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灵剑
(浙江省象山中学 315700)
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强调把课堂教学的目标物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或是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情境,利用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探究,形成学习成果后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及时的、多元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最后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来进一步巩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解决任务情境的过程中,既掌握核心概念又能得到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是基于任务的探究性教学的核心, “任务的提出”是一堂课的关键。所以,“任务”的设置必须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与当前学生主体密切联系。同时“任务”应具有亲近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避免学生从开始就出现畏难情绪。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张扬、发展、提升。
例如,在“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第一课时,可设置如下任务:象山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其中一种是来自大塘的麦糕。大塘麦糕的美味,除了和制作的工艺有关之外,原材料小麦是非常关键的。大塘的农民现在遇到了这样的麻烦:现有纯合的蛋白质含量低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蛋白质含量高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小麦蛋白质含量低(D)对蛋白质含量高(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你用什么方法能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得到蛋白质含量高抗锈病的优良品种(ddTT)?大塘是象山的一个乡镇,它以大塘麦糕闻名于整个县城。学校的很多学生就是大塘人,一讲到家乡特产,除了自豪感油然而生外,也会有很多关于这种小麦的独特信息想和同学分享。另外一些学生吃过这种麦糕。所以当老师提出这样的任务时,学生会感觉到非常的亲切。同时任务的设计考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在实施基于任务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将为基于任务的探究性教学奠定基础。首先要开放时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究相关的任务,进而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动,倡导合作探究来解决相关的任务,在生物教学中作为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设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先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有目的的合作探究,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达到问题的解决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这种合作探究的愉快氛围中解决教学任务。
例如,在“细胞增殖”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毛根铁丝(代表染色质)、带孔磁铁(着丝粒)、白板(植物细胞)等用于染色体模型的制作和展示。在教师演示了前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的模型之后,将全班以4个学生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用多媒体展示探究活动的要求,阅读教材完成以下任务:①在白板上摆出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②派一代表说明该时期的特点。
把学生放在学习共同体中,让平常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互帮互助,自然能放得开,也乐于接受来自别人的帮助。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带着任务去动手操作和探究,并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论证,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有效深化了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理解。
作为生物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实践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探究习惯。
例如,在学生学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之后,可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从生活中对癌症知识进一步的探究。如向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等医院的医生咨询象山人高发癌症的种类及病因、特点、治疗方法;利用网络或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癌症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解释癌症各阶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原因和癌症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性;通过讨论提出预防癌症的建议等。探究结果可以以小视频、PPT或是一封信的形式呈现。
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关注涉及生物学的议题,和他人交流、讨论生命的有关知识,既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又巩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学生有兴趣,学得快;教师也不用一言堂、满堂灌,两者其乐融融,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