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素养培育模式分析

2017-02-24 22:51谢均莉
求知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培养模式

谢均莉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教育人员需加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格素养。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现阶段高校学生人格素养培育发展现状,为如何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人格素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人格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学生人格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

(1)学生发展特殊性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高校对学生的人格素养培育工作受到局限。

(2)学生成长发展面临的社会压力。受我国社会教育体质的影响,高校学生往往承担过重的社会压力,这种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不利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培育发展。

(3)高校学生成长发展以自我为中心。部分高校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强,行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周边人的感受,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选择面前,往往会自私的选择个人利益,缺乏整体发展意识。

2.高校培养学生人格素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培养会受到社会、家庭、高校教育之间等多种的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在校时间长,因此,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高校将对学生人格素养培养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格素养本身的认识不够。第二,高校一味强调理论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对高校学生人格素养培育的策略

1.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社会人格素养

第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的是非观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学生处于三观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为此,高校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第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著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加强学生利他情感的养成、引导学生将乐于助人付诸实践。第三,应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感。责任具体包括自我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等。高校思想政治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重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具体表现为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人格教育。

2.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人格素养

高校学生的人格不仅包括社会人格,而且还包括法律人格。在提倡社会法制建设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法制人格素养的培养。第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三观,引导学生能够理性处理各种事件。第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需要将国家发展历史信息讲授给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根基,提升对民主法治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认识。第四,教师要向学生传输法律知识、法律思想文化等,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明确法律法规,应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学习。

3.发挥思想政治教师在学生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人员,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及人格素养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以自己健康、乐观的心态影响学生,降低学生在社会生活发展中的压力。

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还要通过提升教师的素质来影响学生的人格素养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巩在峰.人格素养培育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32):170-172.

[2]谢锡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培养模式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及其策略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