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红
【摘 要】学生的学习现状,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着力点。然而,不少地区的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低效、肤浅的浅层学习状况亟待改变,思品深度学习呼之欲出。解读思品深度学习内涵,与浅层学习纵横对比,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思品深度学习具有如下特征:积极主动、富有激情;体验感悟、自主建构;理解批判,深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本文为有效落实思品深度学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深度学习;内涵;特征;措施;浅层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能力发展本位:初中生思品深度学习研究”(课题编号:E-c/2015/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37-03
教与学这两大命题,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和学孰重孰轻?如何教?怎样学?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改革、实践似乎永远无止境。多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们的目光由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教学的中心发生了翻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然而,闪耀着哲学智慧与光芒的老子先生的“大道至简”四个字,早已历久弥新地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学定教。学,是指学情;教,是指教学生学会学,即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主动承担、自主实践。显然,学生的学习现状,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着力点,根据学情来筹划教学策略,通过智慧的教学策略来引领学生开展更高效、更优质地学习,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就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而言,学生的学习现状究竟如何呢?
一、思品学习现状
一份“关于农村和城市初中生学习现状的调查”表明,就总体而言,在理想目标、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农村与城市存在差距,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处于劣势,应付、拖拉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难怪农村初中老师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现状更是令人担忧:由于思品学科中考分值所占比例较少,学生、家长普遍不够重视。又因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教学方式存在问题,致使不少学生对思品学习兴趣不足,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尚未养成勤于动脑、深入分析的好习惯,体验感悟流于形式。划题、背题、用知识点生搬硬套解题,长久以来依然是许多学校思品课堂的基本模式。机械记忆、不求甚解,难以做到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总之,思品学习被动接受式特征明显。学生由此所掌握的知识、观点往往是孤立的、分散的,缺乏逻辑性,进而导致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境问题解答过于肤浅、知识运用简单呆板、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能力较差、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标虚无有限,学习思想品德基本上是为了应付考试,品德践行状况可想而知。这种肤浅、低效的学习状态,我们称之为浅层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道、领会属于低阶思维阶段,属于浅层学习的范畴,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则属于高阶思维阶段,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很多学校初中生对思品学科的学习状况基本属于知道、领会这两种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浅层学习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学生难辞其咎,但更多的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不当所致,这就为我们的研究与改变提供了契机与必要。低效、肤浅的浅层学习状况亟待改變,与此相对应,思品深度学习呼之欲出,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呢?
二、思品深度学习
1. 内涵
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并结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多年来对深度学习的研究及定义,将初中思想品德深度学习的内涵归纳为:
学习者需要拿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于情境问题乐于思考、勤于探究,在理解、体验、感悟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认知与生活经验,批判性与联系性地形成新认识与思想观念,理解知识间的结构体系,感知相关方法、技巧,在此基础上能灵活、综合、批判地将所习得的新认知迁移到新的情境问题中,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落实品德与能力并举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学习过程。
显然,与那种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导致学以致用能力低下、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的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更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更强调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高效快乐的学习方式。
2. 主要特征及落实措施
思品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谓联系,正如布鲁姆教授将学习目标划分的那样,低阶思维阶段可以发展、演变为高阶思维阶段,浅层学习可以发展转变为深度学习。比较二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把握深度学习的特征。(见下表1)
结合对初中思品深度学习内涵的解析,以及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概念的对比,初中思品深度学习具有以下特征:积极主动,富有激情。当前,很多初中生学习思品学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他们消极被动地接受思品信息,学习兴趣平淡无味,学习过程浮光掠影,这种浅层学习的效果是低效、肤浅的。在众多浅层学习者中,优秀学习者不乏其人,他们往往具备深度学习应具备的一些特质:为了自身的长足发展持续进行积极主动、富有激情地学习,主动阅读、思考、发现、探究,在这一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乐趣孕育而生,学习自信心、成就感得以满足,学习干劲节节攀升。法国作家沃韦纳戈说,智慧的最大成就,也许要归功于激情。激情助推我们实现梦想,创造奇迹。将激情融入思品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倦怠与疲惫,困难与挫折节节败退,学习过程将发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思品学科的主动性、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呢?主要建议如下: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如果某位教师能得到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教学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需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技巧方面多下功夫,学生学懂了,学会了,自然会增加乐学砝码,增添思品学习的主动性与激情;理想引领,目标激励。理想似前行的灯塔,时刻召唤着莘莘学子为之奋斗,不时提醒他们从迷失中重回正轨;目标似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给前行者增添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激情;增添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是学习者真正进入学习角色的前提和保障;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以免因不良情绪挫伤学习积极性。
