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摭谈

2017-02-20 18:33符金琴
文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

符金琴

内容摘要: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读注释、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本文从激发兴趣、加强诵读、注重积累、合作探究和开展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自主学习 途径策略

文言文学习历来是初中大部分同学头疼的问题,因为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文言文多生僻字词,语言表述的习惯与方式也不同现代语言,学生读来确感拗口,有些学生甚至望见文言文就头疼,看不下去,无所适从。“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真正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前提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水平,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兴趣,要让文言文的课堂多一点欢笑,多一点畅想,多一点创造,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非常重要。例如学习文言文《狼》,为了让学生巧妙地掌握字词,有位老师设计了两幅错误的“杀狼图”,于是有了下面妙趣横生的字词学习场景:有学生说狼的眼睛画得不对,图上是睁开的,按照课文眼睛是闭着的,从课文“目似瞑”中看出来。“暝”的意思是闭眼。有学生说狼的神态也画得不对,图中狼的神态有点凶,原文中说“意暇甚”,“暇”是悠闲的意思。还有学生说刀的位置也不对,刀不该劈在狼的头颈,原文中说“以刀劈狼首”,“首”是头的意思。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文字与形象立体交流,让观察与判断悄然璧合,哪怕是学生畏惧讨厌的文言文,也能借助这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文言文的学习焕发青春的活力。

二.加强诵读是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读”是基础。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并培养正确的文言文语感。古人读书首先讲究句读,笔者通过让学生读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主体会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教《湖心亭看雪》时,导入就让同学反复读删掉标点的课文,在这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发现容易了许多。

教师可以大力开展诵读活动。像《狼》《陈太丘与友期》《孙权劝学》这些故事性强而又比较简单的文章,学生多读几遍即可理解故事大意。而像《公输》《岳阳楼记》这些有一定难度、篇幅也较长的文章,只有多次阅读才能粗通大意。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阅读,不论三遍还是五遍,直至把课文读熟为止。也可以采用聽录音跟读、男女同学交叉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但也要注意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精读的篇目必须背诵,细致翻译,还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泛读则不妨读得快一点,粗略一点,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教法,不必强求一律。教师也可以开展古文背诵默写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优势,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们的认同,这样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才能提高,内驱力更持久。教师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张榜公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成绩。比较,不是与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而是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表来了解自己学习古文的进展。对学习文言文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在今后表演中优先取得表演权,并且在选用主角上可以优先。有了图表的记录,有了表演的诱惑,同学们爱上了诵读,学古文就不再是难事,无形中推动了古文的自主学习。

三.注重积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助推器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才能读童话,欣赏童话。同样,初中生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后,自然不怕学文言文,并且会自主的开展文言文学习。

文言词语的积累可分三个内容。笔者提倡学生人人拥有一本文言文笔记本,首先积累常用实(虚)词表。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的难以理解实词,积累组成“常用实词表”,整理掌握常见的虚词。然后,分块整理课内文言文笔记。可分以下几块:⑴本课字音字形整理;⑵通假字;⑶重点词,分为实词和虚词的整理,整理时,要结合句子;⑷词类活用;⑸一词多义;⑹古今异义这六大部分。 整理的过程就是系统复习巩固的过程。这些也是很多教师在进行的工作。最后,要求学生摘抄故事性强的课外文言小短文,一周五篇,并要求写出翻译。定期对学生的笔记本进行评比,并设置奖励, 学生积极性高涨。

笔记本上累积后,还要总结积累一些释义方法。笔者经常指导学生分析字形来释义、分析结构释义、分析语法释义、分析成语释义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义,我们就可以借此推断词义的范围。如“怡然称快”的“怡”,“人不知而不愠”的“愠”,就可以根据竖心旁推断其为心理动词。又如“生而眇者不识日”的“眇”字是瞎的意思,“民虽平价不能籴”的“籴”是买进粮食的意思。结构分析法的例子:“追亡逐北”的“北”解释为溃败的军队,“弃礼义,捐廉耻”的“捐”解释为丢弃,“人众车舆”的“舆”解释为众多。语法分析法的例子:“抱衾寝母”的“寝”解释为使……就寝,“范增数目项王”的“目”解释为以目示意。成语分析法例子:“秦王色挠(不屈不挠)”的“挠”解释为屈服,“夫晋,何厌之有(贪得无厌)”“厌”字解释为满足。有了这些常识,一些没学过的文言词的解释就容易多了。

