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稳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83)
·讲座·
社区护理学
王志稳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83)
社区护理; 呼吸困难; 水肿
Community care; Dyspnea; Edema
3 呼吸困难
3.2分析呼吸困难的病因
3.2.2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由心力衰竭引起,其中左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较为常见和严重。呼吸困难于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仰卧加重,坐位减轻。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于睡眠中突感胸闷、憋气而被迫坐起。因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以及仰卧时肺活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致肺瘀血加重所致。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时,病人可出现端坐呼吸,因坐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减少,可减轻肺瘀血程度,并有利于膈肌活动和增加肺活量。
3.2.3中毒性呼吸困难
3.2.3.1酸中毒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呼吸中枢,从而出现慢而深长的呼吸类型,称为酸中毒大呼吸。
3.2.3.2药物中毒 吗啡、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致呼吸变浅、变慢,且常伴有节律异常。
3.2.4血源性呼吸困难 见于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因红细胞携氧量减少,血氧含量降低,致呼吸加深、加快。此外,急性大出血或休克时,因缺血及血压下降刺激呼吸中枢,而使呼吸加快。
3.2.5神经源性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因颅内压增高,局部血流减少,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变深,并可出现呼吸节律异常,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
3.2.6精神因素所致呼吸困难 癔症病人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可有呼吸困难发作。其特点是呼吸频率快而表浅,可随注意力转移而好转。
3.3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对急性呼吸困难发作的病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尽快转诊。
3.3.1药物中毒、气管异物、急性大出血、休克等原因所致呼吸困难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急救,并尽快将病人转诊到上级医院。
3.3.2原有心、肺疾病加重,导致呼吸困难发作频繁或加重者,应建议病人到相应的上级医院进行诊治。
3.4社区对症处理 对病因明确的慢性疾病所致呼吸困难者,可在遵医嘱进行对因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并指导病人缓解呼吸困难的技巧。
3.4.1保持呼吸道通畅
3.4.1.1病因治疗 遵医嘱服用消炎、化痰、止喘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3.4.1.2有效咳嗽 指导病人进行数次缓慢的深呼吸,吸足气后暂屏气数秒钟,然后用力咳嗽,以利于咯出痰液。可每隔2~4 h进行一次。
3.4.1.3胸部叩击 五指并拢,将掌侧拱成杯状,用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地叩击胸壁和背部,避开乳房和心脏。叩击时,力量要适中,过轻效果差,过重病人不能忍受,以不使病人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时间为10 min左右。
3.4.2缓解症状
3.4.2.1氧疗 一般采用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 L/min(氧浓度25%~30%),吸氧时间应在每日15 h以上。吸氧后观察有无呼吸频率减慢、淡漠、嗜睡等呼吸抑制现象,以随时调节氧流量。
3.4.2.2体位 如病人不能平卧,可摇高床头,或用枕头垫高头部和上半身,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3.4.2.3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注意避免着凉。外源性哮喘病人应去除过敏源,如花粉、地毯、皮毛衣物、宠物等。
3.4.2.4休息与活动 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可鼓励病人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对心源性呼吸困难,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心功能I级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II级者应充分休息,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III级以卧床休息为主,IV级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需他人照顾。
3.4.2.5饮食 给予高蛋白、足够热量及高维生素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饮食。每日饮水量应在1.5~3 L,因充足的水份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并可稀释痰液。
3.4.3缩唇腹式呼吸训练 病人可取立位、坐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手放在腹部。嘱病人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然后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由口慢慢呼气,呼气时腹内收,胸前倾。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7~8 次/min,每次10~20 min,每日2次。注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向病人解释缩唇腹式呼吸对改善通气功能的意义,鼓励其自觉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4 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edema),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水肿。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时称为积水,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等。当液体积聚较多时,指压可出现凹陷,称为可凹性水肿。水肿是很多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提示病人就诊的重要信号。
4.1评估水肿的特点和程度 水肿的出现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症状对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控制水肿的措施提供依据。
4.1.1水肿情况 水肿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和进展情况,水肿与活动及体位的关系;体重、腹围的变化等。
4.1.2诱发因素 如有无感染、过劳、大出血、食物中含盐过多、情绪激动等。
4.1.3饮食、饮水情况 询问每日进食量、食盐入量、液体入量、尿量等。指导病人及家属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和体重变化。
4.1.4伴随症状与体征 有无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颈静脉怒张、心率、心律、心脏杂音、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
4.2水肿的病因分析 水肿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全身性水肿可由多种脏器的疾病引起,包括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4.2.1全身性水肿 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易出现在皮下组织较疏松的部位(如眼睑和阴囊)和身体低垂的部位,皮肤可因水肿而紧张发亮。常见病因如下。
4.2.1.1心源性水肿 主要见于右心衰竭。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如踝部),尤其是长时间站立后;长期卧床者以腰骶部、阴囊水肿明显,以后逐渐蔓延至全身。常伴有心脏增大、心脏杂音、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等。
4.2.1.2肾源性水肿 可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以后发展至全身。肾小球肾炎所致水肿常伴有高血压,尿常规检查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常伴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4.2.1.3肝源性水肿 主要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以腹水为主要表现,也可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上肢一般无水肿。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
4.2.1.4营养不良性水肿 常见于长期营养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水肿以身体低垂部位明显,立位时水肿从下肢开始,可逐渐蔓延至全身。
4.2.1.5其它原因所致水肿 (1)黏液性水肿: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特点为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下肢水肿明显。(2)药物性水肿:可见于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睾丸酮、胰岛素等应用过程中。(3)特发性水肿:原因未明,主要见于育龄妇女,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水肿与体位有明显关系,主要在身体下垂部位,于直立和劳累后出现,休息后减轻。(4)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多于月经前7~14 d天出现眼睑、踝部轻度水肿,月经后逐渐消退。
(待续)
王志稳(1976-),女,河北,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老年护理,长期护理服务与政策,心理能力评估
R473.2
: ADOI: 10.16821/j.cnki.hsjx.2017.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