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2017-02-23 17:43宋俐娟
关键词:中西文化英美文学作品

宋俐娟

(河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宋俐娟

(河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中西文化交流在中国近现代一波三折,中西文化差异给中外文化交流带来了障碍。突破障碍,把西方文学引入中国,丰富祖国的文学事业,不仅需要英美文学翻译者的艰辛努力,更需要翻译者讲求技巧与策略。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难点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包括历史、人文等方面。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策略,尽量减少文化差异给文学作品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学交流的发展与繁荣。

中西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互联网;英美文学作品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国人和世界的距离拉近了。中西方的物质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有很大的发展,国人对西方文学作品也有了强烈的需求。那么,如何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把艺术性很高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给国人,使国人阅读到高品质的英美作品,这就要求译者讲求翻译策略,翻译出既易于国人品读,又不失品质与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一、中西文化差异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中西文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普通国民也有了与欧美公民共同生活、交往的机会。现在,人们的生活语言中时不时会加入外来词,如朋友调侃对方某事落伍了,他会说“out了吧!”外国语言给国语注入了新活力,丰富了民族语言。但对各自发展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中西文化融合部分还非常少,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和现代的意识形态纷争有关[1]。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些人排斥西方,讥讽介绍西方文化的人士,常常听到这样的质问:“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可笑。中国文化的根基是儒家文化,虽然遭受“文化大革命”掘地三尺的摧残,但损失的只是可见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屹立不倒。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国在世界各国建立了孔子学院,向世界推广、传播儒家文化[2]。西方文化的根基是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随着传教士在中国传教而开始被引入,曾经和儒家文化发生激烈碰撞,这些冲突迟滞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学作品里主要表现在饮食、人物性格、思维习惯、婚丧习俗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渊源[3]。饮食文化上,中国的饮食文化渊远流长,有许多菜系,配以茶和酒;英美西餐则比较简单,大多是预做好的,类似中国现在的快餐和自助餐,配以牛奶、果汁、葡萄酒,比较实用,这提高了西方人的生活效率。人物性格上,国人讲求含蓄、持重、不愿表现个人,大有讲求内功之意;西方民族则性格豪放,张扬个人英雄主义,但并不是国人讲的释放,一切似乎都受天主制约着,这在西方名著中表现最突出[4]。思维习惯上,国人做事讲求有理有据,不愿突破;西方民族则是开拓的思维,用“going”“will be”这两个词形容西方民族的开拓精神最好不过了,这也许是近现代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吧[5]。婚丧习俗中,国人讲求婚姻和众人相关,要得到亲朋邻里的认可,丧俗讲究孝,并必须哀哭;西方则讲求婚姻自由,丧俗则多祈祷故去之人升天堂,有美好归宿。

从历史渊源上说,中国文化比较单一。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儒家文化始终居于统治地位。欧美则比较复杂,这与欧美历史上各帝国互相征伐和殖民历史有关,好在文艺复兴奠定了西方的文化根基。

二、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一)如何提高翻译的质量

同一部作品,不同人翻译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读者会对作品有不同的评价,翻译质量的评判应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其一,阅读人群。孔子讲求因材施教,翻译工作者翻译作品时应考虑读者人群。翻译是为读者服务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充分了解作品的读者范围。如果读者人群有一定的英文基础,是高端的文学工作者,可以采用保留部分关键英文的直译法,让这类读者体验到文学作品的原始意境;如果读者没有英文基础或对欧美历史缺少了解,就应该采取直译加注法,让读者自己体会作品的意境,减小读者的阅读难度。

其二,追求完美方向。对不同类的文学作品,翻译工作者应有不同的注意重点。这也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有关。比如,在翻译《鲁滨逊漂流记》时,译者应重点保证情节的不失真,不是拘泥于个别词句的准确性上,因为读者的阅读重点在情节上[6]。如翻译《简·爱》,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原著作者在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时用词的准确性上[7]。对历史题材的作品,必须保证读者能对作品所处的历史环境有所了解,在直译加注时特别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

其三,禁忌的处理。在不违反现有的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情况下,可无保留译出。但外来文学作品毕竟来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道德标准的国度,在作品源出地一切都是合法与合理的,但到我国可能不合法与有违现在的公共道德。鉴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模糊处理的办法,不要影响文学作品的完整性与艺术性。

