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洪
提升课程领导力区域推进机制的实践研究
张根洪
为实现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的转变,区域层面必须努力建立并完善包括区域管理机制、服务机制、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推进机制体系,为杨浦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扎实有序推进提供机制支撑和管理保障。
杨浦区 课程领导力 区域推进机制
提升课程领导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素,是事关提高教育质量的大事。区域推进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机制保障作用表现在项目推进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机制是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在一定动力驱使下,在一定决策机构指挥下,在一定体制、力量保障下,共同协调实现整体目标和功能的运行方式和工作方式。如果缺乏机制的保障,项目开展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就不能形成制度化的目标管理机制,就不能成为各试点学校的目标管理、决策管理和控制管理的必要内容,往往使工作处于随意的状态,变成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工作。只有建立起有关机制,才能确保形成目标管理和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机制保障作用表现在工作的规范性和制约性
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是一个系统。所谓保障机制,概括地说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结方式,是各个环节紧紧相扣的运行过程。如果缺乏机制的保障,指导思想和措施有可能变成纸上的决议和条文,项目推进就会缺乏系统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项目推进制度化、系统化,从而确保有关措施和要求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形成“硬约束”。
(三)机制保障作用表现在加强项目推进的主体调节和控制力量
外部环境的营造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内在的要素往往发挥决定的作用。如果没有机制的保障,那么各方的力量就不能作为工作控制和调节的主体,不能有效地推进系统的运行,更谈不上项目学校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也就不可能形成制度化部署,整个工作只能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组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合力,自然无法形成良性运行。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通过特定的内在机制激发和促进试点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这过程中确保自身活动或行为遵循有关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推进项目走向良性循环发展。
(一)建立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一种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即以行政、计划的手段把各个部分统一起来。构建适合区情、具有操作性并能取得实效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管理机制,从领导组织机制、项目研究机制到项目例会机制,对区域管理机制进行构建的尝试,是推进区域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的关键所在。
1.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项目组织机制
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责任机制,这是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的关键。为此,上海市杨浦区建立了项目工作组和专家组,工作组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由区教师进修学院两位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区教研室、行政科室、督导室、信息技术中心、师训部、科研室、院刊杂志等部门工作人员为组员,主要承担组织架构、政策支持、项目运行、经费支持等工作;专家组主要由市教委教研室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担纲,发挥专业支撑的作用。
2.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项目研究机制
在项目实施中加强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深化项目的开展,这是杨浦区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机制的目标。项目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工具研究、机制研究和平台研究。具体有“‘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分析与关键行为表现研究”“学校项目的分类研究及其与课程领导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向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案例研究”“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工具的开发研究”“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区域机制建设研究”“课程领导力项目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等课题。
3.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项目例会机制
制定相关例会机制,是项目有序推进的保障。项目组为此建立和完善了月度例会制、年度推进会、年度项目联席会议、定期(跨)学段专题研讨活动、两年一次的项目实验校展示活动等例会制度,从而形成“3C”,即communication(沟通)、coordination(协调)、cooperation(合作)的渠道,保持长效活力。项目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年召开一次项目联席会议和年度推进会议,学段联系人陪同指导专家每月走访一次项目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学段交流研讨活动或跨学段专题研讨活动,每学年组织好学校的交流展示活动。
(二)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服务机制
服务机制是一种指导—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即以指导、服务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服务机制,主要是指区域层面的不同业务科室、指导专家、各学段和各学校项目联系人等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为项目有序推进提供相关服务,这是项目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项目研究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1.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专业指导机制
杨浦区建立和完善专家指导机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聘请一位专家结对指导一所学校,专家每月一次深入区项目学校开展项目调研、了解项目进程、指导项目研究;二是专家团队集体会诊,专家团队合作指导并解决疑难困惑与关键问题。每学期通过项目联席会议进行反馈,提出项目推送试点及项目推进的建议。
