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继珍
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潘继珍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习主体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尝试从学科教育的角度去审视当前我们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其也有必要去渗透环境教育的思维,由此使得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在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中的效能,进而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21世纪,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化学教育应该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实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环境保护价值观的树立。笔者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对于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接着对于当前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缺陷进行了探究,由此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迎来全新的化学教育教学格局。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可能是多学科模式,可能是跨学科模式,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环境保护理念方面的效能是不容忽视的。当环境保护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现代人才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环境保护理念就会渗透到人类实践中去,由此发挥其积极的效能。
当前在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绿色化学技术,就是以化学手段去实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由此取得对应的生态效益。从这种绿色化学技术发展来看,环境教育与化学教育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以化学的视角去审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且尝试将自己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上去。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度重视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也是很有意义的。
倡导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并非是偶然,也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理念。其实很多教师已经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当前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有部分教师意识到环境教育渗入的必要性,但是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并没有去接触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也就很难从化学的角度去审视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教育渗入化学孩子的意识处于淡薄的状态下,无论是相关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的化学课程体系创新,都不会出现环境教育的内容,这是当前很多院校化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部分教师意识到环境教育融入的必要性,也开始在此方面进行实际探索,但是在没能正确理解环境教育和化学教育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多数都是在寻找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并没能从本质上找到这两者教育的区别,因此常常是为了一堂课程而消耗很多的时间去参阅资料,但是其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缺乏健全化学和环境教育评价机制的背景下,教师在此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的有效性难以得到界定,久而久之也就会丧失对于此方面的关注,也就难以保证在此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
环境教育严格来讲可以归属为社会问题,其在融合到化学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有着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氛围和环境,这是保证环境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从现在来看,教师缺乏健全有效的交流环境,彼此之间并没有针对于环境教育展开深入的探讨,所谓的环境教育也仅仅是部分教师在尝试和探索,其获得的研究成果是相对有限的,严重影响到实际环境教育的推广。
环境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要求化学教师能够明白自身的教育使命,知道自己在环境教育方面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由此实现教育素材、化学知识和环境教育之间的融合,用更加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渗透。
化学教育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多数都是以单一的状态出现的,并且有着比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有时候会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对此,可以以环境教育背景知识融入的方式,使得概念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以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我们援引化学不同元素与环境事件之间关系的案例来分析:在进行二氧化碳基本特点介绍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当前温室效应的问题,以二氧化碳特性为基础知识,阐释温室效应产生的机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的红外线辐射,这是保证地球温度的重要物质,但是如果人口不断增加,燃烧量不断增加,森林面积锐减的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不断增加,由此使得整个气球的表面温度得到提升,显然这是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由此自然过渡到环境保护的话题上去,并且设置对应的开放性问题:请大家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去分析全球变暖的机制,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很显然在上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找到了化学教育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化学理论上升到环境保护的高度,的确是实现环境教育和化学教育融合的典型做法,很值得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还可以援引当前比较著名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以酸雨事件为背景,来引导学生去学习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化学反应机制,从化学的角度去理解酸雨的形成机制,由此去开展实际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在化学教育过程中有很多课程需要以实验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也成为环境教育融入的良好契机。环境教育是如何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呢?其一,在实验选题确定方面,要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尽可能选择污染少,成本低的实验,在选择对应化学材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对于人体或者环境没有污染的。比如使用三氯化铁代替硝酸,或者使用煤油去代替四氯化碳,由此保证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的气体,避免其对于空气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好将这样的学科特点告诉学生,使得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其二,在实验方案敲定的时候,还需要保证对于实验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善。比如在开展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氧化氮或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可能在试管中实现与氧气之间的反应,由此很难获得对应的实验效果。对此我们可以在针管中放置铜片,实现空气的排出,小烧杯的加热后,由此可以保证实际效果的达成,并且整个过程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其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实验仿真化的方式来开展,尤其对于部分危险系数比较大,污染比较严重的化学实验,完全可以使用电脑三维动画的方式来诠释,由此不仅仅起到深化了解化学实验过程的效果,还不会对于实际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常伴随有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实验中产生的毒气不管量的大小,都应尽量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另外,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当前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已将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课题列入高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规划。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操作简捷、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省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如果适当地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式的需要,也减少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环境教育在化学实践活动中的融入,是增强学生对于环境教育和化学教育之间关系深刻理解的重要形式。化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多样化的,其在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的效能发挥也是不一样的。对此,笔者认为可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设置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各种各样环境保护的活动,并且以化学的角度去解释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加深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使得其正确去看待环境保护和化学之间的关系;其二,组织开展各种各样化学工艺活动,比如回收旧电池,或者以实践调查的方式对于周边厂家的环境排污情况进行调查,在全面掌握这些信息的时候,鼓励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解释污染的严重性,并且写出对应的环境保护倡议书,将其寄送给对应的环保部门或者企业;其三,带领学生去了解当前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看到绿色化学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效能,使得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尝试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环境污染问题;其四,开展各种各样环境知识竞赛或者专题讲座,或者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方式,使得学生以切实体验的方式,了解环境保护和化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要想实现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完美融合,就需要在深刻理解这两者本质之间关联的基础上,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由此实现化学课程体系的重构,采取更加有效的课程操作模式,以健全的课程效果评价来审视,保证学生化学学科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正确的认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当前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也应该正确去看待,进而找到问题症结,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之间的契合度会得到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