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2017-02-23 14:15付宇萌霍洪军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融合术变性分型

付宇萌+霍洪军

摘要:退变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好发于老年患者的退行性病变,病变部位主要在椎间盘、椎间小关节,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病变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不同患者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治疗方法、分型不同,选择的治疗方式也有明显差异。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疾病分型、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持续升高。脊柱是人体主要的负重骨,慢性劳损会使脊柱出现缓慢病理生理变化,冠状面Cobb角超过10°。患者主要有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了巨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临床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分型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1]。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外用贴敷药、按摩疗法、针灸疗法等,但是保守疗法的疗效不明显。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减压术、短关节融合术、骨移植手术等,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国内外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与炎性因子、自身免疫反应、组织降解酶活性增加、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对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保守治疗方法主要环节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鼓励患者卧床休息,药物疗法、理疗、牵引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椎间盘切除术、椎体减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治疗的疗效直接,可以清除退变的组织,维持脊柱稳定性[2-3]。但是,手术具有明显的创伤性,对机体生理功能有干扰,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较低,不同患者的耐受度有明显差异,术后容易复发,增加患者的痛苦。目前,国外对脊柱侧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寻找延缓脊柱退变的方法、合成脊柱功能替代品。

国内对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检查后症状减轻的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对于胸椎侧弯超过50°、后凸超过60°;腰椎侧弯超过40°、后凸超过5°,且合并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4]。手术方法有单纯减压术、减压术联合短节段融合术、减压术联合纠正畸形及长节段融合术等,根据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于刚开始有腰部疼痛症状并确诊的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剂、肌肉松弛剂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用药后症状无改善的患者给予硬膜外或关节面注射止痛药、神经根阻滞疗法进行治疗。同时,可以短时间佩戴支具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主诉主要有腰部剧烈疼痛、放射性疼痛、下肢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主要是因为脊柱侧弯会影响正常组织、血液循环,压迫神经组织、使椎间盘狭窄,从而引起脊旁肌肉痉挛,出现上述症状[5]。

3退变性脊柱侧弯的诊断方法

由于退变性脊柱侧弯常有神经压迫症状,所以,在临床诊断时应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精神病变。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史、用药史、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家族遗传病史等相关信息,排除脊髓肿瘤引起的疼痛或病理性骨折引起的脊柱侧弯。然后同时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对于侧弯程度明显的患者通过常规X线摄片即可明确诊断[6]。对合并有其他病变,难以判定的患者的采用螺旋CT检查或增强扫描,提高检出率。对怀疑有脊柱侧弯CT卻难以检出的患者给予MRI检测,尽早明确诊断。长期脊柱畸形患者会引起髋膝关节挛缩,所以,患者有髋膝关节挛缩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脊柱退变,因提高重视。在临床检查时因仔细询问患者主诉,对周围组织进行全方位检查,降低漏误诊率。

4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分型

临床对退变性脊柱侧弯分型方法较多,有SRS分型、Schwab分型法、Simmons分型法、Plonmis分型法,其中以Schwab分型法的临床应用作为广泛,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和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分型,内容更为全面。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Ⅰ型:单胸弯;Ⅱ型:T4~T8的上胸椎主侧弯;Ⅲ型:T9~T10的下胸椎主侧弯;Ⅳ型:顶点在T11~L2的胸腰椎侧弯;Ⅴ型:顶点在L2~L4的腰椎侧弯。根据腰椎前凸角分为A型(腰椎前凸超过40°)、B型(腰椎前凸0-40°)、C型(Cobb角超过0°,无腰椎前凸)。椎体半脱位分为0级(无椎体半脱位)、+级表示最大半脱位距离在1~6 mm、++表示最大半脱位距离超过7 mm[7-8]。

SRS分型通过对患者进行站立位矢状位、冠状位脊柱X线摄片,胸弯范围为顶锥T2~T11-12,胸腰弯顶锥T12~L1,腰弯L1-2~L4。按照侧弯部位分为原发性侧弯、区域性矢状位畸形、腰椎退行性变、总体平衡情况,但是SRS分型主要针对成人脊柱侧弯畸形,未结合患者的合并病变、临床症状、年龄因素,不能知道手术方法的选择[9]。

Simmons分型法主要依据脊柱旋转、腰椎前凸进行判定,Ⅰ型:脊柱侧弯,无旋转畸形;Ⅱ型:脊柱侧弯同时有旋转畸形、有腰椎前凸表现;Ⅲ型:脊柱侧弯同时有旋转畸形,冠状位、矢状位有异常症状;A型:患者有背痛症状,无神经根症状;B型:患者有背痛、坐骨神经痛症状;C型:患者有背痛、大腿疼痛症状[10]。

