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珍
摘 要: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帮助管理人员发现管理中影响效益提升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改进,少库存、降低浪费。本文主要针对精益生产管理的特点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精益生产管理;应用模式;探究
精益来自于成语“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意为在好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精益生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精确、精准的生产管理方式达到更佳的生产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模式的更新,以求在竞争中生存。精益生产管理是反复研究企业管理一般模式的基础上,发现管理中影响效益提升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改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企业开始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水平还较低,在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下,各个地区面临的竞争开始日益激烈,我国企业要向获取到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引入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一、精益生产管理的特点
企业一般生产管理模式为考察市场需求、技术研发、车间生产、业务销售。从以往的管理经验看这个几个环节是非常合理的,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纪,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好的发展项目会有太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相差悬殊或卖不出去堆积在库房,是十分常见的。精益生产管理就是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对各生产、管理环节精细化思考,缩短生产过程、减少库存、降低浪费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二、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精益生产管理涉及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般手段即为缩短生产时间,精减人工用量,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因此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讨论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益生产管理之缩短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总的用时,这既包括原料进库、产品生产,还包括产品运输等等环节。精益生产管理是通过合理筹划,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凑安排减少时间浪费。以一般作业流程来说,各种原料进库,要考虑哪种原料先使用,在仓库中放哪个位置会适当减少重复搬运次数。有些原料待用时间较长,一定不能妨碍先采用原料的运输,甚至可以适当晚些采购。每种产品各道工序之间也要精确分析时间安排,保证产品按生产流程顺序进行,不出现局部半成品堆积,重复搬运等时间和人工的浪费。
影响生产时间的另一个因素还有生产设备的维修。精益生产管理没有大量的产品预留,订单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出了问题会大大延误工期。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出故障。同时,各种机械配件尤其是关键易损的配件要留有备用,出现异常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尽量降低因机械故障造成的工期延长。
(二)精益生产管理之精减人工用量
近几年来,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递增,甚至用工荒的事情屡有发生。在企业生产中精减人工用量既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经之路,也是应对用工荒的手段之一。精减人工用量不是盲目的按比例减少各部门人员安排,而是提高工人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中人工费用所占比例。
首先,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车间管理,车间生产具体每一步都进行量化管理。生产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通过专家和工人的研究、岗位竞赛等方式,确定出规范、高效的具体标准,制定出每道工序的最高用时,并通过计工作总量等方法进行有效监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培养多面手,减少人工浪费。普通的管理方式下,按工种的需要每个岗位都设有固定的人数,产品按流程进行制作。市场经济下,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商品,没有足够的订单,总有工序上有闲置的工人。这不仅会提高产品的成本,而且企业效益受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人的收入。培養多面手,一个工人可以胜任几道工序的制作,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大大提高。
(三)精益生产管理之减少生产中的浪费
精益生产管理是先向客户了解需求,根据客户提供的数量来进行生产。这样,原料的采购以客户需求为准,产品数量也与市场需求较为一致,不会造成原料过多和产品滞销等情况。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产品的附加成本大大降低,企业效益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精益生产管理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企业激烈竞争的产物。目前的研究成果只是精益生产管理的一小步,各个企业管理者对精益生产管理将会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王茂荣,周云.用精益擦亮眼睛(1)--兼谈英惠尔公司的精益生产案例[J].材料广角.2010(1).
[2]达世亮.关于精益生产方式的再思考[J].汽车与配件.2010(37).
[3]刘伟光,姚嗣群,付强.装备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模式导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05).
[4]涂继祥.基于流程的精益生产研究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0(28).
[5]刘华星.导入精益生产的基础工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9).