与此同时,杨浦区还建立和完善区专业力量介入机制,发挥区教研室和行政科室的专业力量,开展项目的常规指导。区教研室和行政科室每月一次深入市、区项目学校,了解项目进程,协助指导项目研究。
2.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研训一体”机制
为建立完善区培机制,项目组邀请市教委教研室的专家、高校教授,向项目组成员和项目实验校校长、教师等开设专题讲座或专题培训课程,解读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概念内涵、提升策略、学校案例等内容,深化区域校长、教师的理念认识,逐渐形成对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区域理解和文化共识。
建立完善分类指导机制,则是以区教师进修学院为核心加强专业指导和科学评价,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指导团队,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项目类型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建设需要,分层、分级、分类指导,促进学校项目研究的有效落实与持续深化。
3.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学习宣传机制
为构建杨浦区课程领导力项目网络平台,区教育信息中心负责网络平台的搭建工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调试和完善,保证项目研究的成果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及时推广和多方辐射。
同时,杨浦区还重视搭建课程领导力项目报道宣传平台。区教师进修学院院刊定期出版专刊,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同时注重成果的及时提炼和辐射推广,并且每年至少公开发表一篇期刊论文或相关研究报告。
(三)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推进机制
推进机制是一种行政—运营式的机制,即以“目标预期、过程推动、结果评估”为主要内容,重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方位目标实现推进机制,这种机制旨在整合资源、优化程序、提高效率。
1.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学校自主提升机制
行政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校建立和完善自主提升机制。杨浦区学校自主提升机制可以概括为“4+X”,“4”是指必选的规定工作,主要包括每一所学校依据程序规定建立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制度;而“X”是指各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通过“4+X”流程化、操作化,明确了学校的研究路径——学习提高、自主设计、行动推进、总结提炼、示范辐射,呈现了整个项目“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索历程,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校本化实施课程的品质提升策略,积累了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诸多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丰富案例。
2.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合作联动机制
“合作联动”是杨浦区核心理念“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杨浦教育的显著特征。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合作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区合作联动机制。即引用和借鉴上海市课程领导力评价指标和项目管理工具,结合区域课程与教学实际,研制区域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工具,落实项目管理和指导;引进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的专家,指导本区项目的健康发展;同时将本区项目实验校中推进有力、实施品质高、成效显著的学校向市课程领导力项目组进行积极推荐。
二是建立和完善学区化、集团化的联动机制。通过集群创新、协同发展,不断激发每一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活力,加强区域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优化和完善区域内、校际间、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促进创新的实现和成果的转化推广。
3.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交流展示机制
杨浦区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采取现场推动的方式,为学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各学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段展示活动,区域层面则以项目年度推进会、学段联系人定期组织的(跨)学段交流研讨活动的方式为其提供平台,定期组织市、区项目学校经验交流会。教研室、科研室负责学校项目经验传播,将提炼的学校优秀经验和研究成果实现共享、辐射。
(四)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一种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即以监督、指导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自我测评的机制、督导评价的机制以及经费配套机制,这是项目研究和推进的重要条件。
1.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自我测评机制
杨浦区建立和完善自我测评机制,一是指项目组加强调查研究,如2016年对区域学校课程领导力现状进行初态调研,并形成相应的初态调研报告;二是指项目组加强过程性自我测评,调研评估学校项目进展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三是指项目试点学校加强自我测评,进一步完善本校的方案,保证实施进度和质量。
2.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督导评价机制
督导室牵头负责评价工具的开发和项目学校的督导评价。督导室组织专家力量,借鉴上海市课程领导力评价指标,研制、开发杨浦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的区域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估指标,组织专家,开展专项督导活动,促进区域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的开展。
3. 建立和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经费配套机制
提供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校经费预算,给予项目学校相应的科研、信息化等资源支持和配套经费,完善试点项目的投入保障机制。项目校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用足、用好每一分下拨经费,尽最大努力做好项目实施的基本保障。
综上所述,正因为机制本身的构建与完善在推进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域层面必须努力建立并完善包括区域管理机制、服务机制、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区域推进机制体系,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提示各项目实验校在本校的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推进过程中尝试构建并完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学校推进机制,即课程领导力的学校自主提升机制,进而与区域层面实现区校联动、横纵贯通。
张根洪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