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笔者还要求学生积累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政治主张等资料,而这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书籍来搜集整理。这样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自主求知,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欢快和鼓舞,成功与喜悦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探究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合作探究阅读的文言文行进过程经历如下:首先是学生反复诵读文言文课文,获得初步的个性化感悟。学生以自己的初步感悟为起点,通过老师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性,从而对课文有更全面、更真切的感受。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课文阅读,读同类作品,或者读同一题材同一文体的不同作家的作品。

然而学生的主体性在通常情况下是沉睡着的。学生的主体需要教师有意强势地激发推动。例如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论证过程。有的同学认为文中作者用“生”与“死”作了对比论证,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透彻,所以才得出这样的结论。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让他们围绕作者观点,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学生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后,纷纷发言。有一位学生说“文中孟子借‘齐人不食磋来之食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的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这是正面例证;‘不辨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则是说有的人利欲熏心,见利忘义,这是反面例证,所以第二段既有举例论证,也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这个分析就比较恰当了,而且言之有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接着另一位学生又进一步指出“第一段也运用了对比论证,但不是生与死的对比。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这儿指的是包括孟子在内的一类人。比如说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他们都为了民族大义,战争的胜利而不惜牺牲生命;还有航天员杨利伟,他肩负重任敢为天下先成为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有“非典”时期女护士长叶欣,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他们不都是孟子所说的‘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一类人吗?孟子还提到了另一类人‘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这种人见利忘义,只顾自己享受,把自己的生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置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像陈希同、王宝森他们不都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贪污受贿,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吗?所以我们认为第一段作者在说理的同时也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只不过不是生与死的对比而是‘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与‘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作对比”。学生分析得精辟而且到位,不但纠正了先前错误的理解,更深人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能联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补充了大量的事实论据,更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都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明白了在生活中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道义”,这是一个崇高的道德观、人生观。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

不但如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还对孟子的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课下又查找了《孟子》中的其他篇章,探讨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并写出了相关的小论文。可以说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也使课堂教学变得顺利而深入。

學生合作探究学习文言文,由于知识的获得是他们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出来的,这就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文言文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那几篇文章了,他们主动扩大阅读面,对一些课外文言文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而在这一过程中,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读注释、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适时适度开展活动可以持久激发学习内驱力

语文学习应该在活动中进行,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学到知识。在课堂内外可凭借精心组织的语文活动来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习内驱力。比如,诵读比赛、讲文活动、编印名言名句集锦等。笔者固定使用的活动是课前五分钟讲文活动:要求学生课前在黑板上抄写自己笔记本里累积的一则文言小短文,铃声响后讲解翻译给同学听,然后大家齐读,并对主讲者进行打分。这个活动每天轮流,不仅激发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以活动和阅读激起学生愉快、积极、广泛的兴趣,刺激学生争胜好强的竞争心理,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适当开展表演活动。尽管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但是喜欢演戏。而演戏必须要先编写剧本。笔者的要求是,剧本必须尊重原文,对话表达必须用文言文,这迫使学生要认真的学习文本。如果上课不认真听,或是没有完全理解文本,他们就无法上演。在排演之前,笔者要对剧本进行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被淘汰。那些没有参与剧本编写的,或是对文本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在看戏的过程中,也会将文本的意思及内在的文本深层意义了解得八九不离十。然后安排学生分组活动,全班分为6个组,每组5个故事,每个同学至少表演一个故事,学生饶有兴致地扮演着故事中的人物,演绎着故事。先在组内活动,然后在全班表演故事。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更加增强了文言文的兴趣,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扮人物、做游戏活动也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素养,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自然得到强化。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当他们取得成功时,会万分惊异和激动,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会增加奋发向上的力量。”如学习《核舟记》时,有一组同学设计了表演,一生旁白,几个同学分别饰演东坡、佛印、鲁直及舟子。通过表演,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难翻译句子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当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时,教师在评价上应以鼓励为主,要让愿意花工夫学文言文的学生尝到甜头,这样才能激起他们进一步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找一个契机,搭一个平台,引一次碰撞,让学生在快乐、自由、沉醉、自足中扬帆远航。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文言文表演实行计量打分,进行考核,而且对三年的初中文言文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安排,其中内容如下:

总之,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习惯一旦养成,文言文学习便会发芽开花,继而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学习好文言文便是发扬好中华几千年的优秀古典文化,是每位学生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湛.初中文言文自主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2]许娟.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11).

[3]裴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黄岩区高桥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