(2)体验感悟,自主建构。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基本的善恶、是非、美丑观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的公民,《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这一教学指标的有效实现,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问题中体验感悟,自主获得发现与认知。只有内心的信服与认同,才可能对认知、发现从内心深处认可与接受,进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正向价值观念。如果通过被动接受式来习得观念,必然会走向应付考试的浅层学习状态,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优质学习效果的不懈追求,情境体验感悟,自主建构也是必经途径。美国缅因州著名的“学习金字塔” 实验表明,在多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对比中,经历、体验式学习对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效果都是最佳的,这和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一脉相承。总之,学科性质的使然,多种能力的培养,高效学习的追求,使得思品深度学习具备体验感悟、自主建构这一特征。
当前,“体验感悟,自主建构”的学习理念及具体做法对于广大思品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不过,这一学习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差强人意,主要因为在教改实践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的影响;转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还有大量残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地生根目前还存在尚未解决的诸多问题等,但应该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在体验建构环节,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思维渐趋走向深度的梯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不断修炼内功,增加智慧引导策略;一个情境材料反复使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解析,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3)理解批判,深度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浅显的理解就是,拿出合理的证据证明与所持的意见相左、或有差异,甚至,全新的观点有存在的合理性、正确性、价值性。所谓深度思维,通俗意义上是指思维不拘泥停留在表面,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多角度。重视对知识结论的呈现,忽视引领学生对所学观点结论的体验感悟、理解探究,进而进行自主建构的常态化锻炼,这是当前思品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很难有机会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性、批判性深度思维,进而发表独到见解。被动接受知识结论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解决情境问题自然也因缺乏仿真思维训练而败下阵来,学习成就感总是难以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学生对思品学习的兴趣、热情会逐渐降温。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平时的思品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体验理解、联系性、批判性、深度性思维的情境问题探究学习活动。可见,理解批判、深度思维是思品深度学习的又一重要特征。
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思品学科上述学习特征呢?一是在情境体验,自主建构环节,鼓励学生说真话,发表真实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学生只有敢于坦露真言,思维才能不受拘束运转起来,学生思维一旦习惯性投入学习状态,思品认知智慧源源不断闪现定成必然。但是,这考验着教师有效处理课堂上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驾驭能力,教师修煉内功时不我待;二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一定的思维逻辑,辅助学生厘清知识结论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引领学生构建“知识树”“知识网络”“思维导图”,这是助推学生深入思维、理解识记的有力武器;三是进行开放性教学,冲破标准答案、传统思维的束缚,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四是组织学生动笔练习与测试,使学生摆脱对老师、同学、参考答案的依赖心理,让大脑思维机器真正独立运转。动笔吸引学生注意力,动笔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动笔促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动脑、书写。动笔还体现以生为本的体验式教改理念,同时检验学生思维走向、掌握情况,而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五是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点拨、反馈,使学生在思维陷入浅滩、困境时助推学生披荆斩棘,拔高升级。
(4)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注重能力考察和品德培养,是近年来思品中考命题的方向和教改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当前思品浅层化的学习状况致使学生知识迁移、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的能力和水平十分低下,这显然离中考和教改所期望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为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析能力便摆在了议事日程上来,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度学习挺身而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综合发力:情境体验感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点的理解识记、建立知识网、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阅读与审题能力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而这些都隐含在新知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过程的重要教学理念是: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动脑、用心、动笔。这里重点谈谈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如,怎样做的问题,往往可以从道德、法律层面去思考,有时需要从多个主体去回答;启示类问题要结合材料谈对某一问题的重要性谈认识以及打算怎样做;找关键词句,联系所学知识观点对号入座、对应解析;对设问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方面的转换、归类等。然而,学生对这些方法、技巧的掌握究竟如何是问题的关键。熟练掌握需要经历 “情境事例找方法、习题训练悟方法、练习测试用方法”的自主、合作、探究习得过程,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实践经历中才能领悟、练就本领,实现解决问题的华丽转身。
当前,思品课堂上的学习现状大声疾呼深度学习来给学生注入新的学习血液。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思品深度学习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在实践探索中拿出与之相对应的深度教学策略,使思品学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309).
[2]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深度学习[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404220216fc700abb68fc3a.html.
(编辑:胡 璐)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