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寨里的文明叙事:进寨喽!

2017-02-20 20:49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石椅羌寨北川

段崇政

在酒意朦胧的状态下游历羌寨,或许是最充满诗意的姿态。

石椅羌寨:酒迎宾客,羌楼传歌

深入北川山里,那里错落着数不清的羌寨。这些羌寨大都依山而建,寨民傍山而居,一座山头便可滋养一个寨世世代代。

然而,2008年那场世界震惊的大地震在夺去众多生命的同时,也将许多存在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羌寨毁于一旦。距老北川县城遗址仅1.5公里的石椅羌寨在地震中虽然遭到重创,但并没有毁灭性坍圮,成为为数不多幸存的羌寨之一。

驱车往石椅羌寨需要沿山路蜿蜒而上,山路狭窄,仅容一辆车通行。一面是高山,另一面是悬崖,地勢虽险,但对面山间的层峦叠翠和缭绕在山间的雾霭,让一切变得轻松惬意。

石椅羌寨的寨门位于山体的中下部,寨门前的平台开阔平整,但想要到达寨门,则需要攀爬近百级台阶。

我们一行举步寨门的时候,已有六位身着华服的羌族女性在寨门口站定,手持红丝带,轻轻地绾在我们的左手腕上,“这条红丝带代表吉祥如意,不要弄掉,一会还有用处。”羌族女子给我们卖了个关子。

话语刚落,四声响彻云霄的毛青杠树迎寨礼炮被寨门楼上的寨民点响,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一抬头,绑有羊头骨的“石椅羌寨”牌匾高悬城楼顶,两旁对联“神造火盆仙山,天赐石椅羌寨”讲述这个寨子的超俗与神奇。

一切都惊魂未定,一串洋洋洒洒的羌歌唱起,羌族姑娘给每个人递上一杯蜂蜜酒。蜜酒入口,甘甜辛辣,随即便被引入酒楼。

石椅羌寨是地震后山东援建复原的第一座羌寨,如今,寨子里的居民已改变了原始的生存模式,将羌寨转变为生活兼旅游的所在。“我们欢迎山东的亲人来家里做客,按照羌族的礼仪,我们要献歌三首,每首歌毕,诸位痛饮一碗蜂蜜酒!”三位羌族姑娘话毕启嗓高歌。

我相信每一位听惯了流行乐的人,在实际聆听羌歌后都会被震撼:嘹亮而不刺耳,高亢而不急促:“敬上一碗清亮亮的咂酒,給最爱的亲人们。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再也喝不完的咂酒!”一曲歌毕,羌妹一声“西斯库,撒!”代表请举杯,干杯!面对这样热忱的祝酒歌,再谙熟拒酒之道的人也只能一饮而尽。

羌族的蜂蜜酒由青稞、糯米、蜂蜜等用土法酿制而成,酒精度数仅有8度,但由于浓度较高,又称“见风倒”。三碗祝酒之后已足以令酒量一般的人“雾里看花”。

在酒意朦胧的状态下游历羌寨,或许是最充满诗意的姿态。

释比:引人入神的羌家大祭司

方才提到寨门处的一副对联并非故意遣词造句,石椅羌寨有其由来。

石椅村有很多独具观赏价值的奇岩异石,其中,离石椅村不远处的奇石群中有一把偌大的双人石椅,属天然之作,形状逼真,石椅中间有左右放手的干隔。

传说是羌族至高无上的天神阿爸木比塔的三公主木姐珠和凡间羌族小伙斗安珠成亲时,由天爷赐给他俩的座椅,当地羌民因此将之称为龙凤椅。由于羌族人偏爱石头,加之这里有一把神奇的天然石椅,因此很早以前这里就称为“石椅寨”。

“你们可以将手腕上的红丝带系在石椅旁的树上,祈求爱情美满,早生贵子。”羌族姑娘在我们入寨时卖的关子,在此时得到了解答。

从石椅寨沿盘山公路上行一公里,上面是一块充满神话色彩的平川,里面有一个形如火盆的山谷,传说是羌族的火神蒙格瑟的儿子燃比娃第二次上天为人间取火用来装火的盆子。后来这里的羌民为缅怀燃比娃为人间取火的艰辛,就称这里为火盆山。

羌族人信奉万物有灵,尤其信奉“白石”(即白色的石头)。每个羌寨都会在聚集区建立一座三层的祭祀塔,最顶端则会供奉一尊白色石头。每逢羌年或其他大节,都会由释比带领寨民沟通人神,作法祈福。

