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锋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大竹中学 635100)
1.1 不能准确把握内涵和外延 一个基本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的,概念教学中尤为强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性[1]。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在总结生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外延是具有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例如,在讲种间关系时,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很明显,“不同物种”属于外延部分,其余为内涵部分。但是很多学生把同种生物之间的争夺资源和空间理解为竞争。这种错误就在于学生没有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2 不能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 在生物学概念中,对整个概念起到限制和定位作用的词汇,即为关键词。要理解一个概念,就必须逐字逐句地分析,找到整段话中的关键词来进行分析。然而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抓住其中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忽略了某些关键词的作用。例如,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这个概念中,学生很容易误解为“同源”指的是染色体的来源相同,其实同源指的是“形状和大小”相同;而且概念中还强调“一般”,也就是大多数的情况,存在特殊情况。另外“相对性状”这个概念,必须要把握的精髓是“两个相同,一个不同”,即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要点,就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属于相对性状。
1.3 不能区分概念之间的异同点 生物学中有许多字面相近、含意相似的概念,由于它们之间的区分度较小,往往会产生相互干扰。那么学生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概念间本质属性的混淆,产生似是而非、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生长素和生长激素都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之间却有本质的区别:生长素是植物激素,而生长激素却属于动物激素。还有原生质、原生质层、原生质体一组概念的区别:原生质指的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原生质体通常是指去掉细胞壁后剩余的植物细胞,主要用于细胞工程的体细胞杂交研究;原生质层则属于植物细胞中的特有名词,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必须搞清楚这些概念,不能含糊其辞,多一个字或者少一字,其表达的含义却大相径庭。
生物学概念繁多,其本身存在抽象性,而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体会概念的产生过程,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概念的知识框架,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2.1 联系现实生活,引入概念 生物学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要想学好生物学,就要注重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生物学知识[2]。在概念教学中,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引入概念,才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3]。例如,在学习质壁分离概念时,可从生活经验入手:在凉拌萝卜时,在萝卜条里加少量食盐,会使萝卜条变软,同时会有许多液体渗出;若将已变软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会儿后,萝卜条又变得脆硬。这种现象就是由于萝卜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结果。在讲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平时妈妈在炒红苋菜的时候,炒之前用凉水清洗,水没有变化,但是用火炒了之后汤就变成红色了。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学生就会对概念的产生过程感到自然有趣、容易接受,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深刻。
2.2 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 概念图是通过图解的形式,以核心概念为中心,以知识与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纽带构建起的示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普遍联系、体系严整的知识网,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新课程标准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教材每一章节后都添加了梳理章节知识的概念图这一题型,为学生梳理和总结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是新课程标准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归纳,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并将相关概念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图,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进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率。
2.3 图表比较,辨析概念 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字面相似或本质接近的概念常以并列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染色体与染色单体,基因与DNA,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叶绿体基质,自交、杂交与测交,种群与物种,种群密度与丰富度,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生长素与生长激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等。这些概念极易产生混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扰。针对这些概念,可用图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比较概念之间的差异,深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将孤立零散的概念加以融会贯通。
2.4 借助比喻,变式剖析 针对抽象概念教学时,讲解的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生动、浅显、易懂的知识加以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4]。
例如,使用贴近生活经验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翻译过程的和谐美。如果把tRNA比作大人,那么它有两只手(即有2个特异端,左手拿电影票即(反密码子),右手领着自己的“孩子”即(氨基酸),来到电影院,找到座位号(遗传密码),将自己的“小孩”安排下,离开电影院。这样许多“小孩”即就通过“大人”tRNA领着,按照电影院座位号各就各位,然后手拉手(脱水缩合)排成一定顺序的多肽。这样讲解可以让学生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作用,加深对翻译过程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具体的事例来解读抽象概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变得通俗易懂。
2.5 直观教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常常感到很枯燥,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提供一定的辅助教具,如模型、标本、挂图等。在讲“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时,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挂图、模型,并让学生尝试课外动手制作细胞的基本结构模型。不仅使学生掌握模型建构的过程与方法,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讲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概念,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及活动模型进行教学。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生物学知识中抽象复杂的内容形象具体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