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2017-02-17 10:53四川于水生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综考试题家国

四川 于水生

家国情怀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四川 于水生

命题分析专家指出:高考命题的立意,先后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2016年则进入了核心素养立意时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核要求包含10项内容,其中历史价值观中明确提出:“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第4版专门撰文解释了家国情怀:《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我们如果从历史学科特征来具体解读家国情怀,那就是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国家时代发展阶段特征密不可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强则民富,国弱则民难,“大历史观”渗透的正是家国情怀。高考始终秉承了这一历史高考试题的核心价值取向。

【高考真题】(2015·安徽文综·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笔者注释:本文略去了顾炎武(1613—1682)、魏源(1794—1857)、陈独秀(1879—1942)的言论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材料的论述就是历史高考命题者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三位代表人物能够把国家命运与自己对时代的深刻思考联系起来,与现在提倡的历史核心价值观相当契合。山东文综也通过独特视角,把20世纪初普通女性解放纳入家国情怀的考查。

【高考真题】(2014·山东文综·38)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答案】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历史试题中的“大历史观”高考试题更比比皆是,这必须引起高中历史教学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不能再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务虚的教学和考试要求,很难在高考中体现了。对高中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改革,必须加强家国情怀的研究和教学。

【高考真题】(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 C。

公民大公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参政不仅是雅典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的,既然是义务,那么就有强制性,就有可能出现公民因不履行义务而“被处以罚款”,故而C项正确。 此题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相生关系表现得比较充分,公民这一概念不可能成为没有国家为基础依托的抽象概念。

家国情怀要求国人在国家面临危急时,心系国家以身赴敌,哪怕将有去无回也一点不后悔,以国为家,爱家爱国 。在平常生活里,用真善美来规范人际关系,无私奉献于社会。

【高考真题】(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略)

材料二 (节选)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答案】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华侨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恰恰能够说明他们“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高考试题正是基于历史学科特有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基础之上,促使考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考生在高考考场和人生考场上把家国情怀烙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里,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

猜你喜欢
文综考试题家国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光辉下的阴影——2016年高考文综I卷第41题思考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二题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