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苏英
“民间游戏”使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灵气十足
■范苏英
课间活动,是校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校园自主性游戏之一,它在活动的内容、地点和材料的选择上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与安排,他们可以在课间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同时课间游戏也为他们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他们可以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他们的喜欢。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从而导致学生课间活动内容少、形式单一,并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和系统性。民间游戏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与配合。因而,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游戏,既能充实学生的课间活动内容,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说起课间活动,多数的教师往往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游戏项目,自由结伴玩耍,而教师在注意孩子活动安全的同时忙着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而对孩子的智育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虽然课堂教学能让孩子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其实孩子在游戏、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要比比课堂上更多、更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将课间的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而民间体育游戏是根据生活经验创编而成的,游戏中配有孩子们比较容易记忆的儿歌,孩子背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将民间游戏运用到孩子的课间活动中,能充分地激起孩子的活动兴趣。
例如,在“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与同伴的配合能力”这一在体育目标下,不少教师采用双手或单手拍球的体育活动来对孩子进行锻炼,可是很多儿童连双手拍球都不会,更别提单手拍球了,教师让他们多次地反复练习,孩子就不情愿地练习着,效果可想而知。而我在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时,将民间游戏“炒黄豆”融入到孩子的课间活动中,先是教给孩子简单而易说的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完黄豆翻跟斗!孩子边说儿歌边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接着再举起手臂,共同钻过,并翻转身体,最后还成原来的姿势。有了儿歌助阵,孩子们不仅玩得特别的开心,也在游戏中锻炼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和同伴一起游戏带来的快乐。
民间游戏的种类众多,形式也比较简单,同时也深受多数人的喜爱,尤其是儿童。在孩子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间游戏来锻炼孩子,促使他们的体能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其中,由于家长比较熟悉民间游戏的玩法与规则,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家长朋友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增加亲子间的感情,而且能使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心灵上的交流,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训练孩子协调能力时,可以采用民间游戏中的“花样”跳绳,教师可以使单一的跳绳丰富一下,结合双脚跳、单脚跳、跑跳来组织孩子变式地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腿部跳跃能力,也能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在孩子学会了独自单跳之后,可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跳绳活动,家长摇绳孩子在中间跳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双人跳,在跳绳的过程中增进感情。
在游戏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实践意识与创新品质,而民间游戏无疑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由于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孩子兴趣浓厚,在教学中可以将一物一玩改为一物多个玩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孩子进行探索,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玩法,寻找其中的乐趣。如民间游戏“跳格子”,我首先在操场上画好格子图,然后带领孩子进行双脚连续向前跳,在孩子顺利跳过之后,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跳格子方法吗?你能想出一种新的玩法吗?”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讨论开了,还时不时地在尝试练习。经过一番谈论实践,最终孩子们想出了单脚跳格子、间隔跳格子、对面跳等多种方法,还有孩子想到了利用格子图上的数字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不仅有效提升了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探究精神都大有裨益。
民间游戏的开展使孩子课间体育活动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他们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其中,使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孩子的体质、身心也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提高,可谓是“民间游戏”让孩子在课间活动中灵气十足。■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城东镇韩洋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