释比,在汉语中称为端公,是羌族中最具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在羌民古老的宗教文化里,释比被尊奉为可以连接生死、直通神灵的人。祁秋生就是石椅羌寨的“释比”。

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默默地做“口弦”,一种羌族独有的乐器。他的话不多,更多的时候只是用“嗯”或“是”来回答,但当问及他“释比文化”时,我们押对了宝,他主动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参观作法事的衣着。

祁秋生先是换上一身白底黑花红边的传统羌族衣服演示了口弦和羌笛的吹奏,两曲过罢,祁秋生兴致已然燃起,他拿出了一顶家传的帽子——一顶用一整只金丝猴皮毛做的帽子,“现在金丝猴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猎杀,但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也是仪式中一定要佩戴的帽子。”

说罢,祁秋生戴上帽子,拿起作法时用的羊皮鼓,脚步腾挪起“禹步”。我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舞蹈,也没有见过这样的表情。在鼓点响起的一刹那,刚才还略为羞涩的大叔好似瞬间置换了人格,目酣神醉间,我们似乎已经不存在。在他的眼里我们看不到现实的反映,似乎他的灵魂已经在和神灵进行对话。

在上古时代,释比是一个部落的精神领袖、文化使者、医生、舞蹈家、歌唱家、哲学家。释比所拥有的令人咋舌的技艺我们无法解释,也不需要解释,来到这里,我们只需要观看,聆听,感受。足矣。

母大爷:传承文化不言老

和寨民交谈中,我们一直会听到一个名称:母大爷。年轻的羌族寨民说,他们的歌舞、习俗都是跟母大爷学来的。庆幸的是,我们此行刚好碰到了从县城归来的母大爷。

今年已经77岁的羌文化传承人——北川县人母广远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身着明黄底、云朵羌绣长袍,羊皮马甲外繁琐地绣着西羌特有的纹饰图案,腰封刺有粉红牡丹,纯银的耳环和戒指,让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看起来别具异域风骨。

被称为“母大爷”的母广远,热爱羌文化。他喜好文学写作,善于言辞。1997年退休后,就和老伴儿周天翠在北川小寨子沟五龙羌寨担任解说员,专为游客讲解羌文化。

“5·12”大地震带走了母广远4位亲人的生命。但母广远没有在悲痛中消沉,他抑扬顿挫地说:“有全国人民的关心、关怀,我们北川人一定会振作起来,羌族的文化更应该发扬传承下去!”

他很快将这种信念化为了实际行动。2008年6月初,大灾刚过3周,母广远便带领着一支30人组成的羌族文化队伍,辗转到北川县多个营救场地,用羌歌、羌舞为救灾的当地百姓和解放军战士们加油鼓劲;当年10月,母广远和老伴儿来到北川擂鼓镇板房区,为当地羌族姑娘教授羌绣、舞蹈、羌族文化历史。当年10月29日,羌历年。当天擂鼓镇广场上一场声势浩大的盛会在此举行,两万多人齐聚庆祝。让母广远尤为骄傲的是,自己正是这场盛会的主持人……

传承羌族文化多年,母广远深感一些羌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渐被淡忘。为此他经过多年努力,将那些流传在羌寨的山歌、民谣、羌传说故事整理成册,“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特点,我们的财富,不仅应该保护传承,更应发扬光大。”母广远感触尤深地说。

步入石椅羌寨,从迎宾到用餐再到篝火晚会,都能看到“母大爷”的身影。从2009年7月来到石椅羌寨传播羌族文化和礼仪,3年多时间里,母广远在忙碌与充实中见证着北川的复兴,石椅的成长。

“天太冷,烤烤火嘛!”母大爷将手伸向眼前硕大的篝火盆,并示意我们一起烤火。“全国人民的关心,兄弟省份的援建,让北川的今天更美好。但是论发展,有了输血,更需要我们自己造血。”母大爷微笑着说,“我们的文化,还需要大家一起去传承。”

眼前火盆里的木桩微微泛着红星,寨民抱来一捧干树枝往木桩上一撒,火苗瞬间蹿了起来。是啊,羌族是少数民族,很多技艺也濒临失传,但如果所有人都回首相望相助,如此多的美好怎会熄灭在茫茫历史之中?

猜你喜欢
石椅羌寨北川
寒池
倒 影
守约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有趣的羌寨婚礼
北川的味道(四题)
听几米唱歌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调包计
情系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