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玲
编者按:德育在小学生阶段教学中的意义之重不言而喻,每位校长、老师都在探索适用于小学生的特有的德育模式和教学策略。本期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四篇论文均以德育建设为主题,把德育过程寓于实践教学、习惯培养及班级特色建设过程中,为我们展现出该校的德育特色。
【摘 要】教育工作中,学生偷窃问题总是很棘手。我们如何处理才能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根除呢?本文论述了一名有偷窃恶习学生的转变过程,经过集体教育、发挥其特长和爱心感情交流,使她不再偷窃,并形成了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偷窃行为;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17-02
一、背景分析
当今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正在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上各种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产生了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频率日益增加。但这种偷盗现象与社会上的偷窃犯罪是有所区别的。
成人的偷窃是在意识到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非法占有别人财物的行为,而小学生的偷窃是一种无计划地占有别人物品的行为,他们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老师把学生偷东西简单地归于品行问题,其实学生偷东西更多的时候与心理问题有关。所以,教师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从心理上给予其积极引导,使之走上正途。
二、学生行为表现
笔者2016年年初接了一个新班,没想到接班的第三天班里就出现了丢钱的现象,一个女生带的100元饭费不见了。
按照以前的经验判断,偷钱的肯定是丢钱周围的人。于是笔者先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让每个孩子写小纸条,写下自己有没有拿,或者看到谁拿了,或者看到谁去了丢钱的人的位子上去。并且笔者承诺,只要承认错误,笔者不会告诉家长,也不会让同学知道,一定会为他保密。收到纸条,笔者很失望,因为没有同学承认自己做过。但是有两个同学在纸条上写S同学去过丢钱同学的位子,动过她的书包,S同学恰恰坐在丢钱同学的后面。
于是笔者单独与S同学沟通,发现S同学很紧张,但是否认拿了这100元,并声称自己也带了100元。笔者想起去北京培训时,北师大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当班级发生偷窃行为时,把讲桌假想成小偷,全班每个人都来指责它。于是笔者照搬过来,利用午自习的时间召开了一个特别的班会——“训桌子”,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来义愤填膺的指责讲桌——这个假想的小偷。
有的孩子说:“你这个该死的小偷,你破坏了班级良好的氛围,你讓同学们没有了安全感,你太可恶了!”有的孩子说:“可恶的小偷,虽然你暂时逃脱了,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总有一天,你会受到惩罚的。”还有的孩子说:“我希望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我们一定会原谅你的。”同学们纷纷发言,笔者仔细观察S同学,发现每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她的脸都绷得紧紧地,但是她始终没有主动走到讲台前。还剩几个同学的时候,她也忍不住了,站起来指责“小偷”。但是她的声音特别大,特别气愤,情绪特别激动,不像别的学生那么自然。
事情到此为止,钱虽然最终没有找到,“小偷”没有查到,但是笔者相信这位学生的良心受到了很大触动,也让班里的每个人都受到了教育。
三、学生问题分析
笔者经过调查了解了S同学的基本情况,她父母年龄比较大,有两个孩子,S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她还有一个哥哥,已经工作了。我们学区的大多数孩子家庭条件都不错,同学们形形色色的文具和玩具,有时候会让她产生羡慕的心理。虽然S的父母对她很宠爱,但因为都已经退休,经济收入有限,所以对她的要求并不能有求并应。之前,她的父母也发现过她经常无缘无故多了铅笔、橡皮等东西,为此也没少打骂她,但是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S同学也有自己的优点,她的嗓音特别好,朗读课文和唱歌都很出色,而且她还很爱劳动,经常主动打扫班级卫生。
四、辅导目标和具体做法
根据S的现状,笔者为她制定了一个辅导目标:
1. 近期目标:改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2. 远期目标:发挥特点,让其树立自信心,德智体全面发展。
3. 最终目标:帮助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做法:
要想真正让S同学改掉坏习惯,还应该重视她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心理的前提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机制。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让她向老师希望的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关爱学生,让学生逐渐消除不良行为。
于是,在语文课上,笔者经常让她起来朗读课文,并且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的朗诵队和合唱团,让她有机会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有一次,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区级比赛获了奖,还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带领全校同学呼校训呢。
笔者还推荐她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自从她担任卫生委员后,每天放学后都主动留下帮助打扫卫生,我们班每周都获得卫生星级班级。笔者也多次在班会课上表扬她的尽职尽责和对集体的奉献精神。
笔者还经常在午休时间和她聊聊天,通过聊天,让她明白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的区别,给予比索取更快乐,让她理解父母的辛苦……
从那时起,到现在整整1年了,我们班再也没有发生过丢东西事件。而且S同学在这一学年有了飞速的进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成为学校合唱队和朗诵队的骨干队员。
五、个案反思
记得著名班主任李镇西曾经说过,班级出现失窃现象很平常、最糟糕的办法是清查。之所以说是“最糟糕”,因为第一,失窃后往往没有真正确凿的证据,清查往往是盲目的;第二,清查往往会侵犯学生的权利;第三,即使真的查明真相,犯错误的学生将会在老师同学们面前无地自容,这实际上已经失去老师同学再教育他的条件。有的时候,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最根本的是,要消除产生失窃的土壤——至少在班级小环境里。这就要靠班主任的教育。在平时,如果老师给学生空洞地讲“诚实”,往往收效不大,而失窃事件的出现,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学生从此事中受到的教育,显然是教师在班上严厉追查并郑重警告所达不到的。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每一件小事的教育效益,这应该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教育。
(编辑: 张 婕 实习生: 张 夏)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