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晖
(河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刘 晖
(河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三大构成课教学体系自包豪斯引入我国,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使得构成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对高校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研分析,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框架、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设计构成基础课教学新思路,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使构成基础课与专业实践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在专业设计中的真正价值。
三大构成;现状问题;改革创新;重复性学习;创造力;课程衔接;多元教学模式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16
三大构成课,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课的统称。在设计教学课程体系中,三大构成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美到理性美的过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完成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来看,任何空间设计都需要进行点、线、面、色彩、空间和质感等要素的组合,而这些要素则是构成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无论是在设计认知还是设计创新方面,学生都需要进行构成规律和方法的运用。为此,绝大多数高校引入了三大构成课,并且将构成课设置为各种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由于三大构成体系是从国外包豪斯学院教学基础上引入的,国外对构成课的教学一直都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其设计构成课设置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不同专业的构成课程侧重不同,针对性强,能够将构成设计很好的融入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1]。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变化,但是构成课却依然延续过去较保守的分盘教学教学模式,出现了较多问题,如分别进行平面构成课、色彩构成课和立体构成课的教学,更多注重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现今,已无法满足设计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三大构成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2]。
(一)不同专业的构成课相似
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各类设计专业,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些专业的学科方向很多,包含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和建筑设计等,且三大构成课是这些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在开展构成课教学时,高校大多采取了一样的课程设置,即安排同样的授课教师和同样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形式、课时数量、授课手段等方面也做出了同样的安排。采取该种教学模式,将导致各专业的特点遭到忽视,从而导致构成课教学无法迎合各专业的教学需求[3]。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无法弄清楚学习这些构成形式将对专业的学习起到怎样的作用。将不同专业学生的构成作业相互比较,基本也难以进行专业的区分。因此,采取现有教学模式,将导致构成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减弱,继而影响到构成课的基础性作用。
(二)构成课教学缺乏连续性
一直以来,高校在专业设计教学方面都进行了三大构成课教学的安排。而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大多数高校都将三大构成课程划分成了三门独立的课程,并且会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但在课程结束后,由于三门课程之间没能得到结合,所以学生通常无法对三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较好的把握。而三门课程教学中又存在着较多的重复和交叉知识点,所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导致教学资源和课时的浪费,还给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无法全面理解三大构成课的内容,也将导致学生只能从表面上对知识进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将平面构成课教学当成是黑白图案设计教学,也有一些学生将“色构”教学当成是“色环课”教学,并且将“立构”教学戏称为“折纸”教学。因此,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构成课教学将限制其作用的发挥,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4]。
(三)构成课教学的框架较多
就现行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而言,是以理论知识讲授和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该框架体系下,构成课教学更加注重法则训练,却忽视了学生创造力和抽象力的培养。受到理论框架的影响,构成课常常会变成手工课和图案课,学生也只满足于对前人已有的图例进行模仿,缺乏对图例本质的思考,只是将图案制作成成品,无法对创新意识和艺术设计潜力进行培养,也将导致构成课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在简单的重复性学习后,一些学生将会失去学习构成课的热情,继而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步入社会后,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导致学生难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5]。因此,采取形式主义的构成课教学模式,将很难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四)构成课教学模式单一化
自从引入三大构成课教学以来,高校的三大构成课教学模式一直都保持着原本的模式。在教材选用上,也仅仅是对参考图片和章节安排进行的修改,内容依然是过去的教材内容;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基本是先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手绘练习。采取的练习形式基本上是进行书本上案例的模仿抄绘。比如在学习色彩构成时,教师通常会安排学生通过水粉颜料平涂色块完成饱和度、色相和明度的训练。在学习平面构成时,通常会要求学生利用点、线、面在规定的正方形内进行图案构成。完成教学练习后,教师会按照手绘涂色的均匀度和构图工整度进行评分,以至于导致学生的整个创意过程遭到了忽略。而采取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并且导致学生的思维遭到限制,继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构成课教学缺乏针对性
就现阶段而言,高校的构成课教学通常缺乏针对性。从教学目标上来看,就是注重对学生塑形能力的培养,并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虽然这样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但是也缺乏专业针对性。而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各大高校制定的教学内容往往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比如在平面构成学习上,就是需要对抽象的点、线、面组合进行学习,并且需要学习形式美法则。采取这些教学内容,虽然能够使学生的塑形能力得到培养,但是也使得构成课的教学受到了局限。在短时间内学习这些内容,基本无法让学生了解构成课教学与本专业学习的联系,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于灵活运用于专业设计中。此外,完成课程学习后,由于内容缺乏针对性,很多学生会将构成概念混淆,以至于难以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一)注重特色课程设置
为解决三大构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还应加强特色课程的设置,以便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构成课的设置,使不同专业的三大构成课教学区分开来。所以在教师安排、开课时间安排、教学形式组织和教材选用等方面,都应该使三大构成课教学与专业课挂钩。
首先,应该安排所属学科的专业教师承担该专业的构成课教学,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引导,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不同的教师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引导,所以与学生同专业的教师相比能更好的偏向与专业相关内容的教授,从而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比如在讲述平面构成的内容时,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师就可以建筑平面布局为例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构成课教学与专业联系起来。其次,在开课时间安排方面,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安排。比如环境设计专业,应该在学生对专业设计有所认识,同时也完成了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后,再开始进行构成课教学。因为此时学生正处在设计表现与设计训练的过渡阶段,开展构成课教学,能够有效地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再者,在教材选择方面,学校应该选择与学生专业有关的构成课教材,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设计知识的理解。
