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浅谈产品设计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以 “音悦校园”项目之“设计产品的初步制作”教学为例
王丽丽
围绕“音悦校园”主题,学生依据方案分工拼搭Arduino硬件,然后利用电脑编程,实现作品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巧设课堂活动、发挥组员特质、妙用问题引导,引导学生依据设计方案,有序制作产品,通过团队协作,推进方案落实。
计划先行 异质分组 团队协作
“积极参与,努力实践”是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做中学”是学校研究型课程的核心内涵,学校希望通过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Arduino创客课堂”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落实。教师在这一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先计划,再探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研究规则意识,以及“论证设计”“分析综合”和“交流展示”的关键能力。
学校的一楼大厅里开辟了一片钢琴角,平均每月举行一次小型音乐会。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登台表演,如果能在校园内提供更多玩音乐的地方,同时降低器乐弹奏的门槛,必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音悦校园”项目由此诞生。
“设计产品的初步制作”是本课执行阶段的第1课时,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笔者巧设课堂活动,推进设计方案的实施。
由于Arduino课程对于学生的物理、信息科技知识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具体实施制作前,笔者通过“听一听”“猜一猜”“考一考”活动铺垫知识,提示要点。
教师:同学们,老师制作了一款南美小鼓。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我使用了哪些传感器?(教师演奏自制乐器。)
学生1:鼓面上使用了按钮。
学生2:侧面也用了按钮。
学生3:不对!手没有碰到!我猜是光线传感器!
学生4:也可能是红外线!
学生5:不可能,红外线的感应角度很大,我之前试过!
学生6:可能是距离传感器!
教师:(展示南美鼓模型)老师在鼓面使用了按钮,而在鼓的侧面则使用了距离传感器。那么,是否只能使用这两种传感器?
学生们:不是!
教师:选择哪一种传感器,答案并不唯一,还可以使用触摸传感器等。红外线传感器的感应角度太大,用在这里不太合适。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选择。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此时,笔者利用“考一考”活动,配合演示文稿,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传感器的作用、特性和软件控制方法。
教师:以下哪些传感器属于数字模块?
学生1:按钮。
学生2:触摸传感器。
教师:在S4A软件中,模拟信号的数值范围是多少?
学生3:0—1023。
教师:数字信号呢?
学生4:True和False。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张图,一共有8个输入端口。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读程序,说结果”。如果使用一个按钮和一个LED灯,这样接入Arduino端口,配合这段程序,会产生什么效果?
学生5:当按下按钮时,LED灯亮;不按按钮时,LED灯不亮。
学生6:当光线传感器被遮住时,电脑发出鼓声。
教师:传感器就像“桥梁”一样,可以将捕获到的外部环境信息(按钮是否按下,光线的亮度等),通过Arduino控制器传送到电脑,并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弹奏鼓声)。这样,就使物体有了触觉、视觉、嗅觉,让物体“活”起来了。
在小组合作拼搭硬件和软件编程时,第3组“电子陶笛”小组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引导他们发挥所长,灵活解决问题。
学生1:你提供的声音素材,根本无法导入到软件里。
学生2:那我来转一下文件格式吧。
学生3:还是不行啊。
教师:你们不是带了陶笛吗?不如现场重新录音吧。
学生4:我来吹陶笛。
学生5:我们俩一起来搭建。
学生6:我来操作电脑。
第一次小组合作时遇到的“危机”,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在学生合作完成初步产品设计之后,笔者利用递进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完善小组作品。
教师(对第2组学生):你们小组的作品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学生1:我们小组的作品名称叫“情绪娃娃”,主要给那些易焦虑或情绪易失控的同学们所使用。
教师:已经实现了哪些功能?
学生2:按压人形玩偶的五个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3:只遇到点编程小问题,我已经帮他解决了。
教师:和最初的设计方案相比,是否进行了局部调整?为什么?
学生4:基本没有调整。但我们原本还想尝试其他传感器,比如触摸传感器,但是发现传感器需要塞进娃娃的身体里面,因此还是按钮更加实用。
教师:后续还将完善或新增什么功能?
学生5:我们会尝试多放几个按钮或者将一个按钮缝在固定位置上,做好标记,这样按起来更方便。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学会反思,学会表达,学会合作解决产品制作中的问题。
“计划先行”和“团队协作”是渗透在项目中的重要规则意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重点考虑了以下三方面:
(一)巧设课堂活动,促进方案有序实施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听一听”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其次,基于该项目的跨学科的特点,通过“猜一猜、考一考”活动,为方案的顺利实施,铺垫必要的学科知识;最后,进行小结,提炼重点,保证方案的有序执行。
(二)发挥个人特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在项目的准备阶段,进行异质分组,使得每一个小组都有四类人才:协调管理、音乐特长、电脑编程、动手实践。例如第3小组在出现制作问题时,组长协调管理:擅长吹陶笛的同伴现场吹奏,负责电脑编程的同学直接录音编程,动手能力强的组员拼搭硬件。异质分组,利于团队协作,方便解决问题。
(三)妙用问题引导,促进反思推进方案
“音悦校园”是Arduino课程的第二单元,也是第一个项目。此时,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均较弱。因此,笔者通过“问题思考单”的形式,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小组设计作品的受众与需求、作品功能和特点、实施困难和解决方法、功能的改进建议。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交流展示能力。同时,在从小项目到大项目的Arduino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步淡化,学生越来越独立地进行思考,自主地推进方案执行。
王丽丽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2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