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 双向流动”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分析

2017-02-17 17:14詹勇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产型汽车专业实训基地

詹勇虎

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开始崛起,这就造成各类汽车专业人才需求逐步增大,汽车类专业成为职业院校增设的重要部分。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并且逐步与企业合作,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增加在校学生实践操作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合格的职工。本文首先分析了汽车类专业构建“校企互通,双向流动”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构建“校企互通,双向流动”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有效策略,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互通

中图分类号: U4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44-2

0 引言

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检测、维修及保养等行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大批的汽车类专业人才,职业院校虽然加大了汽车专业的招生数量,但培养出的实践操作型专业人才稀少,毕业生仍然存在就业困难问题。究其原因,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汽车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的操作环境。为此,职业院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积极构建“校企互通,双向流动”生产型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日后能够快速胜任工作岗位,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1 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构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与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更多的人开始购买汽车作为自己出行的工具,在此形势下,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汽车类专业人才匮乏,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汽车维修类人员大约有430万人,但只有30%是经过专业培训且技术熟练的人员。近年来,虽然职业院校一直在扩招生源,但相应的基础硬件设施、实训基地等建设并不完备,学生在校期间未能接受良好的实习实训,导致输送的汽车专业人才不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无法满足实际的岗位要求,因此职业院校构建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为了与企业的发展同步,职业院校应强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有技术、设备与资金的支持下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1]。

2 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双向流动”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2.1 实施专兼教师互通师资模式

职业院校为了更好地实施“校企互通、双向流动”生产型实训模式,应在学生的具体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环节,并且加强实训教师的培养力度,聘用企业的骨干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增加企业的兼职教师,加强实训基地专兼教师的互通,加快汽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汽车专业实训教学水平和效率。一般企业内的骨干人员需要担负着较重的工作任务,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约束下,企业兼职教师可能会出现实训上课时间及上课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2]。因此,职业院校内开设的汽车类专业,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应分别与汽车生产企业、整车厂和零部件厂、汽车维修企业及汽车行业协会等合作,将专职教师的高级技能证或相关汽车专业工程师资格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校企双方积极探索逐步形成XY互换制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学校的教师要参与到企业的研修实践中,企业有能力的员工要兼职学校的教师,二者形成对极XY(南北极);企业员工是南极X,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中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为北极Y,在企业中参与研修实践。通常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作为磁极位置相互呼应,互动学习,进一步说企业员工指导学校教师的岗位研修实践,学校教师在员工上课或出差时顶替补位,形成XY互换,这种模式下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呼唤进一步实现了“校企互通、双向流动”,有效弥补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专业教师的不足,在确保专业教学时间的同时也增强了专职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2.2 实施校企高层互通,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汽车学院

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环境里,校企合作应开创新的合作体系,职业院校可以建立企业汽车学院,企业为学校的实训基地投入资金和人力,担任兼职教师的企业员工作为实训教学的主体,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实训基地搞进一步开发设计,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3]。例如保定的长城汽车企业与河北农业大学在2008年构建的长城汽车学院,实施了理论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提供理论教学资源;实训、实习以长城汽车员工为主,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资源的提供的双师制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丰富了学校专兼职教师资源,此模式下的教学还可以实施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同样多个兼职教师可以分段分内容同上一门课,以此来积极发挥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汽车专业的教学水平,增强汽车专业学生的各项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企业通过与学校联合办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效益,还可以第一时间留住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延长了汽车产业链,有效实现“校企互通、双向流动”。

2.3 构建联合培养师资机制

职业院校与汽车企业应贯彻“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实时管理”的原则,将学校和企业各自具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并建立相应的师资联合培养模式,切实共同提高汽车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特别是职业院校必须结合汽车类专业的生源数量、专业知识内容、就业方向等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规划,编制好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根据实训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师数量、学历层次及职称结构[4]。另外,校企还应联合系统性培训实训课教学的专业教师,为教师实践研修提供有利的条件,尤其是深入汽车企业的学习,使其积极构建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兼职教师要定期到学校进行生产实习讲座、实践生产报告,并参与汽车技能大赛和职业规划等汽车类专业创新大赛的训练指导。通过联合培养师资机制,可提高实训基地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2.4 校企联合共建基地机制,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连接

为了保障和推进校企联合共建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双向流动”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应联合构建共建实训基地机制,建立真实的汽车企业生产工作环境,让汽车类专业学生在环境下进行专业及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最终达到“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现教学生产无缝连接目标。目前,有很多职业院校依托校企合作项目,不断提升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层次和水平。在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与企业协商,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注重发挥学校和学科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积极为实践基地所在单位提供科技服务,开展智力咨询、人员培训,努力为企业发展服务,促进了教学实习基地的生产管理、技术及产品水平的提高,实现了优势互补和教学生产无缝连接[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汽车类专业在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的大环境下,应适时改变原有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建议实施专兼教师互通师资模式;实施校企高层互通,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汽车学院;构建联合培养师资机制;校企联合共建基地机制,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连接,进一步实现“校企互通,双向流动”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进而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开拓更为广阔的汽车市场。

参 考 文 献

[1] 骆美富,江会平,陈开考,郑尧军.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03:82-84.

[2] 吳伟斌.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双向流动”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12:90-93.

[3] 黄玲.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4,03:67-68+86.

[4] 叶智彪,吴炳理,王翠.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河南科技,2014,18:275-276.

[5] 吴浩.“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之策略[J].新校园(上旬),2015,05:49.

猜你喜欢
生产型汽车专业实训基地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浙江生产型民营企业经济问题研究
“微课” 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