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玲
圆周率的由来
◎ 刘 玲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人们称它为圆周率,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1706年,英国人琼斯首次使用π代表圆周率,他的符号并未立刻被采用,以后欧拉予以提倡,才渐渐推广开来。现在π成为圆周率的专用符号,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地区或时代的数学水平,它的历史是饶有趣味的。
在古代,实际上长期使用π=3这个数值,巴比伦、印度、中国都是如此。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里已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东汉的数学家又将π值改为约为3.16。使圆周率计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应归功于阿基米德,他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圆的度量》,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圆周率与圆直径之比小于第一次用正确方法计算π值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徽,在263年,他首创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面积的方法,算得π值约为3.14。我国称这种方法为割圆术。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后人为纪念刘徽的贡献将3.14称为徽率。
460年,南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徽的割圆术,得到了π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种思想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1964年11月9日,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