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娜
【摘 要】课程能力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的重构和创造性实施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及课程的研究能力3个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关注的重点也逐渐从教学能力过渡到课程能力。文章试以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做法和反思为例,探讨课程能力中的资源整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能力;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61-02
一、课程资源整合是课程能力的一部分
课程能力所涉及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求我们应因地制宜地整合课程资源,这符合课程改革的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明确指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并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我国研究课程资源整合的学者非常少,研究历史学科资源整合的学者就更少了。笔者搜集了一些关于历史课程资源整合的文章发现,对于历史课程资源整合,大家都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关于可行性的探讨并不多,有些文章甚至大同小异,如郭庆丽《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文与律冬顺《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些硕士论文也在关注课程资源整合,但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就不得而知了。笔者对课程资源整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实践,希望通过本文能唤起更多学者关注课程资源整合,关注教师课程能力培养。
二、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的分类及初步实践
1. 历史教材资源整合
高中历史教材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3个版本,广东省普遍应用的是人教版和岳麓版。在2015年广东采用全国高考卷之前,广东高考拥有自主命题权,对于人教版和岳麓版的交叉点,是中学历史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如今,全国高考卷更强调能力的运用,不倾向任何一种版本的教材。因此,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缺点要有系统的了解,并能综合运用。如人教版系统化、理论化较强,但史料不丰富;岳麓版史料丰富,但理论性不强,需要补充很多结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做到综合运用。
除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根据课改要求,我们还开发了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中小学课程按功能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占小学、初中总课时数的70%,占高中的60%。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延伸,主要服务学生能力提升,占小学、初中总课时数的20%,占高中的30%。特色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主要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占小学、初中、高中总课时数的10%。”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推动了课程结构的有机整合,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特点合理整合利用。
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学校对国家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而对地方课程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校本课程方面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发。
2. 信息化历史课程资源整合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历史课程资源为历史课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市的高中历史教学普遍整合了信息化历史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历史影像资料、图片资料、网站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等。
历史学科将资料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其中一手资料的可信度最高。在历史影像资料中,纪录片的可信度比较高,是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观看的资料。例如,在讲授必修Ⅱ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纪录片《大国崛起》就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该纪录片按照国别将近代史上崛起的西方大国一一详尽地介绍,有文字,有声音,有图片,对学生来说,这是比教师讲授更吸引他们的重要教学资源。又如,讲授必修I “新中国外交”一课时,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就为学生展示了新中国外交所涉及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由来等重大历史事件,让他们对这些事件有了综合的、全方位的感受,类似的历史纪录片还有《复兴之路》等。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使学生可以更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的面貌。当然,这些资源的利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史料辨识能力,可信度高的资料才能给学生使用。
此外,一些课堂上未尽的内容,有些学生感兴趣的,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为迎接素质化的新高考做好准备。这些比较好的、适合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历史类网站有:①中学历史教学园地:http://www.zxls.com/index.html(这是一线教师应用最多的网站,包括课件、习题、中高考原题精解等);②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在线:http://hhdts.51.net/;③历史教育网:http://www.lishi.xueke.cn/;④中国历史课程网:http://hist.cersp.com/。
3. 跨学科资源整合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文科综合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出现的形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这种考查方式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政治、地理与历史学科的综合教学对历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历史学科与政治學科的资源整合。历史现象是理解哲学理论观点最好的例证,反过来,哲学理论又是指导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历史教学离不开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这使得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紧密联系。历史必修I的政治史教学,就是政治学科的政治发展历程;必修Ⅱ的经济史教学,离不开政治学科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通过历史事实,更能体会政治学原理,反过来用政治学原理指导历史学习,更能总结现象背后的实质。
(2)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的资源整合。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因而地理和历史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历史也有“左图右史”之说。在历史教学中广泛应用地理图片,用于介绍各年代历史疆域、战争形势、工业分布等内容,地理图片的应用,使学生一目了然,快速获得了对历史的整体了解,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一般来说,研究者都认为跨学科资源整合主要指政、史、地3个科目,高考也将这三个学科总和为一门考试,实际上贯穿着3个科目背后的还有语文学科。
(3)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资源整合。历来有“文史一家”“政史不分家”的说法,在高考历史科目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的史料阅读能力,其实就是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文言文阅读,更是考验语文功底;语文中所学的成语、诗歌、文章等,更是离不开历史知识作为背景。例如,笔者在讲授历史必修I“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背景的介绍里就用到了语文必修Ⅱ第17课的内容——林觉民的《与妻书》,学生联想到革命烈士的奋不顾身,更能体会辛亥革命后新政权的来之不易。因而随着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日渐深入,对各学科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历史学科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1)新聞热点与历史学科可以有效整合。大量新闻事件与高中历史知识密切相关,如英国脱离欧盟的问题,就可以结合历史必修Ⅰ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对欧盟的介绍进行知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历史知识背景,让学生深刻了解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
(2)乡土资源是历史学科的重要课程资源。深圳市罗湖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历史学科开展的“钩沉杯历史记录大赛”,针对高二学生布置寒假作业——采访祖父辈,了解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经历。广东省作为著名的侨乡,很多学生的采访都会涉及“下南洋”等问题,搜集到许多珍贵的资料;广东省内客家人众多,位于梅州的“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学生了解客家学独特发展轨迹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历史教科书的有益补充。
(3)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井冈山等革命景点考察学习。通过这些考察活动,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更能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加深了对必修Ⅰ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知识的认识,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是一次有益的洗礼。
5. 历史学科与人力资源的整合
课程能力是新课改以来对教师能力更高要求的表现,教师要努力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评价者,努力开发更多适用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目前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成体系,难以为继,因而我们大力提倡加强教师的课程能力培养。
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中学生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学生的感受、见解、困惑等资源,激活学生思维,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布置了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介绍不同的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一些知识上的缺漏,这些都是教育的契机,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迁移到历史知识上来,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几点困惑
1.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各学校的更重视国家课程的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不够。
2. 分学科教学使课程资源整合存在很大的难度,各学科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如历史必修Ⅰ讲“辛亥革命”一课时,与之相关的课文《与妻书》在语文必修Ⅱ,二者并不同步。因此,要实现资源整合,需要更多学科和部门参与协调,任重而道远。
3. 教师进行资源整合时,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目前各学校尚未开展相关培训,基本上都是靠教师自行探索。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是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通过更好地整合本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提升自己的课程研究能力,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重要一环。做好课程资源整合,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配合。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6.
[2] 郭庆丽.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J].基础教育研究,2007,(12):42-13.
[3]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Z].2014.
(编辑:易继斌)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