、公式的应用能力。(1)采用多样的方法引入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是激活思维、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要避免直接引入知识点,要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讲解关于定理、公式的数学故事、推导过程,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之美。(2)挖掘定理公式之美。学生在解题中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定理与公式,每一个公式有规律可循。教师要深入挖掘定理、公式之间的美学思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
3.欣赏的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解题技巧,致使学生对数学美的认知不足,无法感受到数学之美。教师要营造美的环境,以干净的教室、丰富的设施、美观的板书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在实物、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悟课堂美。教师要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和数学之用,学生的理解会较为透彻,会打消他们消极的情绪,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以美导学的策略
(1)融入其他形式的美
美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然之美令人心旷神怡,音乐之美能陶冶情操。教师要将自然美、艺术美融合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在播放多媒体时插入一些轻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解题中渗透方法美
同一习题可能有多种解法,许多学生因基础不扎实往往会选择较为烦琐的方法,费时费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解法中探寻最简便的思路,将形的直观、数的精确准确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善于转换思维,提升对解题的兴趣,体验方法之美。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美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渗透数学美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1]周家忠.试论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J].当代教育论坛,2011.
[2]王殿双.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美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张荔.论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