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迁移与问题

2017-02-17 10:53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口历史

陕西 邢 瑞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迁移与问题

陕西 邢 瑞

历史实际上是人的发展史。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人口增长、迁移、格局、政策和问题等是长期存在的动态的复杂的现象和问题,也是高考重要考点。在此,对该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从而方便学生复习备考。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发展变化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增减

(二)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变迁的总体特点

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 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2.起伏明显。人口持续增长和急剧下降交替出现。如西汉前期和唐朝前期的稳定环境下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7‰~10‰。而战乱期每年的负增长率可以高达50‰~100‰。

3.环境影响。社会安定,环境优越,人口就增长;社会动乱,战争不断,灾害频仍,人口就减少。

4.地域差别。夏商周直至秦汉,经济和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人口增长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开发,南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并超过北方。

5.不平衡性。由于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权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地主阶级人口增长速度比农民人口增长速度快。汉族和农业民族的增长一般高于非汉族和游牧民族。汉族以外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增长的不平衡。

(三)影响我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政治因素:小农经济下,统治者具有促进人口增加的主观动机,制定法令制度保障人口增长。

2.经济因素:在低生产力水平下,实现农业生产大发展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必由之路。历史证明,农业发达的地区基本上是人口繁盛之地。

3.思想因素:“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一般起着鼓励早婚早育、多育的作用。一些迷信习俗、宗族观念和社会习惯势力对人口增长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4.环境因素: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及清明的政治、稳定的秩序等良好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人口发展。但严酷的战争、严重的自然灾害不利于人口增长。

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向

1.由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和元朝时女真、蒙古人的南下。

2.北方人民南迁。由黄河流域迁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西晋末年北方人民南迁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向江南。

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如秦朝迁50万中原人前往越族地区。

4.华人外流。我国古代出现的到海外谋生、居住现象,形成华人外流。如郑和下西洋后形成的南洋潮。

5.外族内流。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

(二)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过程

(三)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

1.政治因素:巩固边防、开垦荒地、限制富豪、文明开化等政治需要成为促成移民的因素。

2.环境因素:战乱和自然灾害严重频发之地的人民向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之地迁移是历史上的一种常态。

3.经济因素:落后生产方式下的人民向拥有先进生产方式的地区迁移。

(四)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意义

1.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国防的巩固。

5.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历史上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

1.远古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黄河流域成为我国经济、政治的重心,人口分布呈现北重南轻的格局。

2.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北重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逐渐被打破。

3.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逐渐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随之超过北方,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分布不平衡现象依然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各省,西部特别是西北广大地区则人烟稀少,人口密度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四、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政策

1.新中国以前历代王朝一直奉行鼓励生育政策。由于战乱频仍,瘟疫时发,生产力低下,人口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历史上的王朝一直坚持鼓励生育的计生政策。如古代当政者的计生措施。

2.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人口政策。中国在1949年之后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中,发生了人口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由传统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增率过渡到快速工业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增率。无疑,促使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政策控制三方面。目前,在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中,中国人口的出生率继续下滑,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成年型社会转变为老龄化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五、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历史上人口增长快,使得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

2.劳动力过剩,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

3.人口数量多,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问题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4.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结构不合理。

5.人口问题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六、习题测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一次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出国人数多达1 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王恩涌《人·地·文化》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各地有小三线,小三线在皖南。“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出国。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外人口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原因:①新的生活环境的发现,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②受到原生活地的宗教和政治迫害。③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往来的加强为迁徙提供了便利。④自然灾害的影响。⑤战乱或政府政策的影响。

(2)特点:60年代:①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或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②从城市迁移到农村。③由政府主导进行。

改革开放后:①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②从中国迁移到国外;③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或城市生活的吸引)。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

猜你喜欢
人口历史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看看你是哪种隐形人口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