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高考真题 提升备考效率
——试以2014—2016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真题为例

2017-02-17 10:53江苏杨德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1期
关键词:真题考点选择题

江苏 杨德志

巧用高考真题 提升备考效率
——试以2014—2016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真题为例

江苏 杨德志

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见每一年高考真题都蕴含着命题指导思想、试题考查内容、试题结构等方面的趋势和规律,是备考最好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因此,在下一轮备考过程中,如果高考真题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为例谈一谈如何巧用高考真题问题。

1.分析高考真题考查内容,确立考点,备考重点

考点是命题的切入点,是试题呈现的媒介,因此考点学习就成为备考学习最基础性的环节,但考试大纲规定的具体考点很多,再加上高考试题容纳的内容和考试时间的限制,就决定了高考试题不可能每一个考点都涉及,只能考查一些中外历史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考点,反映出高考具体考查内容具有一定侧重点的特点,因此备考复习首先要解决考点范围中谁是重点谁是非重点的问题,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浪费备考时间,同时影响备考效果,那么,如何把每一节每一专题每一模块的具体考点区分出层次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近三年高考真题为依据,统计分析三年试题中每一节涉及哪一考点,是否是反复出现,是否还有什么考点从来没有涉及过,进行列表统计,实现考点主次分明,再坚持抓大放小原则,进行大胆删减这些考题从来没有涉及过的无关考点,突出关注历年涉及的重点考点知识,对这些重点考点知识的学习要全面地“深挖取”,力争达到“透、全、融”的程度,实现有的放矢、高效备考的效能,为以后做好高考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以2014—2016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真题选择题中涉及必修一专题一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点内容为例:

重点考点学习方法做到五个方面:①运用史料,理解考点知识的真实性。②运用纵横比较,理解考点知识的特征性。③运用历史规律,理解考点知识的必然性。④运用史学范式,理解考点知识的全面性。⑤运用现实问题,理解考点知识的现实性。如运用研读史料方法理解“秦朝皇帝制度建立”考点。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通过对以上史料研读,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皇帝制度的由来,能够归纳出它的特点,形成正确的历史评价,一定会提升考点学习的效果。

2.研究高考真题结构,提升做题技巧

如何实现命题指导思想,体现考查内容?当然就完全靠具体试题结构来实现,它是命题的核心环节,体现命题者的思想结晶,它反映了命题的基本趋势与规律,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是下一年高考真题结构的蓝本,因此备考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近三年高考真题结构,它宏观上通常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微观上每一题型类型风格又是多种多样,特点不一,这也就决定了做题技巧的特殊性,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选择题型往往是以“材料构成情境+问题设计+选择项”呈现出来的,根据问题设计角度大体上可以分为①表象信息类选择题;②原因类选择型;③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论证类选择题;④比较类选择题;⑤判断类选择题等类型,其中每一类型解题方法又各有特色,如以表象信息类选择题研究为例:

典型真题:(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26题)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此题题干揭示的是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及被朝廷认可的历史现象,题眼要求根据这样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历史问题,显然要立足材料内容,A项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出来,当时还实行海禁政策。B项材料仅仅是妈祖、临水夫人得到认可也不能说明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了。C项是正确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说明这个地方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大。D项显然错误,仅仅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并不能说明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的问题。

再如对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论证型主观题的研究,它是以“情境+论证性问题”形式呈现,按问题设计的能力层次要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知识记忆型、信息探究型、对比论证型、观点选择型、学术论文等类型,其中学术论文类型难度最大,通常此类试题做题技巧可分为如下三步:第一步要领悟主题立意,阅读题干材料,理解、解释、分析题干中的有关概念与观点的内涵。第二步理解题眼具体要求,确立问题论点,也可以把论点具体分解成为若干具体小论点,然后围绕论点收集历史事实,初步形成全文的思维框架。第三步是运用辩证思维,遵循历史逻辑,运用充分史实论据,对论点展开论证与探讨,运用关联词整理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实与论点之间符合严谨的归纳逻辑,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思维具有层次性、逻辑性、整体性。

3.统计高考真题主题,确定主题学习范围

众所周知,高考的主观题的命制往往是以某一主题作为切入点,围绕主题选择相关史料,设计一定层次性的问题,因此高考备考学习过程中,主题化学习是备考的核心环节,因为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主观题做题得分的多少,也就最终决定高考成绩的成败,但问题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呈现的主题也不胜枚举,显然高考主题学习要有针对性和范围性,那么如何确立主题学习范围,显然近三年高考真题就是最有力的根据之一。例如以2014—2016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真题主观题必做题为例:

通过分析与研究三年真题涉及的主题问题,再结合当前热点焦点问题,不妨把主题范围确立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执政为民、制度创新与政治文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重大改革与社会公平、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等问题视角。对这些主题化学习要做到如下步骤:①整合相关考点知识,重构知识体系。②运用纵横比较和不同史观方法,加深对主题考点知识的理解。③遵循论从史出原则,探究主题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④联系现实热点焦点问题,提升自己对主题问题的评价能力。

4.以高考真题为依托,巩固备考复习成果

俗话说“光学不练等于零”,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又是“能力立意”,显然,我们要想巩固高考备考学习效果只有通过一定量的试题训练才能实现,但试题很多,时间有限,进行题海战术显然不现实,再加上市场上出售的备考书籍,由于编写者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又不进行试题结构研究,所以导致试题创新编写质量良莠不齐,具体试题甚至出现偏题和怪题,起不到巩固学习效果反而起到误导作用,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经典试题来进行实战训练呢?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既能巩固已学的考点知识,又能提高应试实战能力呢?显然近三年高考真题就是最好的经典题,有人称为高考“母题”。认真通过高考真题训练,真正能够明白每一重要考点命题的角度,适应高考试题的难度,理解每一类型题型的具体构成,为将要参加的高考做好有的放矢的准备。例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历史Ⅰ卷真题涉及考点“新经济政策”选择题: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通过材料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完全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项错误;而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历史发展前后逻辑顺序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的信息,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显然,这个考点试题类型命题设计难度适中,侧重点主要考查对考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与解释和记忆方面问题,内容切入点没有挖掘太深,风格很朴实与平和,因此在平时备考学习中只要掌握考点基本内涵和掌握做题技巧即可。

5.以高考真题为抓手,稳定考生心理情绪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显然心理情绪的好坏对人的做事效率起到直接影响,而高考不仅仅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每一年高考都出现一些考生怯场现象,影响知识水平的发挥,甚至直接导致考试失败,因此,在备考的最后两周,为了防止考生心理“意外”发生,一般都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减压和稳定心理情绪,如果以近三年高考真题作为考题,进行仿真模拟考试,就会产生高考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它就是最好的强化和稳定考生心理情绪的媒介,因为真题反映了命题趋势和规律即考查的重点内容和试题呈现方式以及试题难度等,最终在真正考场上对试题就会产生 “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都在心理设想中,临场心理就会镇定自若,就不会出现怯场现象。

以上是笔者备考复习的一点心得,是提升备考效益的一种途径,也许管中窥豹,但愿能给正在备考中的广大师生提供一点有益启示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高中)

拓跋浚(北魏皇帝)

拓跋浚(440—465),即北魏文成皇帝,拓跋焘之孙,拓跋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正平二年(452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浚即位,是为文成帝。拓跋浚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拓跋浚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

猜你喜欢
真题考点选择题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单项选择题狂练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