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材课前引导语的运用策略

2017-02-18 03:46李高锋余姚市丈亭镇初级中学浙江余姚3154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制度历史与社会文明

李高锋(余姚市丈亭镇初级中学,浙江余姚 315400)

《历史与社会》教材课前引导语的运用策略

李高锋(余姚市丈亭镇初级中学,浙江余姚 315400)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课前引导语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却总被忽视。在教学中重视对教材引导语的运用,充分挖掘教材引导语在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知识归纳等环节的作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将更富有实效。

课前引导语;历史与社会;合理运用

新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沿用了老版教材编排中设置课前引导语这一内容编排。编者的意图是希望课前引导语能起到内容引领,简洁概括并揭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并发挥它的作用,课前引导语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当我们为如何导入新课和构建知识线索一筹莫展时,很少会想到通过阅读和分析课前引导语去架构教学。如何有效运用课前引导语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根据课前引导语提供的关键点、时间与空间,构建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一、依“导”而入——抓住关键,启思导学

课前引导语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在每课之首,大都三五句,经常表现为一百字左右的一段话,很简洁明了,体现了编者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精心安排的良苦用心。它们或创设历史情境,或勾勒历史线索,或用设问点出全课的重点,或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我们在研读文本时,正确解读课前引导语,无疑是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之一,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教学时,课前引导语就是很好的导入资源。

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这一课,引导语是:“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代’,这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生产技术、甲骨文字、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创新,积淀为中华文明的基因,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用好这一引导语呢?

教师要善于抓住引导语中的关键词,利用关键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从教学内容角度看,这一课讲的是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我们从引导语中应该提炼的关键词是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时间),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变革的方面及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抓住的关键词是“三代”“生产技术”“甲骨文字”“社会制度”“思想文化”“创新”等。依据教学所需在课前引导语中找出关键词,接下来就把这些关键词作为核心词汇或是节点、标题演绎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三代”这一关键词,就是一个时间点、一个历史背景,它所演绎出的教学内容是“哪三代”“三代之间是怎样更替兴衰的”,由其延伸出在这一时期、这一背景下的国家社会状况,即“作为早期国家,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表现有哪些”。

在上述教学中,采取依“导”而入方法,围绕“三代”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主题和学习主干知识,让学生直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不失为导入新课的有效策略。

二、顺“导”而进——厘清顺序,有效架构

课前引导语虽精练,却包含有必备的要素。《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历史、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知识的综合学科,教学中厘清知识内容的时间顺序与空间方位是非常必要的,为此许多教师很重视通过年代尺、地图等媒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时空顺序。有些课前引导语在阐述中就包含着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我们更需要借助课前引导语中的一些表示时序性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作为支架来架构知识内容,使知识体系化。

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八年级上册“亚非大河文明”这一课,引导语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大都诞生在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非洲的埃及,亚洲的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在大河母亲的哺育和滋养下,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各自贡献。”在这段课前引导语中就包含了明显的空间信息,隐含着时间顺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如下尝试:地理位置: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从地图上找到流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大江大河;时间顺序:列表归纳埃及、巴比伦、印度以及中国文明诞生的时间及演变历程。基于从课前引导语中提炼出的以上两方面时空信息,课堂教学再逐个突破,分别有序地讲授每一个早期文明区域的位置演变历程,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另外,课前引导语中“非洲的埃及,亚洲的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阐述,就是亚非这四个最古老的文明诞生的先后顺序。我们也可以把“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作为支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去构建这四个区域文明孕育的地理环境、文明演变以及文明表现和影响。课前引导语中的这些支架起到了回忆其他知识的提醒点,从巩固知识角度来说它有助于学生串联起零碎、孤立的知识,使知识学习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得有序。

在上述教学中,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不仅涉及各文明之间的空间位置及其关系,还涉及各文明孕育、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历程,是地理与历史的综合。组织演绎这些知识内容的手段除了我们传统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借助课前引导语顺其自然进行教学,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关系、空间的定位与转换就会更有逻辑性,知识体系架构也更有效。

三、借“导”而合——归纳提炼,整合知识

课前引导语往往带有整合归纳的功能,知识内容的归纳往往把复杂繁多的内容归结为几个点或者把内容整合成以某个点为核心的结构。所以课前引导语在新课上完后进行归纳总结或者进行复习教学时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仍以“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这一课的课前引导语为例。这一课的内容包括“早期国家与社会”“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百家争鸣”三目内容。其中“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一目内容呈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社会特征。一方面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提高,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先后出现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为适应形势需要,各诸侯国纷纷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该目内容的重点是当时的社会局势以及各国变法运动,如商鞅变法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如果是复习课也将是复习的重点。那么,如何让复习简捷有效,这里就可以借助课前引导语进行归纳提炼、整合知识内容。

在课前引导语中设计这一目内容的关键词是“社会制度”,我们可以把“社会制度”作为关键节点来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框架。针对社会制度变革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是什么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变革的目的是什么?依据这些问题,复习归纳时就可以“社会制度”为关键节点构建框架图。

总之,课前引导语不仅仅在课前的引导和知识梳理等方面作用明显,也可以在新课和复习课中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课前引导语虽短小精悍,但它却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利用课前引导语助力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尝试。当然,课前引导语在教学中的运用也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和内容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社会制度历史与社会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对法律功能实现的影响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社会平等的社会制度建构理论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