此外,为打造高校自己的特色课程,也可以在授课中加入地区的特色因素。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地区的标志建筑进行分析,从而使构成课教学充分体现地方高校特色。
(二)实现构成课的重构
为实现三大构成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高校还要完成构成课的重构工作。所谓课程的重构是指通过调整和改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内容,使其教学模式更趋合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讲,就是改变过去的分盘授课模式,将构成课划分成两大部分进行系统讲解。采取该课程教学模式,将能够使三大构成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继而使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传统集中式教学方式进行构成基本内容的统一讲解,并且安排学生开展专业练习,教师需要把构成基础理论和构成基础原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专业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构成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身边事物的观察,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构成课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需要进行构成课扩展部分的讲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讲述美的法则和规律,并且从设计角度对美的体现方法进行分析。将该部分内容穿插在专业课程中讲解,则能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学习到的构成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三)开展命题创意教学
三大构成课具有抽象性的特质,从而使其在设计课程中拥有着独特的指导性作用。所以,教师在开展构成课教学时,还应该进行教学框架的突破,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抽象性特质,继而更好地运用形式美语言构筑各种各样的设计语言。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开展命题创意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命题性创作,从而使学生在作品设计中运用构成创意。比如在学习平面构成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手提袋上的图形设计。通过利用点、线、面知识进行实际创作,能够帮助学生将构成知识与应用设计联系起来。此外,为避免构成课教学成为简单的图案课或手工课教学,教师还要使用多样的载体和媒介开展创意教学。在设计材料选取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如毛线、吸管、蛋壳和玻璃等。当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意表现时,则能够感受不同材料肌理给人带来的美感,并且学会如何正确选择表现技法。而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将得以激发,因此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6]。
(四)建立多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的理论化的操作样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多元性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多元等,以适应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为满足不同专业教学需求,高校构成基础课应该建立多元教学模式,以便将构成课教学与各专业教学较好的联系起来。首先在课本知识教授方面,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以便使利用课本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遭到打破。而在课程各章节教学中进行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的融入,则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对实际生活中与构成知识有关的项目进行分析,继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其次,教学练习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专业项目的设计,从而突破以往的教学限制。比如在学习平面构成时,教师可以要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利用点、线、面完成背景墙的设计。在学习立体构成时,则可以要求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展景观小品构成练习,并且完成作品平面图、剖面图等结构图的绘制[7]。此外,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而在整个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以便构成一个互动化的教学模式。采取该种模式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活跃,并且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创意过程,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完成教学评价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作品展览。在学生相互观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总结,点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采取该种教学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为进一步加强构成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联系,教师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应该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体会专业设计中的构成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的循环。比如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在地面铺装和墙面装饰等空间环境中讲述点、线、面组合关系。通过讲述这些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找到构成课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在学习色彩构成时,教师可以从室内空间设计角度对色彩设计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引发学生对构成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思考。而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熟练掌握空间的分隔和组织技能。所以教师在开展立体构成教学时,就可以多安排一些与空间构成有关的教学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专业技能。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目前的保守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应发掘新思路,对其进行适当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势在必行。
[1] 杨静,杨军林,浅谈包豪斯基础课与中国三大构成教学[J].艺术教育 2010(10):70-71.
[2] 崔斌,优化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初探——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抽象能力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5):162-163.
[3] 李晓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5):156.
[4] 赵娟,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10(5):16.
[5] 张域,孙丽.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7):246-247.
[6] 姜余.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探究[J].艺术教育,2016(7):196-197.
[7] 谭惠.浅析三大构成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65.
(编辑:刘伟霄)
2016-12-23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改革初探”(编号:SZ16212)。
刘 晖(1986-),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 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G642.0
A
1008-6927(2017)01-00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