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内容摘要】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于电子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开始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在读图时代的冲击下,文本阅读倍受冷落。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冲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读图和读文的关系处理的方法选择上,有些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关键词】读图时代 阅读 阅读教学
一、现代阅读所面临的挑战
读图时代,就是指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图像带来的刺激去阅读,文字让人厌倦疲劳,阅读从最初的文本阅读逐渐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超文本阅读:先是摄影、接着是电影、电视、漫画……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以往的阅读中,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主要凭借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读图时代,信息的传递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图像的优点是很直观、具体,文字则充满抽象性和联想性。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图像化的结果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随着各种历史纪录片的播出,学生往往都是通过视频剧情而不是文本阅读来了解知识。
二、阅读教学的“今非昔比”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一种“思想者的鉴赏取向”。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文章的能力,把学生塑造成一个积极健康的“思想者”。在读图时代“娱乐取向”下,通俗、有趣、简单、易解成为人们选择阅读对象的标准。一提到《红楼梦》中林黛玉,大家想到的就是那个已经香消玉殒的陈晓旭扮演的林妹妹。读图带来的直观性,学生变得爱接受不爱思考。一旦学生认定这幅图或是这个直观的形象以后,文字所引发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就很容易被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的画面,剥夺了读者对文本多元再创造的个性化体验。在这种文化的大环境中,学生的阅读趣味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精美、可爱的图画很符合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能激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简约、明了的文字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画易于理解和接受,给读者以轻松愉快感;跳跃性的情节发展、简单的文字给人自由的想象空间。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
如何既能保留读文的优点,又能利用读图的趋势来进行阅读教学呢?首先,正确把握图文之间的张力是关键。可以将读图和读文的优点相结合,利用图像的直观性阐发深奥难懂的文字,使复杂性阅读充满趣味;用文字的抽象性来充实、弥补和修改直观的视觉;图文辉映,充分体现图与文独特的魅力。例如在比较艰深的古诗词、名著的阅读中,用读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来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通过视觉化效果向学生深入浅出地推荐名著中博大精深的思想,把晦涩难懂的一面简易的呈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过度强调“有趣”,将“兴趣”当做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学的全部目的就有可能是激发兴趣,学生把“寻趣”作为阅读的目的,阅读的深层内涵被喧宾夺主,其结果就是经典阅读品位的低俗化。
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把经典作品改成文化快餐,经典阅读课变的气氛轻松,学生不需太多时间就能享受“视觉的狂欢”。这种阅读经济,有效,但是却忽视文本。重情节不重语言,消遣猎奇成为学生阅读的取向,阅读的目的变得趋于低俗,高雅纯正的阅读趣味丧失了。学生只爱读“图”不爱读“书”,排斥和畏难心理让他们对文本阅读产生抵触。相反,主张回归文本,完全排斥读图,则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阅读不可能脱离社会阅读影响而存在,无视语文教育的时代性,无视语言教学和图像教学互补的辩证关系,是对时代潮流的一种消极抵抗。
四、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文本阅读是一个阅读、理解、领会、欣赏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瞬间完成,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现在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試,埋头苦读、沉浸在题海之中,几乎没有自己的阅读时间。一部分的家长、老师不鼓励孩子看课外书,学生接触的仅限于语文课本和资料题目,偶尔的阅读也是微乎其微。但是教师、家长又会强制学生在课外读名著,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这又让阅读教学成了机械训练,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阅读理解题,阅读没有了轻松愉悦之感,多的是做题的烦恼,学生阅读的兴趣寥寥无几。在周围环境的促使下,学生的阅读普遍追求一个“快”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或娱乐、放松,读图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这种方式的阅读往往会让学生缺乏丰富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子健、倪文锦、崔晶莹. 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胡贺毅. 读图时代的语文读图教学[J]. 语文教学之友,2009(11).
[3] 李康乐. 不爱文字爱图片 成年人阅读进入读图时代[N]. 北京晨报,2003-10-18.
[4] 思苇文. 读图时代的阅读[J]. 语文世界,2003(4).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