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主体情感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2-17 17:53王艳玲
考试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初中历史

王艳玲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由过去单一知识性目标转变为现在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关注“三维”目标实现,并使三者有机统一于一体。对学生进行主体情感教育,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初中历史“三维目标”的重要要求。本文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深度挖掘主体情感教育的课程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主体情感教育进行浅谈。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主体情感教育 课程资源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变化越来越大。尤其教学目标由过去的单一知识性目标转变为现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而且体现在落实知识目标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更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并使三者有机统一于一体,不能偏离任何一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真实、形象的主体情感教育,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三维目标”的重要要求,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深度挖掘主体情感教育的课程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下面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主体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对学生进行民族责任感教育

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这条线索,尤其中国近代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懂得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树立发奋图强、继承先辈、传承正义、爱憎分明、激人奋进的思想。中国近代史是充满苦难的历史,是拼搏的历史,也是扭转命运走向辉煌的历史。

悠悠百年,历尽沧桑。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顿时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四万万人齐下泪,不知何处是神州”,国家灾难重重,民族岌岌可危。在民族危亡之时,人民大众和反动派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对清王朝的血腥镇压,中国人挺身而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激励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为之捐躯。三元里抗英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把反封建斗争推向高潮,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迷梦。“我们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林则徐虎门销烟,葛云飞血沃定海,左宝贵忠魂荡平壤。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其浩然正气垂范后世、彪炳千秋。千千万万英烈的凄厉而悲壮的事迹,讲起来怎能不使学生激昂振奋呢?使他们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使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献身明天的道理。

二、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教育

纵览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在人类发展史上出现了无数个彪炳青史的人物,多少重大发明曾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和技术革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曾令无数人为之感叹,留下多少神话传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为祖国医学传统中医学的典范,甘肃莫高窟壁画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曾令多少艺术家探索……这都是民族的骄傲和国家的瑰宝。

这样以生动的历史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历史责任感,比枯燥无味的说教要好得多。通过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掌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落实知识目标,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对学生进行民族统一、团结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分裂,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终还是统一: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最后隋统一全国;宋金并立,最终为元所灭,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时代的主流。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由于历史原因,港、澳、台被分割出去,但她们始终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流着同样的血。统一是历史必然的选择。中国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地在香港、澳门得以实现,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典范。

在历史教学中“统一是主流”这条主线要正确把握,真正让学生懂得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不能得逞。

四、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更是主体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已经表明:在封建社会发生的历次农民起义或农民革命,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完成救国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屈辱的岁月、悲壮的抗争和艰辛的探索,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路在何方?我们曾彷徨过。十月革命的炮声,使中国正在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从西方转向东方,并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随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建设,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向世人展示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共产党必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富强、更伟大,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学习传授历史知识,学生认识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把主体情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优势,充分体现初中历史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初中历史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