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宗清
窄器难育大树
○曹宗清
朋友送了我一个小盆景,一株食指高的小树,装在一个形如小碗的玻璃盆里,小盆里是松软的泥土。为便于吸收阳光,我将其置于阳台上。我时不时给它浇点水,也不忘施少许肥料,还算关心不少。但一年多了,还是不见它生长。半年前,这株小树被我一把扯出,移植到楼上的大花坛里面,任其发展。几个月后,它竟然有手臂高了,而且还有几个小枝桠冒了出来。
我不由得感叹一个浅显的道理:长不大,或是因为空间不足罢了。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长不大、不懂事,这不行那不行。试问,我们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历练和成长的空间呢?
事实上,一些越棘手的事,我们就抓得越紧。例如,为了避免学生早恋,我们会提出一系列的禁止:禁止男女生同桌,禁止男女生一同吃饭,禁止男女生单独在操场上走,等等。到头来,这些禁止倒真逼出了一对对的小“情侣”。何不多给他们些接触的空间?安排男女生同桌,多组织班级活动,让男女生自由而自然地交往……照此行事,三年来,我们班没有一例早恋现象。
给予空间,不是不问不管,任由学生发展,而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地放开教师的大手,不挤压学生的活动空间,不干涉个人的情感隐私,不阻碍学生思维的辅射,不低估学生的主观能力,让学生的身心都有自由生长的空间。
一天,学校临时有事,我迟到了两分钟。到教室外,发现教室后门被关了,快步走到前门,也被关了。
“老师没到,怎么能把前后门都关了呢?”不悦的情绪立马燃烧了起来。我急急地敲开门,进门后,我看到:一位同学已经在讲台上开始给大家上课了,黑板上有工整的板书,全班同学在认真地记着笔记。顿时,一股幸福强流熄灭了心中的不悦。这要换作某些班级,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没在教室闹翻天就不错了,哪里还会自行组织上课呢?从八年级开始,学生已经积淀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把每节课的知识性内容,都分配给了各个小组承包,让他们归纳知识点、准备素材,然后在课堂上予以呈现,难点部分再由我讲授。学生习惯了后,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自然就能够自觉按部就班地上课。
我曾中途接手一个学差班,我基本上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有些老师认为:对于差班,老师完全可以这么实验。因为学校对学差班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如果是好班,那就行不通了——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目前这个班,是我一手带起来的,即便在整个区里,学业水平都算是不错的。然而也有老师说:带这样的好班,这么搞,当然可以,毕竟学生的基础素质不错。随后丢下一句,“如果像我那样的差班,就很难行得通了”。
其实,无论是好班,还是所谓的差班,如果教师没有放开手的理念,就总会有不放手的理由。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就是要充分而理性地信任孩子的能力。事实上,我以放手的方式带那个“差班”,最终也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此带“好班”,也没有影响学习,反而学生越来越爱学习,也越来越会学习,取得理想的成绩、分数便是自然的结果了。而我也目睹了不少每天都手把手教学生的事例,教师自己累,学生也累,但教育教学效果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对于孩子,我们有太多的不放心,总想扶着孩子走,生怕他们摔跟头。殊不知,当我们放开手,他们却能跑起来。或许在放手的刹那,孩子会跌掉,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试错和阵痛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放开手,是给学生松绑,也是给教师自己松绑,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思考。
窄器难育大树,池中不出蛟龙。少些辛苦无功的“手把手”“人盯人”,给孩子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你会看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