其四,历史文化差异下如何使读者容易接受作品。这个问题是译文之外的问题。译者一般会在译作的前面或后面加入一段译者的话,这一段话也很重要。它既是对作品的介绍,也是译者本人对原英文作品的评判。译者就是作品的导读者,所以这一段文字必须仔细斟酌,这时的译者就是作家。

(二)古汉语翻译方法对外语翻译的帮助

在中国从事古文翻译与研究的人数要远多于从事英语翻译的人数。从他们那里学习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说白了就是向自己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跨越千百年,现代人阅读,离不开学者的研究与翻译,普通人很少能直接阅读跨越历史时期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英美文学作品对现代读者来说有共同难点。一是文字障碍。中国古文字生僻难懂,有点古文基础的人想读懂古代作品并不比有一点英文基础的人读英文作品容易。二是时过境迁。现代人生活的各方面已与古人有很大区别,弄明白古人的事情并不比弄明白现代西方人简单。所以,翻译外文作品要学习古文翻译的技巧与策略。欲翻译古文,必先读中国古代史;欲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必先读《世界五千年》,如此才能理解作品与添加译注,否则译者尚不明白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何况读者。比如翻译“指鹿为马”一词,如未曾读过这个历史典故,直接翻译出字面肤浅的意思,该词的寓意就传达不出,读者就不可能进入意境,甚至会感到厌烦[8]。翻译西方作品遇到类似问题时,首先看这个词在作品中的艺术影响程度,如果影响不大,只是一般地出现了,可用意译法;如果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关乎整个作品的情节,就要对读者有一个细致的交代,采用直译加注法。又如翻译国外作品时,作品中出现类似中文“巾帼不让须眉”的词句时,不能直译为头巾和眉毛或胡须互不相让,这时就得去充分了解西方的典故与人文环境,准确地译出原意,最好用我们自己的成语来替代它[9]。如果作品引用了典故,在情景叙述上很重要,翻译时就要把典故交代出来。《三国演义》中交代故事情节的方法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应该适用。如《三国演义》中常出现“原来xx(事件),故有此语。”把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因此,一部好的翻译作品,必出自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作家,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知晓中外的博学者。所以,最好的翻译策略就是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学,实破文化差异的障碍。这也是鲁迅、梁实秋等文学巨匠能够翻译出好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原因。

(三)工具的利用

再博学者也不可能事事皆知,从事翻译工作时文字文学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字典、词典是最常用的工具。此外,已经全面覆盖的互联网更是翻译工作者的重要工具。进入互联网,国外历史人物、事件资料唾手可得。译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体验国外生活环境,这也是翻译工作的一部分。

目前,互联网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许多便利。他们既可以从互联网选取翻译文学作品的题材,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求帮助,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给自己充电。可以观赏欧美大片,把自己融入虚拟的西方世界;也可以检索文学作品里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历史和西方本国对该文学作品的评价与解析,丰富自己的英美文化素养。

三、结语

中西文化差异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说难则难,说易则易,这主要看翻译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方法,同时考量着译者的政治和商业头脑。翻译工作不仅仅是翻译,考虑读者的需求与作品的出路也很重要。翻译一部好的英美文学作品,如同引进西方技术生产一件产品一样,除了要保证好的品质,适应国情的引进和必要的运作也是必须的。这样,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努力,既能满足国内文学爱好者的阅读愿望,又促进了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还促进了国内文学事业的繁荣,加速世界各民族的融合与共同进步。

[1] 金中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2] 何思莹.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路径[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3] 王昕. 中西文化差异视野下的英美文学作品之翻译[J]. 语文建设,2013(11):58-59.

[4] 姚璋. 刍议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38-38.

[5] 辛俊武.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2-65.

[6] 钟志华,周榕.中西文化差异视野下的英美文学作品之翻译[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7):205-206.

[7] 马一涵.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浅谈[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8):33-34.

[8] 王浩祯.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策略浅谈[J].英语广场,2015(7):26-27.

[9] 曾建萍.译者主体性与汉语中某些歧义词句的翻译[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王菊芹)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ONG Lij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1191, China)

In modern time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 in China strikes one snag after another, which has brought many obstacle to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exchange. Therefore how to break out the confusion and lead the western literary into China not only requires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translators′ hard work, but also needs more emphasis on skill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reality, it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ulture into China.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works lie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cluding various aspects of histor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s a translator, the writer explores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ternet;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2017-02-23

宋俐娟(1983—),女,河南孟州人,河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H159

A

1008—4444(2017)04—0130—03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英美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