Plonmis分型法对脊柱侧弯部为、移位情况进行分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手术方案,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Ⅰ型:无椎体脱位、旋转症状,选用椎管减压术;动力下移位低于2 mm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动力下移位超过2mm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联合椎体融合术治疗。Ⅱ型:脊柱侧弯同时有旋转畸形、脱位低于5 mm的患者,区段稳定患者单纯给予椎管减压术治疗,区段不稳定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联合椎体融合术治疗;椎体旋转、脱位超过6 mm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联合椎体融合术治疗[4]。Ⅲ型:分型及治疗方法同Ⅱ型,患者有矢状面失衡、冠状面失衡症状时采用椎管减压术、长节段融合术治疗[11]。

5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无脊柱侧弯、旋转畸形、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外用贴敷药、按摩疗法、针灸疗法、牵引疗法、神经根阻滞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胸腰椎侧弯幅度较大且有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禁止吸烟饮酒,对合并有骨质疏松、骨折史患者用X线明确诊断,制订重建技术方案。观察患者骶骨中线变化情况,判定患者的冠状面平衡情况,维持脊柱平衡。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主要通过自体移植手术治疗,恢复能力强,疗效突出[12]。但是对于老年合并有骨质疏松患者主要采用异体移植、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椎体融合,采用锥弓根髓内钉进行固定,提高固定效果。

6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之后,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存在进展风险的侧弯,比如腰弯40°以上,或胸弯在50~50°以上的患者,另外,对于胸椎后凸角度在60°以上,腰椎后凸在5°以上的患者,均呈现为不正常的情况,要对其进行矫正处理[13]。并且,针对神经源性跛行或神经根病患者,即,神经功能上期缺损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维持冠狀面及矢状面平衡为治疗原则,脊柱姿势平衡,可将能量需求降低,对疼痛进行限制,对疲劳感进行缓解,以此将患者满意度及美观效果提升,并对因畸形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减少。同时退变性脊柱侧弯以对畸形脊柱固定和融合好为治疗目标。相关研究显示,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不用给予自体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融合就会成功,然而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于青少年相比,有较高的假关节风险。经过融合治疗的成人畸形患者,高达24%的假关节概率,其影响因素主要为骶骨骨盆固定不完整、大于55岁的年龄、矢状面正平衡在5 cm以上,胸腹联合切口及髋关节骨关节炎、胸腰段后凸等[14]。以此说明,力学环境建立要适当。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关节固定术进行治疗,标准物质也为自体移植,固定髂骨之后,髂移植物可能无法取得,因此,可选择自体移植物的代替物,在融合程度的影响下,缺乏局部自体移植物时,主要以成骨蛋白、人工合成材料及同种异体产品等为代替物。有研究显示,BMp可将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将质量效果提升[15]。

退变性脊柱侧弯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有三维畸形,骨质重建为主要治疗原则,应尽早进行神经管减压,纠正矢状面或冠状面失衡症状,通过骨移植或使用填充剂提高骨量,提高脊柱稳定性。目前,我国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分型标准还没有特定的标准,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史等信息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希望临床对退变性脊柱侧弯制订统一的分型、治疗方案,提高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处理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郑杰,杨永宏,楼肃亮,等.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0):5490-5496.

[2]秦柳花,马华松,闫晶,等.药物-心理联合镇痛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疼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04-1907.

[3]翟睿,汪学松,金传峰,等.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3):256-259.

[4]周立建,吴小涛,戎琳晔,等.丹阳地区退变性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5(9):802-805.

[5]关永林,赵学权,王振东,等.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287-289.

[6]刘继峰.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8):209-210.

[7]邹春华,肖经难.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89,91.

[8]李波.退变性脊柱侧弯外科治疗重点问题[J].临床外科杂志,2014(5):314-316.

[9]楼肃亮,郑杰,杨永宏,等.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3):20-22.

[10]黄华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40-42.

[11]杨子斌,赵伟,吕乔,等.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56-57.

[12]丁安泽.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467-2468.

[13]门丽.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前术后护理[A].//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论文集[C].2013:227-229.

[14]苏士乐,刘浩,章宏志,等.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J].颈腰痛杂志,2014,35(6):435-437.

[15]黄小金.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7):779-781.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融合术变性分型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征兵“惊艳”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